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文章最忌随人后

文章最忌随人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文章最忌随人后

苏轼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要克服文章雷同、缺乏个性现象,就要从学生抓起,从写好作文抓起,从学生作文的改革创新抓起。走出“为考试而作文”,跳出高中生作文写作“素材背诵、套路练习、作文仿写”的“老框框”。摆脱三种现象:在雷同的素材中逐渐丢弃了自己的生活,在刻板的套路练习中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在机械地作文仿写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回归真我。

一、高中生作文写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高中生:缺乏生活体验囿于“套路练习”

从本质上说,作文应该是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身生命的体验和思考。但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却很难有相关的真实生命体验。

远离自我、远离外界的“闭门造车”式写作是造成高中生作文写作中自我缺失的重要原因。高中三年,我们的世界基本上就是一间小小的教室和书桌上高过头顶的学习资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高中生而言,早已是侈谈。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被各类习题精准切割成不同时间段,我们每一分钟的投入都是为了分数的提高。这样的生活,尽管被老师和家长粉饰为“为梦想奋斗的无悔青春”,但在我们眼中却依然缺乏色彩。自己的生活无事可写,还不如在想象中描述或评论着千年之前或千里之外的伟人、名人的生活,这样一来,作文里“替古人担忧”和“故作深沉”的空洞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作文中缺少自己的生活和真实的情感,也是当下许多老师重“套路”练习的结果。“套路”练习的摹本大多是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或是本校考生的应试优秀作文。机灵的同学们很快发现,自己的挫折放在无臂钢琴师刘伟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自己妈妈为家庭的付出和“滇池卫士”张正祥相比不值一提……于是便纷纷开始不厌其烦地书写着那些远离自己生活的“大内容”。仿写成功的作文很快会成为下一次作文课老师表扬推崇的“摹本”。如此反复,我们似乎学会了写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生众多不接地气儿,远离自我的“高仿作文”,同学们在作文中说着高尚而不真诚的空话,美丽而不真实的谎话。作文中没有自己熟悉的生活,怎能产生真实的观点,又怎能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离开我们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视角,离开青春有活力的生活,离开深刻的观察和审慎的思考,我们笔下的史铁生们、屈原们、米开朗基罗们也不过是路人甲乙丙罢了。

(二)老师:热衷模式套路写作指导失范

从高一开始,“高考满分作文”、“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等作文参考资料就成为老师用以指导我们写作的范本。其实,范文仿写和书画临摹是一个道理,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些老师却把“仿写”当成了写作的圭臬,选出几篇高考优秀作文,让同学们从结构到语言逐步模仿。最后弄出一个写作“开头三个好句式”、“中间点题别忘记”、“结尾升华扣主题”的写作“套路”,供大家套用。

为了得到高分,同学们对着各类作文参考书和老师提炼出的高分作文模板“邯郸学步”。在还没弄清记叙文的叙事特点和议论文的论证规则的时候,就开始全盘模仿高考满分作文了,这其实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过程,是完全背离写作规律的伪写作过程。同学们在“套路”练习中,逐步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从写作的主体沦为了“素材搬运工”。这样的“套路”练习完全不能起到从根本上提升大家写作能力的作用,反而助长了高中生作文假大空的不正文风,久而久之,也使我们丧失了自己写作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素材是写作文最重要的原始材料,素材应该来源于我们自身对生活细微的体察和积累。或许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个片段,或许是他人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亦或许是曾经读到看到过的一个情节……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同,情感倾向有异,才成就了大家作文的异彩纷呈、姹紫嫣红。然而,在高考的大背景下,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效率,把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个性化的个体行为统一为素材的死记硬背。由老师们把近年的热点事件分类整理成素材,再搜集运用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素材的优秀语段,统一印发给同学们,要求大家背诵并在写作时灵活运用。作文框架由“高分模板”确定,作文内容由优秀素材填充,我们的作文到最后大抵就是这种统一规划下的产物。如此一来,作为学生的我们便只好在作文里生搬硬套,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了。

总体来讲,高中生的作文写作之所以走入困境,根源在于高考的大背景下,老师和同学们两方都偏离了写作本身所具有的情怀和乐趣。其实,写作就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命表达的本能需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矫揉造作不可,虚情假意亦不可;同时,写作还是清晰表达的一种技能,需要规范深入的训练才能习得,急功近利不可,揠苗助长亦不可。

二、高中生作文写作方法浅析:回归生活广泛涉猎

(一)回归生活,找寻真我

真正的写作是以负责的态度清晰地陈述自己的看法,努力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别人。有句俗语是这样讲的:作文作文,文中有个“人”。这个“人”其实就是自己。好的作文之所以出类拔萃,根源在于它是作者真实想法的准确表达。只有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独特的体悟,才不致使作文成为别人思想的复制品,成为呆板无趣的八股文。因此,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回归生活原点,努力在作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作文写得好的重要条件。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作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的确是这样,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正是源与流的关系。

紧张的高中生活虽然简单紧凑,但却是充实的。学校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最珍贵最真实的素材。举例来说:入学必修项目――军训是高中生活的第一课,严明的纪律、辛苦的训练、以及加入新集体的惶惑与新奇,共同构成了苦乐兼容的军训生活,这无疑是校园生活里一种全新的经历、一种特别的感受,也是非常值得我们书写、记录的;十八岁成人礼是人生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仪式,挥别青涩的过往,迎接庄重的未来,我们肩膀上多了许多责任和义务,我们长大了,不再是依赖父母老师的小孩子了,我们必须以更加理性的眼光关注社会生活,写作中,只要抓住这一阶段自己内心的细腻变化,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便能够完成真挚打动人的习作;高三的生活最为紧张忙碌,日益迫近的高考和以高考为分水岭所带来的不同未来逐渐清晰地横亘在我们眼前,压力、进步、失意、别离……这些情绪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被无限放大,但这也正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素材,将这些感受落在纸上,用真实的文字记录下这段苦涩而充实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情绪释放方式,同时还能帮助我们记录下成长的瞬间,为将来留下珍贵的回忆。 上述这些标志性事件只是校园生活中极小的一部分。一次校会,一次演讲,一次体育比赛,一次植树,一次参观,一次看望留守儿童……种种鲜活的生活素材,都可以演化为一篇篇独特而生动的文字。与此同时,更为繁复、厚重的社会生活则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多元的灵感和素材,其中既有民族发展的迂回曲折,也有个人奋斗的花明柳暗;既有大灾面前的众志成城,也有危险突降时的挺身而出;既有家庭变更引发的思考,也有个人成长带来的困惑……所有这些构成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正是因为有真实的经历和切实的感受,我们写起来才会有真话,有真情,无需华丽的技巧却能做到细腻感人。

生活是写作之源。但是,由于高中阶段的特点,忙碌紧张的我们很容易对原本丰富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停驻的小事,有各种各样值得我们记录的心情,我们要细心发掘写作的生活之源,为自己的作文注入鲜活的生命特质。

(二)以书为友丰富体验

对于我们而言,高中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就是教室,与书为伴,一直是我们生活的常态,这也就注定了对于我们来说,更深刻的生命体验、更敏锐的观察视角需要通过阅读名家作品而获得。阅读、吸纳,感受文字带来的愉悦、冲击、感染;继而,写作、释放,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所谓“观千剑而识器”。阅读为学习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可供借鉴的方法。需要强调的而是,在阅读积累过程中,我们高中生必须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要读经典,不能一味追逐流行文化;二是读书时要着眼于素养的提升,不可过于急功近利。

不同于郭敬明、明晓溪之流的青春文学、快餐文化;也不同于机械简单的“作文速成”、“优秀作文选”,经典作品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穿越时空、流行千载的魅力,能够经得起时间漫长的淘洗和筛选。经典作品往往承载着人类最素朴的美感和智慧。在阅读时,我们要静下心来,克服浅尝辄止的毛病,只有将一本经典作品认认真真地“啃”过一遍,才会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韵味以及作家独有的语言风格。而这些东西会慢慢沉淀在生命深处,成为我们写作的滋养。

阅读经典作品,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中对时代发展的细微关注、对社会变革的宏观把握、对人性善恶的细致描摹、对自然生灵的真诚关怀……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接受其文化氛围的熏陶。在阅读时,我常常发现,原来自己生活中的困扰和忧愁早在几千年前就被诗人写了又写,可是现在读起来依然动人;原来任何时代变革过程中,都有人被淘汰,但也有人凭借奋斗而得以成为时代骄子。这些体会细碎又幼稚,但这正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慢慢地,我们就能在阅读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灵魂,而这才是阅读经典的强大影响力。

生活有界,思想无疆。阅读积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并引导我们关注自身。这样就为解决了我们写作时的体验缺失、言之无物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途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生命力。

三、结语

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高中生的作文写作其实也是这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需要在写作时返璞归真,重返生活的原点,发现真正的自我。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出发,从真真切切的生命体验出发,以细腻的笔触描摹时光、镌刻心情,毕竟,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无机房的电梯顶层高度和低坑深度计算
CAD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技巧
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专业介绍
建筑学"新四军"简介
教你看建筑水电安装图
浅谈建筑师的培训与激励
国内五所“低调”的百年高校及优势专业
浅析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机场工程) 专业介绍
浅析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有效方式探索
2012全国监理工程师准考证网上打印时间汇总
土木老八校简介
土建资料员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
《夏夜多美》整体阅读感知
《夏夜多美》随堂练习:巩固篇
《荷叶圆圆》趣闻故事:“小鱼儿”的“儿”怎么读?
《夏夜多美》老师语录
《夏夜多美》随堂练习:提高篇
《夏夜多美》重点字词梳理
《夏夜多美》教学目标
《夏夜多美》第一教案
《夏夜多美》重点问题探究
《荷叶圆圆》美文欣赏:荷叶母亲
《夏夜多美》教学难点
《夏夜多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夏夜多美》考点练兵一
《夏夜多美》重点字词的意思
《夏夜多美》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