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金素月诗中出现的传说和民俗文化微观

金素月诗中出现的传说和民俗文化微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金素月诗中出现的传说和民俗文化微观

摘 要:不幸的人生经历形成了金素月忧郁、孤独的性格。这种人生的抑郁失落在他的诗作中有很明显表现。如果说金素月的性格形成了他诗歌忧愤的基调,日本殖民统治下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形成了他诗歌的情怀。对于金素月的诗,研究者们往往比较注重的是诗中民谣式的韵律形式和爱国情感。对于诗题材中的民俗民风却少有提及。在这里我们将从金素月后期的作品中探究一下传说与民俗文化在诗歌中的应用与内涵。

关键词:金素月;诗;传说;民俗文化

一、引入

二、金素月的民族情感

在乌山中学时,金素月曾经从师著名诗人金忆,金忆也是指导金素月登坛的导师,他曾经这样评论金素月的诗,“素月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幽怨和孤独正是他自身的性格。他诗中偶尔出现的自暴自弃也是他生活中的无可奈何。生活中多次劫难,甚至出现了食不果腹的状况,这些都让他抑郁不已,最终致使他产生了断念……”

如果说金素月的性格形成了他诗歌忧愤的基调,日本殖民统治下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形成了他诗歌的情怀。他在忧郁、孤独、穷困、眼泪中度少年时代,逐渐认识到自己和自己家庭的不幸源于日本的侵略,便仇恨和诅咒日本侵略者,开始创作了抒发民族悲哀和乡土情趣的诗作品,装点了20世纪20年代朝鲜诗坛。

从诗歌的格式上来说,素月的诗继承了朝鲜古典诗歌和民谣的韵律形式。从题材上,他描写祖国和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传统民俗、神话传说,流露出深深的爱国和忧国之情。写出了许多反映民众生活和情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金素月诗中出现的传说和民俗文化

对于金素月的诗,研究者们往往比较注重的是诗中民谣式的韵律形式和爱国情感。对于诗题材中的民俗民风却少有提及。在这里我们将从金素月后期的作品中探究一下传说与民俗文化在诗歌中的应用与内涵。

韩国学者徐正柱对金素月诗中体现的宗教思想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金素月诗体现了儒教思想的传承,因为在他的诗中,“神和天是高于人间存在的”。他后期的作品《招魂》就是这样有着儒教礼仪和民间巫俗特点的诗。

招魂

那破碎了的名字啊!

那飘散在苍空中的名字!

那呼唤不应的名字啊!

那喊得我要气绝的名字!

我所爱的人啊!

我所爱的人啊!

你留在心中的话语,

最后,连一句也未能倾吐!

红日挂在西山,

鹿群也在哀哀啼哭,

我站在不远的山头上

呼唤着你的名字!

呼唤着,声声饱含着悲伤!

呼唤着,声声饱含着悲伤!

喊声已经发出,

而天地却过于宽广。

我所爱的人啊!

我所爱的人啊!

即使伫立着变成岩石

我也要呼唤,喊得我要气绝的名字啊!

这首诗从题目到内容都与朴素的民间信仰相关。在人死之后,亲人持死者的衣物招魂。再这样的民俗中,他们相信天上有神,人有魂魄,有今生也有来世。只要留住魂魄死去的人就会复生。所以即使“变成岩石”即使“气绝”“我”也要喊“你”回来。金素月有这首《招魂》表现出了对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眷恋。

在诗的结尾还引用了济州岛上望夫石的美丽传说。相传古时在西归浦有一对老夫妻,丈夫出远海去捕鱼,妻子担心丈夫每天站在岸边,等待丈夫归来,可是丈夫葬身于风浪,妻子日夜期盼,最后化身成石。“即使伫立着变成岩石”使民俗信仰与传说在诗中相融合,寄予了对爱情和爱国之情的坚贞不渝的情感。使诗歌在深沉的情感中具有了民俗的质朴和传说的纯美。

杜鹃鸟

咻!

咻!

弟弟们,听我呼唤!

是姐姐的魂魄归来

匆匆掠过河边的家园

啁啾低鸣

从前,遥远乡下的河边

住着一位姑娘

生命断送在妒恨交加

继母的手中

亲爱的姐姐

为妒恨所杀

化身杜鹃,魂魄堪怜

夜半三更

怀念九个还在世的弟弟

飞越过重重高山

她,归来哀泣。

《杜鹃鸟》是一首叙事诗,诗人将朝鲜人民熟知的“杜鹃鸟”和“蔷薇与红莲”两个传说融进了诗里。相传古蜀帝杜宇,号望帝,在亡国后死去。 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化鸟之后的望帝仍对故国念念不忘, 每每深夜时在山中哀啼, 其声悲切, 乃至于泪尽而啼血...... 而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鹃花。这个故事在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也广为流传。诗人在诗中引入这一传说表达了对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的依恋,对祖国的啼血呼唤。 “蔷薇与红莲”是一篇在韩国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大意说是曾经有一对姊妹,分名蔷薇与红莲。两姐妹被继母许氏视为眼中钉。许氏为除去她们,便把一只老鼠的皮剥去,偷偷塞进两姐妹的被窝中,借此在丈夫裴座首面前诬告蔷薇,说这是她有奸情怀孕;在把蔷薇送到姥姥家去的途中,许氏指示儿子贞守把她推入水中淹死。红莲得知姐姐无故被害后痛不欲生,在青鸟的引导下,找到姐姐淹死的池塘,也跳入水中自尽,水池中盛放出鲜红的莲花。这个故事的引借是用来对这些被迫害的弱小者给予同情和对日本殖民压迫者的痛斥,表达了对祖国被压迫的不满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控诉。

金素月也会借用传说和民俗文化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海底龙宫”这一传说在中韩古代的文学作品里频繁地出现,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浪漫情怀的向往。在金素月诗《慕情》中借用“海底龙宫”的美好含义,表达对幸福、自由、安逸的生活向往。

远处传来春潮的声音

海底玲珑九重宫阙的声音

不眠仙女笙歌乐舞的声音

我心深处的明镜,春云抚过

《慕情》节选

这首诗,叙述上温婉又平静,情感上浪漫又热烈。通过“海底龙宫”的描绘慰藉人们的心灵,盼望祖国可以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

四、结语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时期实行奴化教育,妄图磨灭朝鲜的传统文化。“传说与民俗的世界即是文化的世界”①。金素月的诗,特别是后半期的诗中出现的传说、民俗等叙述式的构筑将朝鲜民族的生活生动再现。表现出了对日本殖民的抗争和对祖国挣脱困境的殷切呼唤。“诗人主张要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恢复主权,维护民族自尊就必须重振民族魂或国家精神。将蕴含民族魂或国家精神的传说,民谈,民谣,历史和宗教等精神遗产加以文学化和形象化,试图复活日益衰退的民族精神”②,这是金素月创作诗歌的不竭动力。

注释:

①张申才.韩国现代诗的社会性原型研究,韩国:国学资料院,1995年版,第9页.

②赵东一.韩国文学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9页.

参考文献:

[1]金素月著.践踏缤纷的落花[M].张香华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

[2]金允植金宇钟.朝鲜现代文学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3]张申才.韩国现代诗的社会性原型研究[M].韩国:国学资料院,1995.

[4]赵东一.韩国文学论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猫
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小偷
“都江堰建”导游词
游览长城导游词
畅游魔仙堡
我的发现
“大足石刻”导游词
童话世界九寨沟
苏州园林导游词
未来的宇宙探测飞船
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我家的淘气猫
开平碉楼导游词
秋天的家乡
丽江古城导游词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支票的托收手续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看电视》重点字词意思
《看电视》重点字词梳理
《看电视》重难点分析
《邓小平爷爷植树》考点练兵
《看电视》随堂练习 巩固篇
《看电视》老师语录
《春天的故事》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三)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看电视》重点句品读
《胖乎乎的小手》老师语录
《看电视》作者简介
《看电视》随堂练习 提高篇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