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一首让人浮想联翩的诗

一首让人浮想联翩的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9

一首让人浮想联翩的诗

摘 要:随着国内对美国现代诗歌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美国现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也受到了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他的诗作语言看似朴实、简单,实际上却有着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内涵。象征手法的运用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独创出一种“骗人的朴素”的风格,这也正是他的诗作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是国内外对其诗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一些名诗如《未被选择的路》、《雪夜林边驻足》、《修墙》,却未对其他诗做过多的研究。此外,当前研究也多局限在田园诗风、象征手法的运用方面。本文拟从“意义的不确定性与多重阐释的可能”角度对《秘密端坐》一诗进行研究。

关键词:象征;意义的不确定性

一、背景介绍

20世纪初期,在历经了残酷的战争现实之后,美国的艺术家和作家们摆脱掉了理想化的英雄主义。追逐华丽辞藻却忽视实际意义的现代主义诗风开始刮了起来。这一时期,大多数诗人喜欢拿晦涩难懂的高雅、故作高深的圆熟、不着边际的铺成作为诗歌的标准,但是罗伯特・弗罗斯特以最贴近自己生活的语言文字,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最终得到了千百万读者的认可,赢得了“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的美誉。

二、从多角度赏析弗罗斯特的《秘密端坐》

(一)从修辞、格律角度来理解

弗罗斯特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就是运用象征的手法,以简单的事物寓深明的大意,这首诗中的“Secret”就象征着生活的真相、自然的奥秘等等。诗中最明显用到的修辞手法就是对比,“We”对应“Secret”这是主体上的对比,“dance”对应“sits”这是动静状态的对比,“in a ring”对应“in the middle”这是方位上的对比,“suppose”对应“know”这是主体动作的对比,也正是这种对比更体现出自然界的残忍,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助,或者体现出诗人对人类理性求知之迫切性的呼吁。

20世纪初,现代诗派林立,他却没有卷入任何潮流,而是始终保持自己的独创风格,沿用传统的诗歌创作手法,运用人们熟悉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简朴的主题,在传统的诗歌形式中注入具有现代人复杂的思想特征。两句诗节律上大致相当,尤其是句中“in a ring”和“in the middle”以及句尾“suppose”和“know”形成音节上的押韵,给读者一种阅读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

(二)从主题意义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弗罗斯特这首诗的标题来看,“The”、“Secret”、“Sits”都是大写,其中“Secret ”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小秘密、一般的神祗、神秘之谜或是生死之奥秘、宇宙之奥秘,第一句中的“We”,读者可以将其看做“你、我、他”,也可以将“we”看做“人类”。“Sits”可以是人们的日常行为,同时也可以解读为:诗人在冥思人类主体与宇宙客体在疑忌的烟云萦绕中漫步对峙。(翻译与语言哲学,刘宓庆:86-87)

从日常行为这个视角来解读,“We dance round in a ring”中的“we”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dance around in a ring”强调所有的生物(包括诗人在内)围成一个圈或是一个环不停地跳着,那么 “舞”是什么意思?“圈”又所指何物? 从我们日常生活看来,所谓的“舞”和“跳舞”的这一动作(如“娥虫绕着光源一样飞舞”)寓意生命、生活,所以以此推测出“dance”是“生活”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都绕着一个中心生活,而这个中心其实就是“Secret”,而“and suppose”就是“猜测”。整句就是 “大家在一起生活,并且极力想知道一个什么东西”,那么到底是想知道什么呢?与生活联系起来,或许是想知道大家心中各自的秘密,或许是生活的真相。从佛教思想来看,因为“圈子”或者 “环”都是首尾相连,说不清哪是终点哪是起点的,所以也可以把“圈”理解为生命的轮回,即:生与重生。生死轮回这个是人们一直都困惑,一直在探索的,故出现“suppose”也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行中提到的这个“Secret”是诗中最耐人寻味,最引人思考的,也是本诗的“诗眼”所在,“Secret”象征着人们想知道的事物,或者真理甚至可能是全知全能的神,它坐在中心位置,所有的生命都绕着他舞动着。“and knows”则是指这位全知全能的神知道真相、知道人们的命运。

结合弗罗斯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人们生活比较盲从,社会比较败落,人们找不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即便是周围的诗人、作家也都是随大流,盲目地追求个性的创作、华丽的辞藻,不知道创作的真谛在哪,这首诗可能是在启示人们要停止无休止地、盲目地绕圈,而应当走向这个坐在“middle”的“Secret”,以获取真知。弗罗斯特也经历了家庭的败落、亲人的生死离别、还有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不幸,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一首主题较为消极的诗:人们猜来猜去,围舞一圈,秘密知根知底,端坐中间。如果把这个“Secret”看作是大自然的秘密、宇宙的奥秘,再结合弗罗斯特的自然观(他认为大自然是亦正亦邪,有可能是美好的,但是也充满着邪恶、残忍和敌意)便很好理解了:人类都在极力探求自然的奥秘、真相,甚至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然而大自然有人们想知道的答案,它却“端坐中央,漠视人类、极度的冷酷无情”。

(三)从诗人创作所处角度来看

对于诗人在创作诗的时候是否是自己体验所到之处还是只是心中思绪的片刻飘飞,Culler有精辟论述:“一个作品的内涵不是作者心中某个时刻的想法,也不单单是文本的属性或是读者的一次经历,意义是不太好琢磨的概念,它既是我们已经明白的东西也是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竭力想去弄懂的东西。如果我们要说意义是以上下文为依托的,那我们一定要指出上下文是没有一个限定范围的”(J. Culler,Literature Theory,1997)。Culler所说的上下文实际上处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语言体系中---它既是微观的(变化的),又是宏观的(无限的)。这正是海德格尔说的:What is spoken is never,and in no language,what is said. (Robert R. Magliola,Phenomenology and Literature,1997)。

诗人们在诗歌中都寻求着自我表达、自我实现及自我超越,因而使得诗人可以游离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或之外,即可以拥有弗莱所说的“双重生活”:“人具有过双重生活的可能性:一种是现实生活,一种是想象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更注重理性,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躲避危险、如何过好生活之类的问题上,然而在想象生活中,我们会更感性、更具情感,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其实是处在一个双重生活中的,所以我们在品味其诗的时候要在“两种生活”间穿梭,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总结

弗罗斯特始终追求一种 “诗以情趣开始,以智慧结束”的美学原则,从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诗的情趣,窥探智慧光芒,体会人生哲理,惯用的象征手法增强了其诗的含蓄型和哲理性,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揭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矛盾关系,最终反映诗歌主题:人类的孤独、恐惧和渺小。同样在《秘密端坐》一诗中,诗人也是以简朴的文字传达出耐人寻味的意蕴,这一个个字词乍看不起眼,但马上可以使人肃静,让人浮想联翩,让人看不穿、摸不透,让人陷入思索的深渊,这或许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诗歌的魅力所在吧!

参考文献:

[2]J.Culler.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M].Oxford,1997,p.67.

[3]Robert R.Magliola. Phenomenology and 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M].Purdue University Press,1997,p.19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宇宙探测飞船
“都江堰建”导游词
开平碉楼导游词
“大足石刻”导游词
童话世界九寨沟
游览长城导游词
秋天的家乡
丽江古城导游词
我的发现
苏州园林导游词
我家的淘气猫
畅游魔仙堡
我家的猫
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小偷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支票的托收手续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三)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看电视》重点句品读
《春天的故事》
《看电视》作者简介
《看电视》老师语录
《邓小平爷爷植树》考点练兵
《看电视》随堂练习 巩固篇
《看电视》随堂练习 提高篇
《看电视》重点字词梳理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
《看电视》重难点分析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看电视》重点字词意思
《胖乎乎的小手》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