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结合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结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6-03-25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结合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提高高职思政教育质量、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是发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展开阐述,希望对高职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思政教育

高职教育给人普遍的印象是较为重视技术、技能型的教育模式,因此总会给人一种错觉:高职思政教育并不重要。实际恰好相反,正因为高职教育体系里更倾向于技术、技能教学,因此,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念等问题就成为了短板。高职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技能教育模式在思想观念教育这部分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在传统文化中较为积极的、能够激发人奋发向上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是正能量传播的根基,是促进和谐社会进程的精华部分,具有多元统一、连续性等特点。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走向,才能领会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增强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就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并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以此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转变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明确自己在新时期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思想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巨大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也面临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高职学生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很容易出现迷失自己、模糊信仰的情况;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使得信息传播更为简单、快捷,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他们想知道的任何资讯和信息,由此,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纷杂的信息中迷失自己,容易受到拜金、享乐、实用等思想的侵蚀,从而出现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象,以及团结意识淡漠、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大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着极大的关系,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奠定文化自信心,并使学生能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而不断努力。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应用的主要内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既是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来看,能够与高职思政教育结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开始面临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许多西方思潮涌进新一代群体的视野中。处于青年阶段的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极易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诱导,进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品格缺憾。针对这一现状,只有让高职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培养良好的意志力方能抵抗,才能经受住各种思想的考验。

2、崇高的追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除了对爱国精神这一支柱思潮进行充分利用外,还应将崇高的追求这一人生定位引入到思政教学中去,为学生增添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动力。高职教育的性质是职业教育,所以学生自进校起,基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可以寻找到方向。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高职生成长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烦恼和困扰。在面对压力和挑战的过程中,思想积极进取的学生凭借顽强乐观的态度会安然度过,但是内心脆弱的学生便始终走不出怪圈。因此,思政教师还应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纳入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自我防御机制,在遇事的时候能有自己的判断,遇到不好情绪时能够进行及时调整,而这一防御机制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结合的有效措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是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现阶段高职思政教学质量及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可谓是一举两得。笔者将从高职思政教育的特点出发,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的结合办法提出具体建议。

1、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法,培养学生爱国信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引导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精神潮流和支柱,将爱国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高职思政课程,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免疫力,在洪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故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对预习环节进行有效利用,做好准备,避免让学生接受起来感觉唐突。在利用预习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将要开展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而且最好是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要想更为立体地呈现和展示出来,故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明白一些优秀品质或是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及价值。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因感觉新颖而兴致勃勃,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渗透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比如,在讲高教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文化这一节时,可以结合本校的所继承的船政文化来渗透,通过介绍船政学堂的先辈诸如,林则徐、左宗棠、沈葆桢等人在当时传统封建制度和封闭锁国思想禁锢下,砺志进取、改革创新、忠心报国的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信仰。以故事为基础来凸显一些品质的价值,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些优良品质的重要性并接受,付诸实践,这样的思想教育才有效。

2、对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有效利用

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来说,要将精神力量注入到他们的思想里去,教会他们追求梦想,带领学生发现学习和工作的乐趣。因此,在课程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平台去搜集一些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或是某一思想相关的故事,越简单深刻越好;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兼顾正反两面的材料,从两个方向进行文化趋势利与弊的分析,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形成和养成一些传统优秀品格或是思想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传统讲的方式外,最好还能对多媒体播放器进行充分利用,将相关案例或内容播放给学生看,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整个课堂教学的张力,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兴趣。

3、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联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还应从学生的专业领域出发,从专业岗位或是渠道中提炼素材,拉近传统文化或是优秀品格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觉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切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平凡的岗位、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等,都是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只有将文化建立在实际之上,才会更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今后可能会从事的专业方向,挑选教学案例,以较为平常的工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用一种更为成熟的方式面对今后工作岗位中可能出现的挫折。

四、结束语

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来说,应始终遵循理论源于实践,实践需要检验的原则,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法,从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熟悉度高的场景入手;对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有效利用,丰富整个课堂教学的张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兴趣以及感知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所在,提高高职思政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同时,帮助学生走上全面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石书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

[2]那晓丹、于春梅、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

[3]张运萍、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创新研究[J]、传承,2014(1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堂弟,一个小孩
小镇的狐狸
沙漏,漏掉了童年,积成了童心
运动场上的他
我活着,我快乐
在雨夜打伞的星星
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学会了刺绣
珍爱生命
难忘中秋
画好每一朵花
远远的,一个童话
河边漫步
我的妹妹
襄儿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教育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自古贤良出廉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挑战与对策分析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设置
带饭族的健康建议
浅谈基于微课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4大恶习催人老
“问题婚姻”也不是非得靠离婚解决
风光旖旎万仙山
珍爱生命,远离肥胖
面向太阳,不问春暖花开
“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
重视导言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浅谈中学语文课的导言设计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的求异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浅析_语文论文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_语文论文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_语文论文
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重要手段_语文论文
从《五人墓碑记》到《清忠谱》谈五人义举的思想基础及影响_语文论文
作文的几种修改方法_语文论文
教师示范,由读入写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_语文论文
回归本体走出困境——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探美_语文论文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