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奇哥谈PC Hi―Fi

奇哥谈PC Hi―Fi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6

奇哥谈PC Hi―Fi

两声道Hi-Fi音响从黑胶发展到光盘,又从光盘转向更高规格的数字文档,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是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存储媒体的转变,其体积变得越来越小,容量却越来越大,而且透过网络,我们彼此间可以分享音乐,也可以让我们在家中不同的地方聆听音乐,正因为这些改变而让我们聆听音乐的方式变得更便利和更多元化。PC Hi-Fi(港澳地区也叫“CAS”)无疑是两声道Hi-Fi音响中最受当今年轻发烧友欢迎的一种重播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黑胶和CD/SACD系统,PC Hi-Fi牵涉到操作系统和播放软件的参数设置等方面的操作,可玩的东西非常多。同时,通过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可以建立起庞大的音乐库,家里就不会被一堆堆的唱片所占据,这对于年轻的发烧友来说更容易地接受PCHi-Fi系统。作为本文的作者,我本身也是PCHi-Fi的用户,在玩的过程当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器材,也认识了一批同龄层次的烧友,这对于我认识PC Hi-Fi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就围绕PC Hi-Fi为主题而组织了本文,内容除了涉及PC Hi-Fi的硬件和软件外,还会涉及到一些个人的看法,如有异议,欢迎指教!

选择一台适合自己的DAC

我在网上认识不少玩PC Hi-Fi的年轻发烧友,跟他们聊天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都喜欢讨论DAC,经常分享自己听DAC的心得。事实上,DAC性能的差别对系统重播水平是起着绝对性的关键作用不过现在产品这么多,哪该怎么去选择一款DAC 7我觉得先从接口开始说吧目前,针对电脑而设计的DAC,主流的接口是USB,当然FireWire也有一部分。前者不用多说了,普及性高,PC和MAC电脑都有USB接口,所以厂家乐意生产USB DAC!后者针对MAC电脑,它主要是专业音频设备,如专业声卡很多还是采用FireWire接口,仅仅少数家用产品会提供FireWire接口的DAC。这里先不讨论音质是USB好还是FireWire好。从可选宽度而言,USB DAC有大把大把的产品可选如果是FireWire DAC,那么我建议你用MAC。

说完接口,还有DAC的规格目前的DAC基本都能支持24bit/192kHz规格的PCM以及DSDl28(即1bit/5.6MHzDSD信号),当然有部分甚至能支持24bit/384Hz PCM和DSD256(1bit/11.2MHz)的数字规格,但如此高规格的音乐文档比大熊猫还要珍稀,即使有,很多都是通过较低规格的数字文档转换过来,其实际意义更多的是从显示屏上面获得满足。所以,在选择时不必介意它的规格能有多高对于我来说,一台能够支持PCM24bit/192kHz和DSD64规格的DAC已经绰绰有余了。

除此之外,有些DAC还有其他的附带功能。例如,耳机口或者前级输出,前者给你接耳机,后者方便你接有源音箱。这些功能都是给用家提供多种听音乐方式,又或者用于简化系统组成,这些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而确定是否需要这些附带功能。

不过,如果用户已有一款DAC,可是DAC本身没有USB接口,那可怎么办?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放心!这世界上有一种叫界面转换器的东西可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那就是把USB(或FireWire)界面转换为S/PDIF界面输出,从而解决DAC与电脑之间的连接问题。不过,我在这里要哕嗦几句,界面转换器的用家所用的DAC往往都是较早期的产品,所以必须注意支持数字规格的问题,否则只能动用重采样功能进行强制降频输出了。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其实在最终选购的时候,最最重要的还是带上自己的耳朵到现场试听,毕竟买回去的目的还是听音乐的,自己听过觉得合适,价格也在可承受范围内的话,就可以放心购买啦

怎样设置和优化自己的系统

当玩家花掉了往往长达一年的积蓄,兴高采烈地将器材带回家之际,也就意味着真正的折腾即将开始当然,这个折腾是相对的,Windows系统的相对复杂些,MAC系统就简单很多首先,我们来看看Windows系统下该怎么操作,才能提高系统的音质。

厂家都会给USB DAC提供一套相应的Windows平台驱动程序,用家需要安装这个驱动程序才能真正地启动DAC。安装驱动后,系统会提供5种驱动模式,分别为ASIO、WASAPI、KS(Kernel Streaming)、Wave Out和DirectSound。其中,前三者是发烧友最常用的模式,虽然名字不一,但目的都是为了绕过Windows操作系统对硬件设备的控制,起到降低音频流延时从而达到更快的响应速度的目的。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将音频信号直接送到DAC进行处理,而不经过Windows系统的内部处理,减少对声音的污染到底选择哪一个好?理论上是ASIO最好,延时最低但如果从听的角度而言事实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毕竟每个人的听感不同,我在此也是不好给出一个说法觉得哪个好听就选哪个。

除了驱动模式可改善音质,其实还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小软件,或者更改播放器里面的一些设置未减低干扰,继而改善音质,PCHi-Fi的乐趣莫过于此说到提升音质的方式,在此我推荐两种方式给大家参考:Fidelizer是一款不错的软件,最新版本为6.11,它专门针对Windows而开发,通过降低、修改系统的磁盘读数、服务等等,让CPU分派出更多的资源未处理音频数据。而另一种方式就是使用播放器的内存播放功能未降低硬盘频繁启动未达到减少机械噪音的目的。关于内存播放功能,我电脑里的Foobar2000(通过插件实现)、JRiver都能实现内存播放功能,而另一款JPlay的工作原理就是内存播放。我在听音乐的时候都习惯性地使用Fidelizer和内存播放,主要差别在于背景的宁静度以及音像的清晰感方面,听起来觉得声音稳定得多,大起大落的音乐片段也更条理化,浮躁感明显减少。虽然它们能改善音质,但会导致电脑运行速度变慢。因此,如果能够配备一台专用电脑,则是最完美的解决办法。此外,也有些高烧的烧友通过内存、硬盘和电源等电脑硬件未优化系统的声音。至于真实效果怎样,我相信会有提升,但我没试过,至今依然保持有待求证的态度来看待。作为音响迷,我很有兴趣尝试 对于MAC系统,它的好处是不需要安装任何驱动,因为MAC自带Core Audio技术本身就可以直接将数字信号交由DAC做处理,跟上述的ASIO、WASAPI、KS的目的是一样的,可以说MAC系统对音频播放优化工作做得很好。而且MAC自身就有很好的音频播放软件支持,像Audirvana Plus就是一款很不错的播放软件,而且在播放过程当中是独占声卡的,不会跟其他播放器分享,所以干扰最低,被誉为MAC里的最佳选择。MAC的粉丝们不妨尝试尝试

专业声卡靠谱吗?

玩PC Hi-Fi的发烧群体当中,有一批崇尚专业录音声卡的发烧友,他们之所以使用专业声卡是因为觉得专业设备的声音走向是中性直白的,能够很真实地反映原貌,而且相比起家用设备的性价比会更高当然,这个群体里面有一部分真正资深的,对专业声卡非常熟悉的玩家,能从中挑选出一些高水平的产品,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完全处于盲目跟风的状态而买一块专业声卡其实这些专业声卡在设计上除了D/A转换外,一般还包括A/D转换,还有多通道设计(8通道,16通道或者更高),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等等,一边录音一边回放监听,还有方便工作人员使用以及与其他设备的连接等,所以它们在设计上更多的是强调它的功能。至于音质怎样,就视乎你买哪个档次的东西,还有就是你是否接受它的声音因为,专业声卡跟家用型DAC不同,家用产品在制作时除了测试外,还会有一些调音的手段,让你听起来觉得好听,专业声卡基本上厂家更多的是专注于器材的测试,控制好各种指标到目标范围,确保产品稳定性。我不敢说自己对专业声卡有深入了解,但也听过好几款不同档次的专业声卡,像顶级的Prismsound ADA-8XR就有不错的声音,但对于其他中低端的声卡则是良莠不齐。所以说,买这些专业声卡前,你必须要对专业声卡非常熟悉才行,别以为只要有了专业声卡就等于拥有最真实的声音

不同的USB线会对声音有影响吗?

发烧友都喜欢玩线,不同的线有不同的声音风格,好的线材可以改善系统的重播效果,也是发烧友调音的手段。如今到了PC Hi-Fi的年代,发烧友又多了个新玩意,它就是USB线。如此一未又引发了线材厂家的关注,并推出发烧级USB线,这样又引起了一番争论有人认为发烧级USB线对系统的声音改善有帮助,也有人说听不出区别!那到底USB线有没有影响?我也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USB音频传输方面的蛛丝马迹。

根据USB官方的说法,USB在传输音频时是以USB里面的同步传输协议(Isochronous Data Transfers)未传送音频信号的,这个协议的要求是数据输出速率必须与接收端相同,这样才能达到同步传输的目的,如果一旦无法保持相同就会导致数据丢失,而且不会对数据进行校正。也就是说,USB在传输音频的时候,为了保证传输的时效性,是允许数据丢失的,这对于发烧友而言,数据丢失是不可容忍的事情。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就需要USB线有足够大且稳定的传输速率,确保信号稳定地传输。因此,一条线的品质绝对影响信号的传送效果。话说回来,能分辨出发烧级USB线和普通的USB线在音质上的区别吗7我觉得对于菜乌而言,没多大必要购买发烧级USB线,但如果你是老手,用的器材也是高大上的东西,那么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发烧USB线,再找上几位发烧好友一起试听,看看能否听得出区别说真的,我也想找个机会尝试一下,如果能实现,到时候再组织一个专题文章告诉大家

可是问题又未了,不是说现在都声称非同步USB吗?实际上,这个非同步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性能更好的时钟信号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时钟重组,从而降低时基抖动。也就是说,现在所谓的非同步USB DAC,准确的说法是同步传输、异步处理

简简单单也可以玩PC Hi-Fi

上述内容都只是围绕着DAC而展开的,PC Hi-Fi系统里面还有功放和音箱,而且两者之间还需要讲求搭配,当然这些不是本文所谈论的内容就暂且不说了。不过,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有些人觉得这样的系统太复杂,能否简化再简化,也有人觉得这些只能在家里用,能不能有外带的产品。答案是当然有了要简简单单地玩PC Hi-Fi决不是问题具体怎么做,下面由我未做些简单介绍吧

要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配一个有源音箱,而且还是内置DAC的那种,那么一对音箱就能完全解决问题。例如,KEFX300A/×300A Wireless、EGG,ADAM ARTist系列等都是自带DAC又有USB接口的有源音箱。此外,便携式的DAC耳放一体机也是很好的选择,体积小,便于携带,用家只要配个耳机就能听音乐。而且这类型的产品往往都是多用途性,能通过小型USB接口和无线连接功能与智能手机结合,可谓玩味十足。通常选择这些产品的年轻人更多的是注重方便性和多功能性,对音质未必要求苛刻。与此同时,对他们也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他们对音响和音乐产生兴趣,继而不断升级更新,越玩越发烧,这就是这些产品存在的目的。

不想用DAC吗?流媒体播放机也是不错的选择

PC Hi-Fi发烧群体里面,除了玩DAC、玩专业声卡外,流媒体播放机也是这个群体里面最常见的音频播放设备。像Linn DS系列(Digltal Stream)、Lumin D1/S1/T1、Marantz NAB005/NA-11S3、Electrocompaniet ECM2、Naim NaimNet系列、Weiss MAN301、Krell Connect、dFim的数字播放器等都属于流媒体播放机,究竟流媒体播放机是什么?好处又是什么?

流媒体播放机最基本的特点是通过访问网络上的共享设备未获取音乐,这些音乐内容可以来自流媒体服务商,也可以来自局域网里面的设备(例如电脑、NAS)。因此,网络接口是流媒体播放机必备的接口,它不仅用于连接网络读取音乐,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升级固件等等。此外,现在的流媒体播放机能带给大家更多的附带功能。例如,Weiss MAN301自带光驱,可播放CD,也可以实现CD抓轨;Ma rantz NA-11S3提供USB TVpe-B接口,能当USBDAC使用;Electrocompaniet ECM2自带硬盘,可实现本地播放以及支持视频播放等等,可玩的东西更多 但对于国内的情况而言,流媒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少流媒体服务商不能很好地支持,甚至不对中国市场提供任何服务,所以使用流媒体播放机的发烧友基本上都把音乐文档存放在家中的电脑又或者NAS上让播放机播放。在数字音乐格式的支持方面,流媒体播放机内置的D/A转换模块同样能支持高规格的音乐文档,如24bit/192kHz PCM和DSDl28(1bit/5 6MHz DSD)。对比起电脑+DAC的组合,流媒体播放机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安装任何的驱动程序,也不需要设置太多的播放参数,用家只需将音乐共享,然后把流媒体播放机接入内网就能播放,而且在操作上流媒体播放机一般都提供遥控器,对于不擅长电脑操作的人来说,我建议使用流媒体播放机。

自由扩充,组建强大的多房间播放系统

其实,流媒体播放机真正的优势在于系统的可扩充性,因为用户完全可以通过在屋子里不同的区间设置流媒体播放机,然后就可以在不同的房间内享受不同的音乐。而且厂家们为了方便用家更好地使用播放系统,都会为流媒体播放机制定一套App程序,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未控制整个播放系统。例如,Sonos和Linn就是影音市场上推广流媒体播放系统最成功的两个厂家之一,分别是消费级和顶级的代表。它们的产品不仅出色,还有强大的软件作支持,用于管理音乐数据库,以及设置和查看每个区间的播放机的状态。同时,也有针对智能移动设备制定App,那么用户想在哪个房间听音乐,听什么音乐,都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就能完成。

网络音频传输对比USB音频传输

说到电脑+USB DAC和流媒体播放机,又会衍生出一些争论,究竟是USB好?还是网络传输好?有人认为,USB是直连的,网路传输要经过路由器,甚至数据交换机,声音能好吗?其实对于好与不好,并不能只看外表,而是需要通过技术层面未分析

对于USB传输,其实通过上文就可以知道USB在传输音频数据时,更多的讲求时效性而容许有数据上的丢失!但对于流媒体而言,它的数据传输方式就是异步传输,是以打包批量发送的方式传输数据。也就是说,先将一部分数据存放在流媒体播放机的缓存里面,当播放到一定程度时,再更新一部分数据,如此重复再重复,而且有数据校验机制,当出现数据传输出错的时候会对数据进行重传处理,从而确保了数据传输的质量。因此,从技术层面未分析,流媒体播放机在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方面明显地会更胜一筹。

怎样获得高质量的音乐文档?

在影音业界里面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再多、性能再强都是空话。而且PC Hi-Fi玩家非常热衷于搜罗各种各样的高质量数字音乐文档,并跟朋友一起分享。目前,发烧友们获取数字音乐文档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通过CD唱片抓轨,另一种就是从网络上获取。

CD抓轨是目前最常见的获取方式,几乎每一个PC Hi-Fi发烧友的电脑里面都有CD抓轨软件,将CD保存在硬盘里面,然后就可以把CD碟放一边去了,甚至直接放到二手市场上面卖掉,又或者朋友买了张新唱片,通过抓轨后变成音乐文档就能共享,这样就没有再买CD的必要,如此一未就影响到CD的销售量,根本就是将CD往死里打的节奏啊而且抓轨软件方面的可选性很多,如EAC、Easy CD-DA Extractor、Free RIP、dBPoweramp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一些播放软件也自带CD抓轨功能,而且品质相当不错,如JRiver Media Player、GoldWave、iTunes都自带抓轨功能,大家都可以尝试!

网络途径方面,目前真正品质好的高规格音乐文档都需要通过唱片公司的官网上付费才能下载。在这方面,外国的数字音乐下载做得非常好,体验也是最好的同时非常正规,所有音乐都有版权,而且全部来源来自于唱片公司。例如,Presto Classlcal这个古典音乐网站就是很不错的网站,DGG和DECCA也是它的合作伙伴,既提供CD规格,也提供24bit/96kHz的高规格音乐文档如果你是古典乐迷,那么Presto Classlcal就是你的音乐天堂了。另外,著名的Linn、Naim、2L这些发烧音乐制作公司的网站上就有音乐销售,格式从有损的MP3、到无损FLAC、WAV,甚至是DSD文档都有提供,其价格会根据格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售价,一般最贵的是DSD以及24bit/384Hz PCM规格的音乐文档。还有,著名的Apple公司最近推出了Apple Music服务,在中国服务区个人会员只需每月10元,而家庭会员每月15元的价格就可以让你在线试听和下载音乐。不过,遗憾的是只能提供256kbps的AAC格式,虽然音质比起同规格的MP3文件要好,但对音质要求较高的发烧友来说,这种有损格式是很难接受的。

对于国内的情况而言,情况一直以来都不如理想。腾讯的QQ音乐无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音乐服务商,我是它的用户之一。QQ音乐提供了一个非常高性价比的服务,它不像外国的服务商那样以单个曲目进行收费,而是可以通过缴费的方式升级为绿钻会员(100元)就能在一年时间内无限量下载高质量的音乐文档。除了QQ音乐,还有百度云音乐、网易音乐也紧跟其后,先后提供相应的服务。

不过,上述的音乐服务商对于国内发烧友而言,似乎并不能入他们的法眼。HD-Hall应该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发烧级音乐付费下载的服务商,可以提供24bit/192kHz规格的母带音乐文档且全部有版权,其音乐的来源全部来自唱片公司。为了突出发烧的味道,HD-Hall提供下载的音乐都附有“录音手札”的栏目,里面所介绍的是该录音所使用的录音设备,我发现这些列表的器材都是专业界赫赫有名的产品,与此同时,使用的连接线也是高档发烧线材。如Apogee AD/DA转换器、Prism Sound话筒放大器、Pro-Tools音频编辑系统、Siltech线材等等,可谓充满发烧的味道,有兴趣的烧友们可以关注一下。

另类方式获取的高质量音乐文档 除了以上的获取方式外,将黑胶唱片、甚至开盘磁带进行转录也是获取高质量音乐文档的方式之一。翻录黑胶唱片(或开盘母带)的目的是把一些经典珍稀、以前从未发行过CD唱片的录音将其数码化用于保存,从而让这些经典的录音以数码音乐的形式得以重见天日不过,这些通过黑胶转录后的数字文档资源在国内的确难找,有相当一部分是发烧友自行制作,然后再上传分享,也有少部分由唱片公司自行制作,然后以付费下载的方式进行销售。

转录黑胶唱片所需的设备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台A/D转换器或者专业声卡,再加上数码录音机即可实现。但实际上转录出来的质量却是参次不齐,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播放设备和转录设备自身的品质问题。所以网上能下载的黑胶转录文件大多数都会附带转录设备的清单,或者直接通过图片未晒出自己的播放和转录设备,好让大家对转录品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除了转录设备的品质外,其实黑胶唱片自身的状态以及黑胶唱盘的调校水平对最终转录的质量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相信对于玩黑胶的烧友们是最清楚不过了。有时候因为某些原因也避免不了左右声道不平衡、底噪过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而且转录黑胶的时候都是一整面地进行,曲目与曲目之间没有分轨,因此在后期处理上还需要采用音频编辑软件未修正和编辑。至于转录出来的音质怎样?跟原版的黑胶或者头版CD对比起来怎样?我手上就有一小部分由烧友自行制作的黑胶转录文件,用于转录的设备为Apogee AD-8000 A/D转换器和TASCAM DA-3000母带级录音机,回放时用DCS 954 D/A转换器,如果跟原版的黑胶对比,数码文件的声音听起来会显得干净一些,黑胶的音色会相对显得暖调,尤其是中高频部分,黑胶唱片的过渡感更好,但如果跟原版的CD对比,转录的黑胶文档在细节和质感的表现上会比CD未得要好!不过,翻录黑胶唱片这玩意不仅烧钱,还相当耗时,没有一定的条件则难以得到高质量的转录文件。

DSD真的很好吗?

DSD这玩意在今年虽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却因为PCHi-Fi的原因而再次受到大家的关注,只是DSD这次并不是以SACD光碟的方式出现,而是以音乐文档的方式出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的DAC、流媒体播放器将支持DSD变成标配,不能支持DSD的话会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那么DSD真的是很好吗?

我们先从技术上分析,DSD源自于飞利浦的BitStream DAC,简称1bit解码(如TDAl547、SAA7321、SAA7320等芯片),它的原理是通过Delta-Sigma转换器将多Bit信号转为1bit,再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就能实现D/A转换,而这种1bit芯片的内部结构比起多Bit芯片更加简单。但后来还是觉得这样的流程还是太复杂,索性在录音的时候直接将模拟信号采用1bit方式做A/D转换,在回放的时候就可以绕过Delta-Sigma转换器,简化D/A转换的流程,从而达到更快的响应速度,因此就有了DSD的出现。所以,从道理上来说,DSD的优势非常明显,DAC的结构和转换流程也简单

DSD真正好的前提条件是需要真正的DSD所谓真正的DSD,就是从录音、制作(从A/D转换到后期编辑过程等)到家用设备上的回放(D/A过程)都采用DSD未进行,中途不涉及其他信号形式的转换,这样无疑是最好的。但正所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很多唱片制作公司在录音制作过程当中的A/D转换部分采用DSD,但编辑过程当中把DSD转换为PCM进行编辑,完成后再转换为DSD输出。而另一方面,DSD在家用设备上的回放也是一个重点。因为在现成的DAC芯片产品之中,很多只具备接受DSD的功能,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把DSD转为PCM信号,然后再进行D/A转换,不过,只要经过PCM转DSD(或者DSD转PCM)的转换过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令DSD产生不利的因素,这是读者们或玩家们必须了解的事实。

有关有源音箱

为什么我会在本专题中提及有源音箱7那是有源音箱因为PC Hi-Fi的关系而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有源音箱内部由于集成了功放线路,只要给它模拟音频信号就能工作,而有部分更集成了D/A转换器,前端只要给它数字信号就能工作。因此,有源音箱不仅解决了功放与音箱之间的匹配问题,还能充分地简化系统的架构,加上良好的音质,让越来越多的PC Hi-Fi玩家们使用有源音箱。不过,由于有源音箱为一体化设计,功放不能更换,不能用更好的功放未提高音质。对于喜欢玩的烧友而言,有源音箱少了点玩的趣味

有源音箱既有家用型产品,也有针对专业录音棚设计的监听音箱。PC Hi-Fi发烧友大多数都会选择专业有源监听音箱作为最终回放设备,所以先从专业有源监听音箱说起吧。但在使用这类型的有源音箱时,各位就要做好以下准备

1.信号输入接口:用于专业录音棚的有源监听音箱的信号输入接口均具备XLR接口,一般情况下没有RCA接口,若整合D/A转换器的话,则会提供AES/EBU接口,那么你就需要一个带XLR(或AES/EBU)输出接口的前端设备,例如前级或转盘。

2.使用环境:有源监听音箱在设计时都会根据使用环境大小和听音距离而有不同的设计,划分为近场监听、中场监听和远场监听三种。其中,近场监听音箱大多为2分频设计,低音单元口径一般在5~6.5英寸,少数有3分频和8英寸低音单元,其听音距离大概就是1米左右比较合适;中场监听和远场监听音箱多数为3分频设计,其低音单元口径在10~15英寸之间,听音距离方面,中场监听大概在2~4米,远场监听则在3~6米。因此,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环境未选择合适的产品。

3.外观:有源监听音箱是一件“监听工具”,说白了就是适用于工作环境的产品。这类型的产品往往不像家用产品那样有漂亮华丽的外观和精致的工艺,它们大多数都是黑漆漆、方方正正的箱体,放在家居环境里有时候会觉得格格不入,或许你觉得无所谓,但其他家庭成员就不一定喜欢这样的外形,因此在购买之前最好还是先问问家人的意见。 4.音色:在声音方面,监听音箱与我们平常的Hi-Fi音箱的取向会有所不同。Hi-Fi音箱是给予用家欣赏音乐的用途,所以会适当地作出调整,让用家听起未有美妙、悦耳的感觉。而监听音箱则是一件用于辨别音轨质量的工具,所以必须准确地反映所有的细节。因此,监听音箱在听感上会给人“干”和“冷”的感觉。对于听惯了Hi-Fi音箱的用家而言,也许不一定能接受这样的声音。

5.购买:当你拥有与有源监听音箱相匹配的前端设备,然后选定了规格,家人又不反对,自己也喜欢监听音箱的声音,那么就可以购买了。但是在购买的时候必须注意,监听音箱的标价如果没有特殊的注明,那么都是按照一只的价格未算的,这方面大家必须清楚了解

至于家用型有源音箱方面,由于考虑到家用环境以及要跟家用影音器材之间进行连接,所以在造型上要做得漂亮一点,或者时尚一点,接口方面一般都配备RCA端口,而高端产品则会同时配置RCA和XLR两种接口,对前端的适应性很强。与此同时,有些品牌的有源音箱还在原本的基础上扩展出更多的功能。例如,加入WiFi无线连接、蓝牙连接或者USB连接方式,这样就可以与手机和电脑连接,迎合年轻人的需要。像KEF EGG、X300AWireless、DALI KUBlK Free都属于时尚型的家用有源音箱。

怎样控制音量?

我相信各位买了有源音箱回家之后,大家都会想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未调整音量呢?说起音量调整,不同的音量控制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声音重播。常用的音量控制方式有数字音量控制和模拟音量控制。到底各自有什么特点?

数字音量控制是通过控制DAC的量化精度(bit)未达到控制输出电平而实现音量控制的目的,当我们做衰减音量操作时,实际上就是降低DAC的bit,这种方式会让动态范围被压缩,减掉1bit就降低6dB,bit减得越多,动态范围就会被压缩得更厉害,而且信息量的丢失也会更多,电脑调整音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而D/A转换器内部也有可能采用这种方式控制音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调整音量。

不过,对于一些新型的DAC芯片,它们将量化精度提高未解决这个问题。例如,AKM AK4495、ESS ES9018这两款DAC芯片都做到32bit,假设你播放的是一个24bit的音乐文档,那么芯片还剩下8bit可用于音量控制,8bit可衰减48dB的音量,这样就可以在不损失动态和信息量的情况下达到控制音量的目的。所以,当你使用D/A转换器自带的音量控制功能时,就需要了解它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控制,同时也需要了解DAC芯片自身的规格。另外,数字音量控制还有另一个弊端,就是随着bit的减少信噪比也会急剧下降。因此,我是不推荐采用这种方式控制音量的。

控制音量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采用模拟音量控制方式,最好通过前级未完成,毕竟逐一调整音箱的音量实在太麻烦了,某些有源音箱甚至不带音量调整的旋钮,那就必须使用前级放大器(专业领域又叫监听控制器)控制音量了。其实,有部分PC Hi-Fi发烧友认为前级的作用仅仅是控制音量,但事实上,前级不仅仅用于控制音量,它还具有放大弱信号、衰减强信号、阻抗匹配以及切换信号源的作用,能够将DAC的性能平移到有源音箱里面。所以,一台好的前级放大器对整体的声音重播效果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动态、控制力和细节方面,当然这些都是大家需要去体会才明白的。

从入门到顶级的PC Hi-Fi配置方式

入门篇:追求简洁与便携,以大众化的价格享受PC Hi-Fi

便携型

便携耳放/DAC和耳机的组合,我觉得这是作为PC Hi-Fi入门篇的第一种解决方案。便携耳放/DAC是目前最受耳机玩家欢迎的产品之一,像TEAC、SONY、ONKYO、OPPO、铁三角等名牌都有生产。这类产品本身的体积小,又内置电池,因此便携性是它最大的优势。便携耳放/DAC的设计初衷是为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而设计的,但它本身也可以与电脑连接,并配有相应的驱动程序。在数字音频规格方面,支持播放DSD以及高规格PCM文档已经成为了标配功能。而耳机方面,倘若以方便携带的角度而言,入耳式耳机是最合适的选择,而且可选产品非常多。但如果对音质有所要求的话,我建议还是采用头戴式耳机,毕竟从听感上来说,头戴耳机的声音空间感会更好除了便携性,这种配置对于爱好者而言,其门槛并不高,一套器材下来可能跟一台Apple智能手机差不多的价格。

简洁桌面型

如果希望在办公室、书房等一些小空间中听听音乐作为娱乐,同时又希望以最简洁的方式得到良好音质的话,我会推荐使用桌面型的有源一体化音箱。例如,KEF EGG、X300A/X300A Wireless、B&W MM-1等都是在品质上有相当保证的产品。这类型的有源音箱通常都内置DAC和功放,也提供USB接口与电脑相连,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市场定位上,这类型的有源音箱大多数都是走时尚路线的,所面向的群体主要为年轻消费者。因此,它们都很注重外观设计和色彩搭配,设计得很有个性化,这样才能与家庭环境相融合。不仅如此,有些产品还强调多功能性,如内置蓝牙或者WiFi功能,用于跟手机、平板连接,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未控制音量和音乐播放,这样才符合年轻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要求。

进阶:在入门级基础上再进化,追求更卓越的音质

Hi-Fi级耳机系统

这个配置是从入门级的配置上演变过来的方案,只是从便携型变成台式机产品,主要是针对年轻发烧友或者耳机发烧友而推荐的搭配方案,音质跟入门级配置对比起来完全是另一个层次。其中,DAC/耳放的产品上,有DAC/耳放一体化机型,也有DAC和耳放独立分开的。如果不想在搭配上折腾太多的话,我建议用一体化机型再配上耳机即可。而DAC、耳放独立分开是更高级别的玩法,DAC和耳放可以来自不同品牌的产品,可以玩搭配,也可以玩线材,可玩的东西更多,而且这种台式机型的体积更大,在设计上可发挥的空间更多,制作上更“发烧”,而且与不同耳机之间的匹配性更强。只要预算充足的话,可以选择各类的高端耳机产品,从而打造一个属于私人的Hi-Fi音响世界。 Hi-Fi级桌面系统

同样是针对小空间环境而配置的方案,采用DAC/前级配小型有源音箱组建而成。由于要考虑到小空间环境的使用要求,相比起DAC/耳放与耳机的配置,听音箱相比起听耳机会更舒服,毕竟耳机佩戴时间长了终归感觉还是不舒服。在音箱的选择上,一对两分频设计且低音单元的口径为5英寸或者6.5英寸的小型有源音箱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了。像著名的ADAM Audio、Genelec、Dynaudio都有针对家用环境而推出的小型有源音箱。至于在音量控制的问题上,必须要求DAC本身具备前级功能,这样就可以充分地简化系统的架构。若无前级功能,或者希望有更好的重播效果,那么就需要使用独立前级对音量进行控制,而且独立前级往往会比DAC自带的前级功能要好。

高端:具备强兼容性,且适合更大空间环境的高端系统

对于高端玩家而言组建整个系统往往会考虑到更多的东西,主要包括兼容性和声音重播能力表现,同时在使用环境方面也需要适应较大的空间环境(如客厅)。在讯源方面,我认为需要能同时兼容CD/SACD和数字文档。因此,一台能同时兼容光碟播放,又能单独作为DAC用途的播放机就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例如,dCS、Esoteric、Emmlabs、Playback Designs等顶级品牌的播放机都具备这样的功能。而功放和音箱方面,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功率较大、体积较大的产品。例如,使用三分频设计且低音单元口径达到8英寸或更大的音箱,这样才能适应较大的空间环境,至于功放方面就需要玩家们多花点心思进行搭配。当然,如果想简单一点的话,高端的有源音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或许有读者会问到,如果我在睡房、客厅都有一套PCHi-Fi系统,那么我能否把它们联系起来而在不同的房间都能欣赏到音乐呢7其实这个完全可以做到,这时候需要使用电脑的UPnP功能未实现,其组建方式对于懂得电脑和网络技术的用户来说是十分简单的事情。所有音乐文档最好都存放在一个NAS里面,再共享到局域网上,让不同房间的音响系统都能访问NAS上面的音乐,这样就能在不同的房间内聆听不同的音乐了。

编后语:

PC Hi-Fi是一个易学难精的东西,要玩得好,其实需要注意很多的细节。因此,它在我眼里还是一个挺折腾人的玩意,其折腾程度不亚于黑胶唱盘!当然,发挥它的优势,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它的发展,还要跟朋友甚至专业人士进行更多的交流。毕竟,发烧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只要你对重播效果有要求,就会不断地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来达到自己预期的重播效果,这就是得到好声音前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
我与书的故事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演讲稿
分离之际
梦想
在逆境中不要悲观失望
珍爱生命,学会生存
保护自己
理想是生命中神圣的向往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书籍·理想·人生
我的理想
工作总结经验分享
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与编号
升降脚手方案
分析二级建造师阅卷流程及体会(2011二级建造师阅卷)
施工质检员个人年终总结
建筑节地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诠释
某项目部监理员年终工作总结
地下室工程的隐蔽验收记录的主要项目
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项目经理的一篇建议,希望新人能走出迷茫期
测量员个人年终总结
阳光房的选材需要注意那些?
监理单位文件资料的管理
施工员要掌握哪些知识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的范围
《葡萄沟》同步作文 家乡的特产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美文欣赏 蝴蝶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美文欣赏 春
《葡萄沟》老师语录
《葡萄沟》写作指导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随堂练习 提高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美文欣赏 青蛙卖泥塘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考点练兵 积累篇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随堂练习 巩固篇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趣闻故事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考点练兵 阅读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美文欣赏 聪明的虾
《葡萄沟》美文欣赏 豆单
《葡萄沟》随堂练习 提高篇
《葡萄沟》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