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引发的思考

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引发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6

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引发的思考

摘要: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大多围绕现实生活而展开,丰富的课外生活,特殊的生活场景,以及新鲜有趣的生活案例,极大地充实了中学生作文内容。探究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背后的意义,更多地揭示了促使中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的重要性。要将写作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观察生活细节,提升作文内容的丰富性,为中学生作文取材提供源泉。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作文 取材 生活 源泉

社会生活千变万化,现实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多样性,我们的学习生活不可能置身事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生活,将现实生活当成“活的教材”,从现实生活中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是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带给我们的思考,即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身。

一、作文取材始终围绕学生的生活而展开

纵观传统教学模式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生写作脱离实际生活,往往追求“高大上”或者“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中学生还不具备创作这类文章的较高素养,另一方面,远离大众生活的作文缺乏较强的可读性,对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始终围绕学生的生活而展开,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作文写作。为此。中学作文教学应突显“以生为本”的理念,将生活“课堂化”,将课堂“生活化”,打通作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渠道,体现每个学生由生活环境各异而产生的差异化。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时,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文章。在课文《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每一个在农村生活过的中学生必然都是有过类似体验的,鲁迅先生将其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值得玩味。因此,学生在描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可着重选取其中的几个场景,如抓鱼、下田插秧等,并进行细致的描写,一定能打动读者。

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应进一步转变教学思维,彻底摆脱纯理论式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场景,善于提取现实生活生动而有趣的案例,不断充实中学生写作内容,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深入挖掘社会生活背后的情感和哲理。中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增强对现实生活的悟性,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进一步感受自己生活场景之外的“风光”,拓展视野,深化对中学写作的认识。

二、联系现实生活场景,增强作文教学的丰富性

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对中学生作文教学具有启发性,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场景,增强作文教学的丰富性。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作文写作的落脚点和立足点。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切换不同生活场景,善于从不同渠道感知生活的酸甜苦辣,寻找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片段,进行艺术加工,既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又体现出较高的作文艺术。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学语文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时,作者在描绘父亲翻越栏杆为自己买橘子的情景时,读者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亲,脑海中浮现出了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文中的父亲形象和农村中父亲的形象十分相近,作为一名生长在农村的中学生,自然拥有相似且更加美好的回忆。当教师布置学生创作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时,学生应联系现实生活中和父亲在一起的种种场景,将其串联起来,运用生动的笔触,自然而又娓娓道来。

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不断充实写作素材

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以其自身的实际生活场景为源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也对中学作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依托一定的技巧外,还要依靠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不少教师反映,中学生的作文内容单调乏味,缺乏一定的深度,见解平淡,言语拼凑,缺乏对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对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描写缺少真实感。

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不断充实写作素材。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模范,不应墨守成规,应善于将作文教学的触角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善于从现实生活提炼作文养分。学生不仅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还应关注时事热点,多渠道、多角度地获取讯息。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素材整理出来,比如,学生可以把所感所想写成随笔、日记等,或者就是摘抄本的形式,让学生有空的时候去温习一下,久而久之这些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素材。

四、挖掘现实生活场景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而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学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作文教学重点在于讲解各种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结构的设计等,而对于学生作文内容的选择却缺乏细致的解说。

教师应转移作文教学重点,注重挖掘现实生活场景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学生只有对生活有所了解,才能形成感情,才会具备爱这个世界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媒介去获取讯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聚焦热点时事的良好习惯,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现状,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形成全面的思维。学生通过了解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激发内在的正义感和诉诸笔端的强烈愿望。例如,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费远赴美国调查转基因食品,这是一例聚焦民生、具有积极社会影响的事件,学生应从中学会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生作文取材与其现实生活具有深刻的关联性,无论素材形式还是素材内容,都深深地刻上现实的烙印。农村中学生丰富而美好的生活成为其作文取材的源泉和资源库,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学生写作应紧密联系生活,只有取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作文,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并创设一系列逼真的生活场景,提升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3]陈建生.因势利导、调动积累,提升学生作文的文化底蕴[J].大语文论坛,2011(53): 78-7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心伤呓语
童年趣事
我最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
我赞美你,春姑娘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囧,这个可爱的字
二豆
相信自己是优秀
评《红楼梦》中的人物
吹散的记忆
记《玩游戏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
动画片告诉我的
杭州欢迎您
岁月的伤痕
愚人节快乐
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指标初探
《旅游法》实施前后旅游企业诚信现状对比研究
论我国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立法完善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基于钻石理论的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因素研究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强化P2P的风险管理当多管齐下
商标权人的产品缺陷责任
浅谈调整煤炭消费结构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初探
微商经营行为及监管办法分析
浅析现代企业工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评估主体与评估目的对国有资产评估价值准确性的影响
浅析微商发展现状及法律监管
“侧目”怎解等三则_语文论文
“九义”初语二册作文教学建议_语文论文
“有米难炊”是何因_语文论文
“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构建_语文论文
“初中作文三级台阶训练”初探_语文论文
“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_语文论文
文言文教学要“两重视一并举”_语文论文
现代文阅读教学探微_语文论文
“头一炮”轰开“闸门”_语文论文
“以至”与“以致”_语文论文
“四个一”作文教学法刍议_语文论文
“乐教”促“乐学”_语文论文
“他们”到底是指谁?_语文论文
“想象”断想_语文论文
“情”是“实情”吗?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