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也谈歌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也谈歌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5

也谈歌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摘要:学生很爱歌曲,如何让这些动听的音符服务于语文教学课堂,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和举证,力求独辟蹊径,为多样化语文课堂的构建增砖添瓦。

关键词:歌曲 语文课堂 素质教育

谈起语文教学,方式可谓多种多样,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教无定法”。但不管怎样教、如何教,目的都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所以在教学中能否找到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好的教师往往注重于此。

在生活中,学生喜欢听歌,尤其是流行歌曲,因此,寻找、发现那些健康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或带有启发性的歌曲,让其服务于语文教学,也可谓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爱听,老师易讲”,真是一箭双雕。具体来说,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意识,教学就等于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比如,讲列子的《愚公移山》这篇古文,大多数学生对古文不感兴趣,如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讲,就会出现学生不愿听,课堂气氛冷落等问题,必然会影响授课的质量。但是,如在授课之前,教师让学生听(唱)一遍(或几遍)江涛的《愚公移山》,那教学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兴奋”,教师“趁热打铁”“旁敲侧击”、歌“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主题也就在不言中了。当然,我们返回头来想,学生们之所以会在轻松中获得知识,是因为歌曲给他们带来兴趣,就这一点来说,它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在授课中,有些文章的主旨和所表现的感情,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尽管教师做了详细的安排、分析,但碍于年龄,认识能力的差别,学生还是不能够完全接受,此时,如能有针对性地放一曲优美的歌曲,就会为学生的理解、认识助“一臂之力”。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作品中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既复杂又非常人所有,无此“经历”的学生当然就认识不到那么深了(有的就不理解),如此时让学生欣赏《父亲》这首歌,创造一种氛围,学生的灵感情愫,就会想泉水一样汩汩的涌出来。至此教师稍加引导,作品中那种特有的感情就很容易被学生所认可、接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是一条“终南捷径”,妙不可言。

三、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素质

在利用歌曲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同时,所选择的这些内容健康、激人上进、充满感情或饱含哲理的歌曲,不仅直接服务于教学的需要(如第一第二所列),而且也间接地对学生情操进行了熏陶。也就是说,这种方式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精神品质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双向教育”尤其是课本中那些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作品,如《谈骨气》《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如果能够配合一些爱国主义歌曲进行教学更能够收到较好的净化心灵,培养良好人生观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天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能力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有利于学生语言的抽象思维理解,从而降低语文教学难度

不同的歌曲给人感受不同,不同的语言能引起人对不同歌曲的感受。如男低音演唱的美国歌曲《老人河》的低沉缓慢的旋律,给人一种充满无奈、绝望之感。再如歌曲大家蒋大为的《北国之春》中优美动听的歌声,表现大自然风光,给人一种美好世界之感,欣赏者必然产生丰富的联想,如随歌曲之声进入自然之中,尽享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这种感觉就是歌曲转化为语言的抽象思维。而语言同样能使人在阅读中和歌曲产生共鸣。如学习《最后一次演讲》这一课,学生读着读着,李公朴那种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保持高贵气节的民主斗士形象跃然纸上;读着读着,仿佛一曲悲壮激昂的《英雄赞歌》在耳边吟唱、传诵。

当然,语言文字给人无穷魅力是歌曲无法完全具体表现的,但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歌曲的变化来表达一定的语言内涵,把歌曲和语言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情感通过歌曲和语言而产生共鸣,从而使人们在欣赏时产生更多美妙享受,对语文艺术更加热爱。

在教学中使用歌曲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

其次,选择歌曲一定要与所授内容相吻合,不能牵强附会。

再次,运用要合理。由于歌曲不是专门为教学创作的,所以在运用时,要进行合理的“分配”:能够帮助理解的应在讲授前让学生听,如讲萧乾的《枣核》,可以让学生听《故乡的云》;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揭示主题时,可让学生听《好汉歌》等等。只有合理利用,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点在运用中尤为重要。

最后,要注意运用范围。限于歌曲自身的特点和创作情况,在运用时,一般小说、记叙文、散文能够结合得较多,而说明文、议论文、古文能够配合的相对较少,总的来说应本着合理、使用的原则选择、使用,不可牵强。

以上见解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敢于大胆尝试,有目的探索,就能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相信在此方面的探索中,我们一定会得到令人满意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王树人,喻柏林.传统智慧在发现.

[2]邱学华.尝试课堂教学艺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动画片告诉我的
相信自己是优秀
杭州欢迎您
我赞美你,春姑娘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心伤呓语
二豆
岁月的伤痕
愚人节快乐
我最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
吹散的记忆
记《玩游戏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
童年趣事
评《红楼梦》中的人物
囧,这个可爱的字
基于钻石理论的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因素研究
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指标初探
强化P2P的风险管理当多管齐下
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浅谈调整煤炭消费结构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评估主体与评估目的对国有资产评估价值准确性的影响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商标权人的产品缺陷责任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初探
浅析微商发展现状及法律监管
浅析现代企业工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微商经营行为及监管办法分析
《旅游法》实施前后旅游企业诚信现状对比研究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论我国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立法完善
“头一炮”轰开“闸门”_语文论文
“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_语文论文
“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构建_语文论文
“有米难炊”是何因_语文论文
“九义”初语二册作文教学建议_语文论文
“他们”到底是指谁?_语文论文
“想象”断想_语文论文
“以至”与“以致”_语文论文
“初中作文三级台阶训练”初探_语文论文
文言文教学要“两重视一并举”_语文论文
“乐教”促“乐学”_语文论文
“情”是“实情”吗?_语文论文
现代文阅读教学探微_语文论文
“侧目”怎解等三则_语文论文
“四个一”作文教学法刍议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