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初中生心理问题和对策

浅谈初中生心理问题和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6

浅谈初中生心理问题和对策

一、问题

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着依赖性较强,自制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不足,面对困难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任性

如今的中小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是家庭里的“小皇帝”,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造成他们的心理偏差,依赖、任性、唯我独尊。

2.厌学

由于父母、教师存在着“望子成龙”“望生成龙”的心态,拿着棍子逼孩子拼命地学习,大量的家庭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日复一日超负荷读书,使得孩子的大脑得不到调节而出现故障。有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家长则要求他进入年级第一,于是请来了家庭教师,每晚进行两个小时的强化训练。半年下来,该生不但没进入年级第一,反而连班级前三名也没保住,致使这位同学感到读书很苦很累,产生厌学情绪。

3.忧虑

随着社会发展,孩子成熟早,他们想处理好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想以良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然而主观愿望一旦落空,心理负担则愈加沉重。一位以一分之差花钱“买”进重点中学读书的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思维敏捷,成绩优异,学得轻松,而自己听讲、做作业都较吃力。于是他“笨鸟先飞”,牺牲所有的星期天,拼命地做题、看书,结果是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五门主课中还是有两门不及格。为此,他十分焦虑,郁闷失望,时刻担心自己会被学校“清除”。

4.自卑

由于先天性不足或在学习活动中遭到失败,先是恐慌或焦虑感,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接着感到自卑、失望。

5.脆弱

脆弱是当今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经不住一点挫折,特别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尤为突出。这些学生总是受表扬、获奖励、享受种种荣誉,优势感极强,一旦受到批评或失败往往会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接受不了。

6.报复

有些学生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够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心理产生偏差,认为这些老师和同学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因而产生一种憎恨、仇视的心态,千方百计找机会对批评过他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报复。

中学生心理如此微妙,又如此脆弱,需要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细致入微的把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力求学生人人健康。

二、对策

1.正确评价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是对学生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一句话,有时甚至还可以改变某个学生的人生。如某个学生在读初一时,数学老师评价他:“逻辑思维能力强,有数学头脑。”该生对数学立即兴趣盎然,成绩提高很快,到初三升学考试时,这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了个满分,后来还在大学里专攻数学。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客观、准确,而且评价语言一定要鲜明,有针对性,做到不偏不倚,不褒不贬。尤其对否定评价的语言要有艺术性。须知差生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大都比较强烈,教师评价时要施以爱心,肯定其正确的一面或一点,让这些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他们求上的心劲。切忌动辄给学生带上“多动症”“不可救药”的帽子,这样会给他们心灵带来创伤,甚至导致“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的失败则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心理状态。自卑感往往产生在失败的体验之后。因此,教师要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每位学生在不断成功的实践中积累成功的条件、机会和情感经验。

3.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培养自强精神

教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进而使学生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增强耐挫折力。

4.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是当前中小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1)中小学全体教师要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诚实正直、乐观向上、自尊自强、坚毅勇敢、豁达开朗、勇于创新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2)各校培养一支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信任,有爱心、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他们享有一定的权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

(3)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培养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对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4)利用班团队会、课外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训练活动。如有的学校开展“五献心”(即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送给别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5)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除个别谈话外,还可通过周记、班级流动日记、设咨询信箱等形式进行。

(6)成立“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习班,目的是使家长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心理需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学校有了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初中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心理与生理慢慢成长的时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关注和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执著的等待
乡水悠悠让我陶醉
辑古诗、品古诗
家乡的龙眼
诗中春夏秋冬
海南临高方言趣谈
“春节”溯源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花吗?
戏剧的起源
我家乡的花灯节
独上高楼
家乡变了
我家乡的“食节”
古诗中的思乡
家乡的元宵节
90后学生爱国情感和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财务报表分析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析我国会展经济存在的的问题及对策
对强化企业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市场营销服务观念
论夫妻财产继承权
对“80后”和“90后”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观念的调查分析
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浅谈油田企业基层职工思政治工作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诉讼时效与法定抵销权的行使的研究
浅谈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
中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漏洞及解决方案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看电视》老师语录
《看电视》重点句品读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三)
《邓小平爷爷植树》考点练兵
《看电视》重点字词梳理
《看电视》重难点分析
《看电视》重点字词意思
《看电视》作者简介
《春天的故事》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胖乎乎的小手》老师语录
《看电视》随堂练习 巩固篇
《看电视》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