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9
“蛛丝马迹”本无“马”
“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为“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
这种小昆虫,学名“突灶螽”,俗名“灶马”,属直翅目蟋螽科。其名因地而异,重庆称之为“灶鸡”,杭州称之为“灶壁鸡”,广东地区则称之为“灶虾”。
灶马在我国南北方均有栖息,天暖时栖于野外草石、土隙间,天冷后则栖于灶台之上,以剩菜、饭屑、植物、小型昆虫为食。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七《广动植之二・虫篇》中记载:“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也。”“促织”即蟋蟀,说明灶马体型不大。“灶有马,足食之兆也”,表明在古代,人们习惯上将“灶马”简称为“马”。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虫三》中对灶马也有记载:“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进一步说明了灶马的生活习性――经常活动于灶台之上。灶马在灶台上爬行之时,常会留下一丝不易察觉的痕迹,这种痕迹便是“马迹”。因它与细微的蜘蛛丝一样让人难以识辨,于是人们便将二者等同起来,并称“蛛丝马迹”,用来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查阅相关书籍,“蛛丝马迹”一词最早出自清人王家贲的《别雅序》一文:“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疑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由于灶马是一种小昆虫,所以“蛛丝马迹”又常写作“蛛丝虫迹”,如清人夏敬渠所著《野雯曝言》七十九回中就有“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之句。
灶马不仅是一种昆虫,还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灶马“干燥全虫性味辛、咸、温,入肺、脾二经,捣碎外敷,可治竹刺入肉,有拔刺消肿之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国旗下的演讲 诚信伴我行
- 童年趣事
- 国旗下的演讲
- 获奖发言
-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 童年趣事
- 竞选护旗手
- 童年趣事
- 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 卫生委员竞选发言稿
- 童年趣事
-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 获奖感言发言稿
- 国旗下的演讲
- 2010年度工程总监述职报告
- 总工程师年度述职报告
- 建筑工程师述职报告
- XX年总工办工作总结
- 建筑公司工程部经理述职报告
- 总工办年度工作总结及第二年度工作设想
- 土建工程师述职报告
- 某公司技术总工述职报告
- 总监理工程师2010年个人述职报告
- 工程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 焦化厂技术员岗位申请报告
- 建筑工程项目部经理述职报告
- 项目部总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
- 建筑公司工程部经理年终述职报告
- 工程部经理述职报告
- 《充气雨衣》 范文习作
- 《画风》 范文习作
- 《充气雨衣》 知识点精析
- 《画风》 知识点精析
- 《充气雨衣》 整体阅读感知
- 《充气雨衣》 重难点分析
- 《充气雨衣》 考点练兵1
- 《充气雨衣》 重点问题探究
- 《画风》 训练素材
- 《充气雨衣》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充气雨衣》 相关介绍
- 《充气雨衣》 考点练兵2
- 《画风》 重难点分析
- 《充气雨衣》 教师语录
- 《画风》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