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6-03-25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衔接更是其中最重要的接洽点。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包括四个方面,即: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德育管理和评价,同时,也受到四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影响,即:教育体制、管理主体意识、教师队伍和德育环境。

[关键词]大中小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德育衔接

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育已经从国家层面提高到了很高的层次加以重视。然而,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德育并非单独割裂开来的,而是应该由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共同完成。分析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实效性并明确其影响因素即成为当前学校德育亟须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一、大中小学德育衔接

我国德育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各个不同学段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德育衔接更是其中最重要的接洽点。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德育大纲对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要求,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特点、发展的规律,从纵向发展要求科学地规划和实施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的具体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使大中小学校德育相互照应,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防止简单重复和脱节,从而实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德育的自然过渡和人才科学培养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校德育的功能和目标。

二、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有效性

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德育能否有效衔接,直接影响到全过程德育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德育实效,这就要求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德育要具有目标的统一性、教育的前瞻性以及协调的保障机制,确保德育衔接的有效性,最终提升德育实效性。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有效性具体细化,可包括四大方面衔接的有效性,即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德育管理和评价。

(1)德育目标衔接有效性

德育目标的设定在每一阶段都应该具备并突出自身的特点,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各个阶段目标的衔接性,充分做到既突出了目标的层次性,又兼顾了目标的整体性。当前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德育目标缺少差异性,重复现象较为严重,区别仅在深入程度上,这样的目标无疑不能很好地为德育指明方向。德育目标作为德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提高德育各方面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统领作用。

(2)德育内容衔接有效性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能够在各个学段教育中为学生所接受并认可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设定不但要考虑能否实现德育目标,更应考虑各个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其心理和思想的发展规律,能够满足其成长成才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德育内容衔接有效,应该是由教育的各个阶段共同完成的。这就不仅要求大学、中学和小学各个阶段自身的内容设定符合整体德育目标,最大限度降低重复率和不结合实际的可能性,更要求其具有瞻前顾后的特点,即每个学段的内容都向上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延伸一点,以使各个阶段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衔接,提高学生的德育效果。

(3)德育途径和方法有效性

德育途径和方法是落实德育内容、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的渠道和手段。途径和方法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德育方法的选取需要适应德育途径,而德育途径的应用又应该根据德育内容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和生理差异,其辨别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德育途径和方法能否适应各学段、各年龄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和生长规律,在继承前人行之有效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升其实效性,将是最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4)德育管理和评价有效性

德育管理是德育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通过其中的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考核监督等,将涉及德育工作者和与德育有关的多种因素有机整合而成德育工作的重要硬实力德育评价则能够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德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通过多方面的角度去测量德育工作及其各学段衔接的实效性,更加科学地体现出德育工作效果,从而为德育工作质量提升提供必要的软实力。

德育评价的难点是量化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标准)、权重、评价方法等项内容,既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具体、简明,有可行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各学段评价的连贯性和评价标准的一致性。通过有效的德育管理与评价,能够保障德育途径和方法的科学性,促进德育内容的有效传输,最终完成德育目标的实现,提升德育工作整体的实效性。

三、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校德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但同时学校德育又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其效果及各个学段德育衔接有效性势必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分析学校德育衔接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构建提供客观依据和必要参考。

(1)教育体制

影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一个突出重要因素就是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长期的应试教育深入人心,在各阶段学生升学率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各阶段的毕业班几乎都忽视或者干脆停止了德育相关的活动,唯考试成绩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学校教育中,各阶段的毕业班恰恰就处在智育和德育的衔接关键点,片面的重智轻德,就不仅是影响德育衔接,甚至是制约了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2)管理主体意识

德育管理主体主要指各层次的政府管理部门、与德育相关的各级组织和各级学校相应机构。这些德育管理主体,尤其是德育的主管部门主要针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分层分级设立,管辖各有范畴,并分别由不同单位管理指导,这种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导致了管理主体衔接意识淡泊,直接造成德育衔接的领导力先天不足以及在德育衔接制度、标准、方法等方面的建设上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3)教师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队伍的德育素质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以及德育衔接的实效性。首先,在大中小学各层次学校中,任课教师由于没有班主任、辅导员的具体德育工作,往往缺少德育意识和责任,忽视了应有的德育职责,发现的问题或视而不见,或交给班主任、辅导员了事,违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髓,必然影响德育效果。其次,各层次学校的德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忙于本身的各种工作,无暇顾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发展的必然过渡要求,不能主动参与到前后各相邻学段的德育过程中,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德育衔接意识的主观缺失,从而影响各个学段的德育连贯性和学校德育衔接的实效性。

(4)德育环境

德育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构成学校德育衔接的影响因素。首先,学校环境是学校德育实施的主要空间,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学风和校风环境都对学生德育效果产生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学校环境也是学校德育衔接的重要基础。其次,家庭环境是学生最稳定的生活空间,对于德育效果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尤其中小学生最大的生活世界就是家庭,家庭环境也成了学校德育衔接的重要连接点。再次,任何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学校德育也无法摆脱社会环境的影响,大中小学各层次学生都时刻受到社会风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各种媒体的多方面影响,社会环境介于各学段之间,也成为学校德育衔接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结语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德育子系统。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缺乏实效性正在逐渐成为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是包括多方面的,不能仅从德育本身去考虑,而应该深层次分析影响德育衔接有效性的各种因素,探索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效果不佳的原因,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活着,我快乐
襄儿
堂弟,一个小孩
在雨夜打伞的星星
珍爱生命
画好每一朵花
我的妹妹
河边漫步
沙漏,漏掉了童年,积成了童心
小镇的狐狸
难忘中秋
运动场上的他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远远的,一个童话
我学会了刺绣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设置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挑战与对策分析
带饭族的健康建议
4大恶习催人老
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教育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
浅谈基于微课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古贤良出廉家
珍爱生命,远离肥胖
浅析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问题婚姻”也不是非得靠离婚解决
风光旖旎万仙山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面向太阳,不问春暖花开
教师示范,由读入写_语文论文
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重要手段_语文论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探美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_语文论文
回归本体走出困境——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_语文论文
重视导言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浅谈中学语文课的导言设计_语文论文
作文的几种修改方法_语文论文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的求异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_语文论文
从《五人墓碑记》到《清忠谱》谈五人义举的思想基础及影响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浅析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