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8
构建有效小学科学课堂之我见B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小学科学新课标没批准施行,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站在时代的前沿,放眼世界,着手当下。这次我有幸参加了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学习,结合理论学习、影子研修和多年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让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实现有效教学,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是实现有效科学课堂的保障
小学科学课程,是启蒙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让科学课程落到实处,必须提高认识,重视科学课程。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要先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教师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的教师,也才会去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二、认真备课,是奠定有效科学课堂的基础
一个教师,只有在认真解读了教材,研究了学生之后,才会明白如何备课、如何准备材料,才会在课堂上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才会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会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获得有效的科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确保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了倾听的习惯,才能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听和说是同等重要的:说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学生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才能生成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四、课后探究,是拓展有效科学课堂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设计上注重与本课探究主题相联系,让学生课下能利用本课所学知识继续研究的方法,留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后还有余音绕梁的感觉,并产生获取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课后自觉地与同伴、与家长一道去继续探究,那么,课堂的有效性必将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每个科学教师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构建有效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顾湘红.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初探[J].湖南教育(上),2003(1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只猪的故事
- 小伙伴
- 铅笔、橡皮、转笔刀的故事
- 自由写作实践
-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后传
- 灰姑娘的故事
- 老鼠兄弟的故事
- 我的小伙伴10
- 眼睛与眉毛的故事
- 我的小伙伴2
- 从《乌塔》想到……
- 给王虹同学的一封信3
- 一张明信片的故事
- 我的小伙伴9
- 白雪公主的故事
- 解析危机后英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启示
- 农村地区国债发行制约因素及思路分析
- 中国经济学逻辑休系的新探索试论
- 探析在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 浅谈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
- 浅析新经济时代的管理人才培养
-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 解读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发售情况
- 探讨新时期农发资金投入的模式和方向
- 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分析
- 研究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
- 论建立中国税收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 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手段分析
-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道路分析
- 《司马光》考点练兵(二)
- 《司马光》教学目标
- 《司马光》考点练兵(一)
- 《司马光》教学重点
- 《司马光》整体阅读感知
-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冬阳 童年 骆驼队
-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狐狸与乌鸦
- 《司马光》重点字词的意思
- 《司马光》教学难点
- 《司马光》重点问题探究
- 《司马光》重点字词梳理
- 《司马光》老师语录
- 《司马光》随堂练习:巩固篇
- 《司马光》随堂练习:提高篇
- 《司马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