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9
打好“万众创新”的根基
摘 要:语文学科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与素质教育不相协调的地方,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就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启。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质;训练到位;重在参与;善思乐学;更新观念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万众创新”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这就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应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的切实培养,为“万众创新”打好坚固的根基。语文素质和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它对人才素质品格的培养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起到根本性的奠基作用,应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可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与素质教育不相协调的地方。下面我就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谈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摆脱重负,轻装上阵
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是耗时多,效率低。小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训练,毕业时,却有相当一部分语文不过关。我认为:问题的症结之一,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头绪太多,顾及面太宽。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要培养其“认识事物的能力”,“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还要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
诚然,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所担负的任务,但过分强调这些,挖掘教材,追求面面俱到,既要深又要广,挤掉了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上应占的主要位置及时间,致使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到位,在“双基”的训练上如“蜻蜓点水”。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大可不必片面追求课堂挖掘的“深”“广”,应该根据教材特点,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
二、优化课堂,强化参与
怎样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广泛参与,主动求知呢?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1)情趣引入。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特点,把情趣引入课堂,以情创境,以趣促学。(2)变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要拘泥于一般阅读教学的程序,逐段阅读,条分缕析,可采用变式教学,抓住主要的东西或直奔主题,提高阅读效率。(3)重视学法。重视学法指导,是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要导学有方,使学生学文得法。(4)精讲多练。小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等能力,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从这个特点出发,语文教学要突出一个“习”字。讲多练少或只讲不练,都不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坚持勤动脑动口,促进知识的接受与消化
语文素质的提高,要看学生能否想出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所以,我在语文教学时,首先追求钻研教材要深,设计教学方案要活,要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还要提出重点让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勤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做出选择,得出结论,解决疑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会疑会思,由思而学,让学生达到善思乐学的最佳学习境界,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自身素质。
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工作中,应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启。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从这一点来说,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的统一,又是以教师的“教”能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为前提。依靠学生的内因作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五、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是基层的教育实践者、教学引导者、理论联系实践者。我个人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哪种方法最佳,就采用哪种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发现法效果颇佳,因为发现法包含教师的“讲”,师生间的“议”,学生的“思”等系列教学活动。和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其特点是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发展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知识的思考方法,能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学海无涯,而学生在校生涯是有限的,掌握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比简单地获取知识更为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变讲堂为学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结构中,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主导与主体的和谐统一,是学习的最佳捷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才能尽快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万众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开掘出“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艳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长治学院学报,2007.
4.尹树林.教育探索――浅谈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2005(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一天
- 虎口拔牙
- 吹泡泡
- 开心的“六一”节
- 西湖边的秋景
- 这就是我
- 早晨
- 田野的早晨
- 水是有皮肤的吗?
- 找妈妈
- 大桥
- 冬季运动会
- 那场大雪
- 小蝌蚪
- 电视惊魂记
- 分析德阳市石牛石刻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自动驾驶车真的来了?
- 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乡村旅游发展之研究
-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多渠道路径探析
- 分析几种投资理财方式在居民财产保值中所起的作用
- 基于季节性问题的反季节旅游市场营销探究
- 镇江“三山”景区智慧旅游建设框架研究
- 同中有异,异中出新
- 南非大使:中国投资者不要对南非失去信心
- 电视指南榜·节目
- 完片担保的中国式变通
- 广电总局:抗战剧过度娱乐化不得发证
- 国力强大是文化走出去的根本
- 洛阳智慧旅游建设探研
- 电视指南榜·电影
- 《小松树和大松树》同步练习
- 《奶奶的白发》教案之二
-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一
-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课文原文
- 《陈毅探母》同步练习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一
- 《蘑菇该奖给谁》教案之三
- 《骑牛比赛》教案之一
- 《陈毅探母》课文原文
-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文原文
- 《奶奶的白发》教案之一
-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案之二
-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三
-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二
-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