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解析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解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6-03-25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解析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人们恍然发现,原来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实现。对于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的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各类社交软件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被广大用户所喜爱。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敏锐的触觉,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快,但同时缺乏社会阅历,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因此,高校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避免信息泛滥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微时代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微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微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当下最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动态,而微博、微信作为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受到广大用户的热捧,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巨大,是微博和微信使用最大群体。在微时代下,学生之间加强了沟通与交流,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情况。

一、微时代的特点

1、信息发布便捷即时,辐射面广

微时代信息发布快捷、传播速度快,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心情、照片、新鲜事等,也可转发和评论他人的信息,比如作家韩寒开微博,仅仅发了一个字喂字,12小时内被转发4483次、评论6646次,粉丝达到7、4万。小的信息量提高了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用户更新信息后,其粉丝可能评论与转发,从而在传播中产生几何倍数的增长,极大地拓宽了信息发布面。

2、用户端广泛,跨媒体传播

微信和微博在开发初期目的是为了用户在手机上方便应用,实际上用户也可以通过PC等多种智能终端发布信息,进行跨媒体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短信、飞信、彩信、Email、WEB网站和WAP网站等网络媒体进行二次传播。

3、信息地位平等

微时代网民发布信息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信息交流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灵活的形式,微博和微信使用语言的简短化,更是使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而不必考虑是否有文采。

二、微时代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现阶段大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他们追求个性独立,渴望受到他人尊重和关注,而微博、微信的产生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和空间。在微博和微信中,他们能够随意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同时也可以得到朋友圈中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另外,通过微博、微信的互动性,大学生可以认识更多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在平台上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2、消极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微博和微信的更新与查看中,过度依赖微博和微信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课外活动丧失兴趣,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厌学的心理。另外,网络信息量较大,其中包括正面和负面信息,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导致认知偏差,影响价值观的形成。第三,一些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能够与人正常交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缺乏与学生、教师之间的沟通,对身边的同学漠不关心,过分沉迷在虚拟世界中,导致一些学生迷失自我,产生自我封闭、迷茫、恐惧的心理状态。

三、微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

1、利用新媒介了解学生心理动态

微博与微信为人们提供交流与分享信息的网络平台,通过微博与微信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目前,从大学生的应用状态与心理分析,大多数学生较为喜欢这种交流方式,并对其逐渐产生心理依赖。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关注学生动态来了解大家的心理变化。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据统计,学生关注本校微博的数量少之又少,学校发布的内容大部分属于新闻和通知类,所以导致学生的关注度和访问量较低。鉴于此,学校可以借鉴一些当下较为热门的微博方式,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话题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思想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展开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微博和微信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关注班级学生发布的信息动态,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情况,并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防线,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已经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利用新媒体,开展微博心理咨询

实际上,一些学生在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后,却不愿意参与心理咨询,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或治疗让学生难以接受,并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学生能够将自己真实的心理问题描述给教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和微博建立公众账号,例如心灵家园、心灵鸡汤等,利用网络平台针对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3、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监管,形成良好的微文化

微时代中的信息传播速度相当快,并且信息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一些负面信息与虚假、诈骗信息,因此,学校应帮助学生提高鉴别这些负面信息的能力。心理辅导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以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为主题,例如致青春、成长、爱情等,通过积极向上的微文化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小梅.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04).

[2]丁黎,陈羿江.地方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胡月,戴艳军.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虎丘的秋天
过年
明天吃什么
我们班的“小不点”
抓泥鳅
我们需要记住的……
都是被子惹的祸
四季的声音
读书体会历史沧桑
我在阅读中成长
我的电脑情结
学会坚强
巧女难为有菜之炊
我最好的好朋友
学校风波
“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
带饭族的健康建议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挑战与对策分析
浅析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4大恶习催人老
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浅谈基于微课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风光旖旎万仙山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教育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自古贤良出廉家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设置
面向太阳,不问春暖花开
珍爱生命,远离肥胖
“问题婚姻”也不是非得靠离婚解决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语文论文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的求异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
重视导言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浅谈中学语文课的导言设计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浅析_语文论文
作文的几种修改方法_语文论文
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重要手段_语文论文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探美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_语文论文
从《五人墓碑记》到《清忠谱》谈五人义举的思想基础及影响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_语文论文
教师示范,由读入写_语文论文
回归本体走出困境——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