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问题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问题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问题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犯罪、休学、退学、精神失常等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高发趋势,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对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1 问题学生的界定

对于问题学生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目前为止,由于研究者关注的方向不同,研究的领域不同,对问题学生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杨怀甫认为,问题学生从心理学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是指在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方面与众不同、不被学校、同学和社会所认同的大学生。其表现形式为缺乏正确的名利观、缺乏责任心等,只要具有其中一种表现形式,都可视为问题大学生。

薛浩认为,问题学生就是指学业、行为、心理、生理和情绪上存在着偏差与不足,并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我们曾在问题行为、问题儿童、问题青年、青年问题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把问题学生定义为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教育结构和教育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的影响,(可能)表现出问题行为的(全体、部分或个体)大学生。

也有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问题大学生作社会学层面的诠释:①是否符合高等教育运行发展规律;②行为要符合高校主张的主流价值标准以及规范要求;③是否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利益获取。笔者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获悉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类,依次为:人际交往(22.3%)、情绪压力(21.6%)、学习心理(16.4%)、爱情心理(13.8%)、个性心理(15.2%)、神经症性问题(7.6%)、职业心理(2.5%)和性心理(0.6%),在各类咨询的性别比例显示,女生咨询的人数多于男生,大一新生咨询的人数最多,大二、大三次之,大四人数最少。因此本文从各种类型心理问题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模式。本文对问题大学生的界定是指处在一定时间、地点的周围环境作用下,导致学生产生与已有的规章秩序或是人们传统价值不相符合的心理或行为反应。而这种心理或者行为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校正并恢复的。因此我们要具体分析各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各个击破。对问题大学生进行及时地转化。

2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几个要素才能达到真正健康的标准,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心理健康;第三,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健康。由此可见,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也就涵盖了人的生理和环境的健康。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着名的马斯洛层次图理论中提到的一样,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而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所以,身体的健康和环境的健康也就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身体健康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多数的心理或生理疾病不仅有其生理的基础,而且都反映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身体的健康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事实也证明,在问题大学生中,身体或者某些器官有残缺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所占的比重较高。而且这种身体或器官的残疾问题,在其遇到困境或者受到挫折的时候就显得尤为突出,无限放大,最终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所以,对这些同学做个性化指导就尤为必要。

2.2 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家庭因素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和谐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性格就会比较稳定,心理也会比较健康,反之,则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当今社会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再是处在象牙塔中的蓓蕾。一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普遍存在。父母的强烈期望,既可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也会成为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二是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城乡差别以及社会分配不公而产生的收入悬殊问题在高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中突出地表现出来,社会舆论,媒体渲染,使一部分贫困生在这个拼爹、拼关系的时代无所适从,价值观、世界观严重扭曲。三是单亲家庭的学生,除了要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要关照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感受,身上背负着上代人的恩怨情仇,导致自身过早背负上不该背负的情感伤害,导致心理失衡。

四是单亲且贫困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自尊心特别强,或者自卑心特别强,一旦有导火索,就会导致恶性事件发生。所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因此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之中,也是他们成为问题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2.2 社会因素一方面,广播、电视、电影、音像、网络、报纸、刊物、图书等构建的开放式信息社会的来临和学校本身的开放使得学生对社会的方方面面的信息接收更为容易,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很快占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现实的残酷又让很多大学生看不到希望,只能在愤怒中对现实妥协,或是来不及充分分辨就已漫无目的地接受并加以模仿和享受。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以外的 70%左右的时间都沉浸在网络世界,而网上游戏、黄色信息、自由反动的言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学生,它们必将摧毁大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社会价值观念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趋向多元化和宽容化,社会的包容性更强,大家可以轻易接受那些另类的人和他们表现出的行为。

2.2.3 校园因素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校园的环境不但包括客观物质环境还包括校园软环境。现在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各个高校校舍建设也在逐步扩大,大多有新旧两个校区,校区文化建设出现滞后现象,这也导致学生对校园文化生活参与的热情不高,不积极。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忽视校园软环境的建设,校园里除了高楼大厦和人为景观,就没有其它体现人文气息的文化设施和标签,这就使学生对校园和社会没有明确的区别,认为大学就是一个社会,所以,一切行为准则都应当跟社会靠拢,导致学生盲目跟风社会。最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同虚设,所讲授知识与社会现象严重脱钩,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厌学情绪,认为都是假大空的说教,而没有真正对社会有所助益,这也是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积极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构建强大的精神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3 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

3.1 建立详细的学生档案,关注学生家庭

在学生入学初始就对学生建立家庭档案,记录每个学生家庭详细情况,一般新生入学阶段,新生对校园环境处于认知阶段,同学之间的各种差距还没有明显拉开,大家处于平等相处阶段,这个时候最容易获得学生准确的信息,学生也最容易和老师之间建立感情和信任关系,所以,班主任应当在学生入学第一周内就建立好学生的详细信息档案,里面重点要涉及到父母的详细情况、父母的婚姻关系、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家庭经济状况、身体或器官有无残疾或残缺等等。建立这样的学生详细的档案信息,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出现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准原因对症下药。针对孤儿、单亲家庭学生、单亲且贫困的学生、贫困学生、残疾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定期找这类学生谈心,及时发现问题后不要着急给学生打上精神病、素质差或者异类的标签,而要寻找深层次的原因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与其父母取得联系,通过双方努力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联系父母一定要掌握方式方法,可以在聊天中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处事方式,这样才能寻找到对学生有帮助的关系网络,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3.2 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分类管理

每年入学初都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测,心理普测会自动帮助老师分出学生的心理类型。当然心理普测的结果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而不能作为衡量标准。因为很多普测结果和学生实际情况并不一致。所以,这就要求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在谈心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心理隐患,并根据情况建立分类档案,比如按照人际交往、情绪压力、学习心理、爱情心理、个性心理、神经症性问题、职业心理和性心理等等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地跟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近况,对于非常严重的同学还要通过宿舍和身边的朋友来间接了解情况。针对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要找准病因,通过集体活动或者一对一帮扶活动来解决,要及时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发现他身上的亮点,以鼓励欣赏教育为主;对于情绪压力较大的同学要找准压力来源进行帮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与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对于爱情出现问题的学生,要从正面进行积极引导,而不能指责批评;对于个性较强的学生,不要硬碰硬,要找准他内心最软弱的那一块,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潜移默化地去改变他;对于神经症的学生,要在精神上给与鼓励。

3.3 建立四个层级的心理安全网络工作体系

在学校层面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专业化管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建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统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院层面要定期开展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训,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指导队伍;班级层面设立心理委员,学生宿舍层面,每个宿舍设心理监护员,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监护员进行心理辅导培训,通过他们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日常心理情况,主要任务以观察、交谈为手段,协助辅导员缓解学生压力,用同学间的友情和关怀来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难关。

3.4 正确面对社会环境,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有效地与社会问题对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打造与社会无缝对接的理论课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不再以说教为主,融入社会体系,不回避逃避社会问题,使学生不再盲目跟风。

总之,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才和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加强特殊群体的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只有认真探索,形成新思路,正视变化,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落实加强健康校园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才能真正帮助问题大学生解决问题,营造和谐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杨怀甫.对当代问题大学生个性缺陷的若干思考[J].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3):125.

[2]薛浩.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2005(3):92.

[3]时章明等.高校问题学生研究[A].冀学锋,罗繁荣,鲁良.新思路、新举措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成果集[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运动场上的他
我的妹妹
我活着,我快乐
在雨夜打伞的星星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远远的,一个童话
沙漏,漏掉了童年,积成了童心
我学会了刺绣
襄儿
难忘中秋
画好每一朵花
河边漫步
堂弟,一个小孩
珍爱生命
小镇的狐狸
4大恶习催人老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挑战与对策分析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设置
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珍爱生命,远离肥胖
带饭族的健康建议
“问题婚姻”也不是非得靠离婚解决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风光旖旎万仙山
自古贤良出廉家
面向太阳,不问春暖花开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教育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浅析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浅谈基于微课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
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重要手段_语文论文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作文的几种修改方法_语文论文
重视导言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浅谈中学语文课的导言设计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浅析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的求异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
教师示范,由读入写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_语文论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探美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_语文论文
回归本体走出困境——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从《五人墓碑记》到《清忠谱》谈五人义举的思想基础及影响_语文论文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_语文论文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