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3
从认知视角探析中国与蛇相关的成语
摘 要: 与蛇相关的成语在中国文化中占了一席之地,这印证了蛇作为基本层次范畴的意象是很容易被人们感知和认识的。本文对此类成语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归类,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些成语的认识。
关键词: 概念整合 关联理论 隐喻 蛇之成语
一、蛇之成语简述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蛇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早期的氏族社会中, 蛇领受过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我们祖先臆造出的“龙”,其形态和灵气多多少少都胎息与蛇。因为蛇与人的特殊关系,蛇进入了十二生肖,位列第六。但是蛇因为其张口伤及人畜,形象遭到贬损。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博大文化中,涌现出大量与蛇相关的成语。
然而,什么是成语?成语是一种定型性的、极富表现力的、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是人们体验世界的真知灼见和经验总结,在长期的使用中得到锤炼,表意精辟而多彩,不能仅靠字面意义来理解。蛇之成语均是人们通过与蛇相处,根据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和习性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因此大都形象鲜明,以相似性为基础,有隐喻特征。
二、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
1.概念整合理论
2.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应传递与其自身有着最佳关联的假设”。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实际上就是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将自己的话语意图“明示”给听话人,听话人根据背景知识和明示信息“推理”,得到说话人“意欲传递的信息”。在交际行为中,人们付出的认知努力和所得到的认知效果相平衡,也就实现了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李丛禾,2003:26)。关联理论以动态的语境来解读人的认知机制,视成语的恰当理解为在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达到了最佳的认知语境效果。
三、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四、与蛇相关成语的阐释
随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中的事物认知的不断加深,就会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由于频繁地将这些事物结合在一起使用,其概念整合的具体过程就会凝固化,意义便规约化,形成了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的成语。蛇之成语的理解是寻求最佳关联的在线推理整合过程。在解读成语的过程中,人们的认知语境中相关信息得到激活,并不断寻求具有最佳关联的假设。这些假设构建相应的心理空间,并跨空间进行映射和投射,形成新的意义结构。本文的研究以《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收录的与蛇相关的成语及其释义为依据,在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对有关蛇的成语进行了分类研究。
根据心理空间中相互映射内容的差异,可以将蛇之成语分为以下四类:
3.生活习性构成输入空间,如打草惊蛇,飞鸟惊蛇。
4.典故传说构成输入空间,如灵蛇衔珠,蛇雀之报。
蛇之成语具有隐喻的特征,在概念整合过程中,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构成心理空间,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跨空间映射,其共有的结构和信息投射到类属空间,在类属空间中相互作用和融合。在类属空间的联通下,两个心理空间中的部分结构和成分有选择性地进入到整合空间中发生组合完善和扩展,最终生成隐喻意。根据蛇之成语中源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以下三类:
1.以蛇喻人类,如蛇蝎心肠,不辨龙蛇。以蛇蝎心肠为例进行隐喻意的阐释,从人的认知层面看,蛇蝎都有毒能伤人是具体的情景,而人的心肠恶毒去陷害他人相对就比较抽象。认知者以“人的心肠”和“蛇蝎”构成两个输入空间,但是两者都包含了太多的结构和成分,究竟应该提取哪些信息呢?在关联理论的作用下,人们会在认知语境中寻求具有最佳关联的那些内容,从而实现对于该成语隐喻意义的恰当理解。于是“人的心肠恶毒”和“蛇蝎有剧毒能伤人”等结构和信息会在认知语境中激活,在概念整合的具体操作下相互作用,以实现和完成整个认知过程。其具体认知过程如图所示:
2.以蛇喻物类,如蛇口蜂针,金蛇狂舞。通过蛇的颜色和姿态等特点来喻指其他事物。
3.以蛇喻事类,如蛇灰蚓线,一蛇二首。通过蛇的特点来喻指其他事物的发展态势。
4.以蛇喻理类,如斩蛇逐鹿,巴蛇吞象。通过描述浅显神话传说、事象经过,揭示深奥道理。
五、结语
人的认知机制使蛇这一基本范畴词汇衍生出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因此人们可以通过与蛇有关的习语来表达人或者其他事物的一些特征。本文通过相互融合的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以分类的方式对蛇之成语的内在认知机制进行了阐释,有助于中文学习者对此类成语的掌握。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1994. Mental space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Fauconnier,G. Turner,M. 2002. The way we think. New York:Basic Books.
[3]Gibbs,R. 2000. Making good psychology out of blending theory. Cognitive Linguistics 11: 347- 358.
[4]Sperber,D. D.Wilson. 1995.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5]汉语成语大辞典. 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9]张辉. 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竹签下的尊严
- 和天使在一起
- 我的理想
- 简简单
- 摩尔庄园5月22日,消防员入职考试攻略
- 原子潜艇
- 虚惊一场
- 军训,我既爱你又恨你
- 迷路的柳絮
- 打湿的纸飞机
- 槐花铃
- 晨光闪闪
- 同样的年龄,不同的命运
-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 人在干啥——狮子眼中的人类
-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中国环保的民间记忆
- 小心潜伏在眼睛里的隐形杀手――黄斑变性
- 尊重孩子不喜欢足球的权利
- 如何增强教学效果
- 我们离自由办学还有多远
- 从认知视角探析中国与蛇相关的成语
- 贴近生活还是贴近私生活
- 揭开“最牛校长”面纱
- 网剧下架整改业界呼吁“审查一致”
- 逻辑词:心理学中的联想及其在语言中的标志
- 合理饮食预防亚健康
- 口语交际,路在何方
- 卫视春节档古装剧呈霸屏之势
- 知晓药性 科学服用
- 汉语规范化和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 浅探高考语文试题的能力考查原则(下_语文论文
- 浅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教学_语文论文
- 沪港台高中语文教材比较_语文论文
- 汉语表达如何强调_语文论文
- 《第二次考试》两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_语文论文
- 浅议中专语文教材中的几种“联想”方式_语文论文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_语文论文
- 《白杨》教学札记_语文论文
- 《电脑「管家」》教学设计_语文论文
- 注重情感教学_语文论文
- 注重基础着眼能力_语文论文
- 《狼和小羊》教学谈_语文论文
- 浅探高考语文试题的能力考查原则(上)_语文论文
- 浅析《荔枝蜜》一课的导学特点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