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4
景区规划不等同城市规划
近些年,由于人们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使得众多风景区的城市化严重。其原因不仅是管理上的人为因素,有些城市化现象是在规划时就留下的隐患。而城市化的景区规划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规划师将景区规划等同于城市规划,机械地套用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模式,从而导致景区规划的城市化和园林化。
笔者认为,上述原因的具体表现,一是把局部当全部,忽视了景区规划应该分层逐级展开的特性,片面强调一种技术性的推行和标准化的设计,缺少对风景区深度与广度的认识和思考,忽略景区的软件开发建设。二是沿袭城市规划的思维,以城市与园林的体系框架对景区规划进行盲目套用,多数是把城市公园建设手法移植到风景区开发建设中。
近年来,各地的城市规划已开始注意吸收景区规划的成果,以增强城市的特色,景区规划也应该意识到必须与城市及相关规划衔接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
笔者认为,应该谨防景区规划中的城市化。为了求得景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完美”结合,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科学规划。
景区由于学科的性质,更加侧重于从多元时空和角度来思考景区的发展,从“资源—产品—市场”互动的层面来规划设计。因此要通过科学的技术分工,要先在编制景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再由城市、园林、建筑规划人员根据总体思路编制明细的规划,完成规划的空间设想和景观落脚点。
其次是突出特色。
城市化的景区规划是一种模式性的“公园化”、“广场化”和“草坪化”,如何消除和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其基本途径是从风景区的地方性研究与文脉分析开始,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游客心理需求和市场特征,继而提出适宜于景区的发展主题,再按照主题进行景观设计和项目建设。
其三是明确定位。
风景区存在游憩与特色观赏的矛盾,外地游客多钟情于高品位富有特色的景观,本地居民多喜欢现代游憩项目。景区开发要针对外地游客,就必须高标准要求,以独特的地方性,展现出源地质文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而城市化、园林性的游憩设施能满足本地居民休闲娱乐需求,但不必集中于高品位的自然与人文景区内,在其他空间内可以建设。倘若对风景区的认识停留在本地居民层面,风景区规划采用本地居民的价值标准,要推动风景区的“现代化”,必定付出代价。
四是打造品牌。
推行风景区规划中旅游规划首位机制,逐步建立景区规划的法制化体系和风景区旅游规划专项审核体系与认定机构,推动景区规划在学界、政界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从而加强人们对景区规划的特征、功能及意义上的了解,进而形成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认同,产生品牌效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赶会
- 我爱你中国
-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 我
- 怀念我的小兔
- 小猫和鱼的故事
- 奇特的窗玻璃
- 爷爷来了
- 一色的冬季
- 扭秧歌
- 日全食
- 挨打
- 君子兰
- 不听话的小树
- 怀念我的小狗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若干规定
-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
- 商铺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
- 某校区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第一次工地会议
- 居住区工程(高桥)监理工作总结
- 测量心得
-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 画施工图的心得
- 试论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思考
- 竣工资料归档目录
- 风电设备公司生产车间旁站监理方案
- 建筑工程监理员考试案例分析
- 施工过程中一些难懂的问题
-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打电话》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翠鸟》教案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泉水》教案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 《两只鸟蛋》教案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