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4
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
背景知识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牷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日本建筑中,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灰空间”一说,大都指建筑中的空间概念,属过渡性地带,即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
然而,对于空间的创造,空间体验占同样重要地位的园林设计而言,即使不提这一名词,过渡性空间的考虑与设计也显得十分突出,其作用亦是不容忽视的。诸如园林中各要素间的过渡,映衬;园林空间与建筑空间,城市大空间的衔接;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的转换等,灰空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空间和实体的艺术创造,灰空间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作为景观因素,它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增加园林景观的深度,由此产生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虚与实。留园入口空间“一波三折”的处理手法是极佳的佐证。
鉴于此,有必要对园林中的灰空间做出探讨、总结。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又最易被忽视的。细部体现水平,细部同样表达着对人的关心。
植被、水体———硬质空间的柔化园林设计中植被、水体的应用对于硬质空间的柔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因其自身的特色,为景观提供了富有生机,充满感性、活力的空间。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组合、搭配在视觉、听觉上给人以感观的刺激;也因为在形式、色彩上的变化,给园林景观在时间上以空间的转换,不至于单调、无变化。
台阶———不同高差的转化台阶是不同高差的地面结合方式之一。虽然,属于交通性质的过渡空间,但也能创造出动人的线的造型,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魅力。正因如此,台阶在园林设计中往往会摆脱其纯功能性,夸大并与场地结合,营造出多功能极富韵律感的空间。
小品———视线的引导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如花坛、灯具、雕塑、花架、座椅等,一般是出现在不同空间的连接处,像开放空间与秘密空间;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园林内空间与城市外空间。小品在此不仅起着点缀的作用,同时也是对视线的引导和汇聚,形成焦点,标志着此空间与彼空间的区别,暗示其存在。
铺装———空间的划分园林设计中地面铺装同样起着对空间进行划分的作用。当然,这里并非单指在材料上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是体现在形式上的变化。古代的卵石模纹,日本的“榻榻米”都因其自身形式的组合,使得所在空间或突出,或连续。在视觉上、心理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园林中各要素并非孤立的存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相互穿插、相互渗透,才会显出作品的整体协调性。只是在某一部分,某种要素会占着主导地位,而使其自身得以强调罢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与外公下五子棋
- 赶海
- 削梨的启示
- 买瓜记
- 一个陌生人
- 我期待的暑假
- 挖荠菜
- 传球比赛
- 《男子汉行动》观后感
- 我终于会滑雪了
- 钓鱼
- 狗
- 梦想成真
- 让我后悔的一件事
- 悔
- 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女性叙事与话语策略(1)
- 电影批评的“大众”及“现实”立场(1)
- 浅谈幼儿探索活动中教师的价值凸现
- 卑微生命的灵魂还乡(1)
- 夷平还是续建:中国电影理论的美学困境(1)
- 浅谈幼儿园教师的德性价值
- 谈课程、教师、学生与价值观
- 试谈教师在思想品德讨论课中的主导与主体作用
- 浅谈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 小道具 大天地(1)
- 族群认同与香港电影中的“北佬”形象(1)
- 简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
- 数字化演播室系统(1)
- 论主持人与记者整体形象定位(1)
- 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1)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自己去吧》课堂实录
- 《自己去吧》教学杂谈
- 我会成为那只海鸥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评析
- 勇敢飞翔──改编自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自己去吧》
- 《自己去吧》教学实录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自己去吧》教学案例与反思
- 正确理解父母的爱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 蓝天和矮墙
- 自己去成长 自己去成功(前言)
- 鸭子
- 给学生创造“激情、对话、展示”的空间──《自己去吧》教学课堂实录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