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情感教育则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课文,产生与作者共鸣的体验,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一、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如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如果轻视这个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全部生活中的相应的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状态中去。”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也就是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二、利用优秀的教材文本,来陶冶学生情操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教材,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第一类为审美的情感,包括愉快、悲哀、热情、憎恨、喜悦、神往等情感。第二类可以称为道德的情感,包含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第三类叫做理智情感,它包括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面对教材和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召中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利用好优秀的教材文本,更能够解决困扰在学生心中的情感纠葛,特别是初中生正处在情窦初开的阶段,十三、四岁的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对爱情充满向往,有的学生开始萌发爱的冲动,去渴望和尝试爱的滋味。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和家长都采取堵、禁止接触的方法,但效果往往欠佳。因此,面对“早恋”问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完全有责任去引导和教育学生,让他们“感悟爱的美好,明白爱的责任,呵护爱的高尚,珍藏爱的幸福,给爱涂上最美的底色。”于是,我们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去阅读、品味教材内外的描写爱情的经典作品。

三、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去引领学生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成语“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情感。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展示文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入艺术来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2]陆海涛主笔:《中学语文教学美育初探》.《语文学刊》中,2005年8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辑古诗、品古诗
诗中春夏秋冬
家乡变了
独上高楼
“春节”溯源
家乡的元宵节
古诗中的思乡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花吗?
执著的等待
戏剧的起源
我家乡的“食节”
家乡的龙眼
乡水悠悠让我陶醉
海南临高方言趣谈
我家乡的花灯节
有时候你要自断后路
不,我要试试看
农村地区新媒体应用现状调研
浅析国际贸易合同起草中纠纷的避免
浅谈餐饮行业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浅析工民建施工中的监理工作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试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白头偕老无秘诀
七类保湿产品,你有多懂?
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
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民俗承载着一种生活方式
你知道吗?“鸭唇”正在替代嘟嘴
嫁接睫毛前你必须了解的
《胖乎乎的小手》重点字词的意思
《胖乎乎的小手》考点练兵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讲义
《胖乎乎的小手》第二讲义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分享快乐
《胖乎乎的小手》随堂练习 【提高篇】
《胖乎乎的小手》随堂练习 【巩固篇】
《胖乎乎的小手》重点字词梳理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我只要一颗红气球
《胖乎乎的小手》整体阅读感知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孝顺的小乌鸦
《胖乎乎的小手》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胖乎乎的小手》重点句品读
《胖乎乎的小手》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