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7
鸿雁 云中谁寄锦书来
鸿雁,春来北国,秋去南方。作为最常用的“信使”意象,它们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留下了难以尽数的诗文典故。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晚年,大汉帝国和匈奴在经历了多年战争后,正在酝酿重归于好。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L侯单于送还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者。同年,苏武奉武帝之命率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百余人出使匈奴。在完成使命准备返回时,恰逢匈奴发生内乱,事涉副使张胜,单于下令扣留了苏武一行。匈奴软硬兼施,逼迫苏武投降未果,便将其流放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放羊,这一去就是19年。到汉昭帝初年,汉匈和亲,汉遣使者要求接回苏武,单于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常惠后来设法见到了汉使,并出主意让汉使对单于讲:“(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视左右而大惊,只好放苏武等9人归汉。
虽然“鸿雁传书”的故事是杜撰出来的,但鸿雁“随时南北,不失其节”,“飞成行,止有列”的特性,让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人们心中书信和信使的“最佳代言鸟”。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中,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苦守寒窑十数年的王宝钏对他的感情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挑野菜,忽然听到空中鸿雁连声呼唤,便想让它帮忙捎信给薛平贵,但生活水平远低于国家贫困线的王宝钏,一时之间也不可能找到笔墨纸砚。情急之下,她狠狠心就将裙子撕下来一片,然后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尽情倾诉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显然,这个故事很不靠谱,但无论是苏武的事国以忠,还是王宝钏的事夫以贞,都符合并满足了士大夫们的道德观,然后在字里行间和口耳相传中,让这两段“鸿雁传书”成为千古佳话。
传之愈久,爱之愈深;爱之愈深,传之愈久。美妙的故事在这样一种循环中不断发酵,最终举凡军队调动、官员出使、战士戍边、商贾远行、文人交往、书生赴考、红叶传情等等,几乎到了言鸿雁则必指信函,言信函则必称鸿雁的地步。“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王安石),“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李清照),这些诗句是指信使殷勤,书信难觅;“寄信无秋雁”(欧阳修),“奈归鸿谁寄”(柳永),“雁不到,书成谁与”(张元郑,这些诗句是指书信欲寄,信使难寻;“犹在纸,雁信绝,清宵梦又稀”(周邦彦),这些诗句是指无信的痛苦;“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晏几道),这是对信少的抱怨;“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这是托书不成的苦闷;“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杜牧),这是保护信使的呐喊。即便时光穿越千年,今时今日的我们,每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际,也难免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遐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一次放烟花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别躲了,我已发现你!
- 美丽的泸沽湖
- 春姑娘来了
- 可爱的布娃娃
- 等待
- 日记一则-看日出
- 我的烦恼
- 河滩上的游戏
- 我和小黑狗
- 吃日本菜
- 文具争功
- 读《空城计》有感
- 课间十分钟
- 新媒体环境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基本方法
-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反贪侦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之规避查询问题
- 影响公诉人客观义务的因素及对策
-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品质检察”建设
-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在实践中的完善路径分析
-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风险评估程序
- 浅议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审查程序及效力
- 以“五种思维”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检察队伍建设中“担当”的维度考量
- 准确把握中国法治的六个要素
- 职权配置与监督制约的改革思考
- 刍议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
- 司法实践中强制医疗程序的精准适用
- 推动检察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 26《郑成功》
- (习作训练)《爱惜粮食》
- (听说训练)《介绍一本书》
- 14《十里长街送总理》
- 13《在大熊猫的故乡》
- 20《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㈠》
- 12《伟大的友谊》
- 2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㈡》
- (听说训练)《我的家》
- (选学课文)《文成公主进西藏》
- 16《小英雄雨来》
- 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7《高粱情》
- 18《金色的鱼钩》
- 11《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