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

"

论文摘要: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研究语言学的热潮。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他认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应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美国语言学家塞尔系统地修改了言语行为理论,除了认同言语行为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还发展了奥斯汀的观点,并提出了“问接言语行为理论”。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 塞尔间接言语行为

0引言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怎样用语言做事)(HowtoDoThingswithWords)里提出的。一经提出,就在语言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书中不仅探讨了语言使用问题,而且系统地研究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说话本身为何就是一种行为。他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应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然而,由于奥斯汀英年早逝,他的理论并不够系统和完整。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继承奥斯汀理论的同时,系统地修改了言语行为理论,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而使言语行为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尽管早在二十世纪

二、三十年代言语行为这一提法就已经被人类学家林诺夫基、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等人所使用了,但现代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言语行为的概念却是奥斯汀最先提出的。奥斯汀通过对人的言语行为的研究,建立了言语行为理论。他开始明确地把话语分成了述谓句或指陈性的语句以及施为句或有施事能力的语句。奥斯汀的研究重点是施为句。施为句一般都含有许诺、道歉等的动词。施为句的主语是说话人,表达以上功能的言语行为动词用一般现在时。为了使言语中的行为得到真正实施,奥斯汀认为必须满足三个大的恰当条件,否则就是不适宜的言语行为。这些条件是:①必须存在允许某种人在一定环境下说某些话并且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双方都接受的既定模式,而且特定的人和环境必须适于这种既定模式;②所有参与言语行为者都必须正确而完全地遵照这种行为模式;③说话者必须言自内心而且言出必行。

奥斯汀认为“言即行”,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由三种行为组成。因此他将言语行为划分为:①说活行为(1oeutionaryact)是一种以言指事的言内行为,主要强调言语的发出,用句子叙述、报告、描写事物,句中有意思、有指称,所叙述的事物可分真伪。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说些什~(sayingsomething)的行为。②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是一种以言行事的言外行为,主要强调说者话中的用意,如要求、命令、询问、祝愿、承诺等。奥斯汀用公式“Insayingx,1wasdoingY”来表示这种行为。比如Insaying“1wilcometo--m olTow”,1wasmakingapromise.③取效行为(perloeutionaryact)是一种以言成事的言后行为。行为本身是讲活的结果,主要强调听者受到的影响。奥斯汀认为,言语行为并不是单一的,同一句话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比如“走过来”这句话。"

他对我说:“走过来。”——说话行为

他命令我走过来。——施事行为

他说服我走过来——取效行为

施事行为是三中言语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其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

2塞尔言语行为理论

塞尔发展了奥斯汀的观点,在同意奥斯汀的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是被完成了的某种言语行为这一基础论断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说话者通过说一句话或若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若干个言语行为,可是言语行为本身与用于完成言语行为而说出的话语不能混为一谈。塞尔认为:“我们之所以认为研究言语行为对语言哲学是重要的,是因为一切语言交流都包含言语行为。语言交流的单位,并不是通常认为的那样是符号、词或句子,甚至也不是符号、词或句子的标识,而是完成言语行为时符号、词或句子的产生。更确切的说,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句子就是以言行事行为,而这种以言行事行为就是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是塞尔的重大贡献。塞尔认为,语言交际的最基本单位是言语行为,而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又不是一一对应的,一句话有可能具有多种功能。哪一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呢?听话人又该如何理解呢?比如“Canyoupassthebook?”这句话我们就不能从字面去理解,它并不是“询问”听话人是否具有递书的能力,而是向听话人作出某种“请求”。这就是语言使用中的语言间接性现象。语言间接性是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不一致带来的结果。塞尔认为: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就是解决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力”,或者说,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用意”中推断出其间的言外之力。

此外,塞尔还把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conventiona

1)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noneonventiona

1)l~接言语行为。所谓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即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以立即推断出间接的“言外之力”。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应用,主要是出于对听话人的礼貌。比如:“Couldyoupleasebeatitltemorequiet?”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较为复杂,更依赖于说话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背景知识和所处的语境来推断。

3结束语

言语行为理论改变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已成为语用学中的基础理论,无论是对语用学、语言研究,还是对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学以及语言的习得研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塞尔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思想,并把它放在更大的哲学背景下加以论述:揭示了实现言语行为的各种条件,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塞尔为语用学研究开辟了新视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我是兽医
3月,我们去植树
越来越好
春天的声音
冬天比夏天好
校园里的“火炬雕塑”
我发现蚂蚁的秘密
给谢宇锋同学的一封信
参观海安县博物馆
梅花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放风筝
我的爸爸
读《剑鸟》有感
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23)刑法论文(1)
新春佳节 文化相伴
实质竞合的科刑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判
端午节说闽台端午茶
中国传统文化对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影响
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21)刑法论文(1)
浅谈传统文化符号在景观环境中的应用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中的改进和提升
对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思考
看看身边的传统文化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人本位”的刑法观与吸毒行为定性分析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火烧云》说课设计之二
《火烧云》说课设计之一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2
《童年的发现》
《索溪峪的“野”》教案
《一夜的工作》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3
《草原》中一个句子的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桂林山水》里的“啊”
《凡卡》
《索溪峪的“野”》
《只有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