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研究(1)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研究(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4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研究(1)

摘要:首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常用的几种融资式分别从融资条件、融资成本以及优缺点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以该比较分析为基础,本文最终认为今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趋势是:从实际出发,更注重融资方式与手段的创新和优化,将种种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优再融资方案,以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关键字: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的再融资方式有三种: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在核准制框架下,这三种融资方式都是由证券公司推荐、中国证监会审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确定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和发行价格、证监会核准等证券发行制度,这三种再融资方式有相通的一面,又存在许多差异:

1.融资条件的比较

(1) 对盈利能力的要求。增发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若低于6%,则发行当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发行前一年的水平。配股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低于6%。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

(2)对分红派息的要求。增发和配股均要求公司近三年有分红;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最近三年特别是最近一年应有现金分红。

(3)距前次发行的时间间隔。增发要求时间间隔为12个月;配股要求间隔为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没有具体规定。

(4)发行对象。增发的对象是原有股东和新增投资者;配股的对象是原有股东;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对象包括原有股东或新增投资者。

(5)发行价格。增发的发行市盈率证监会内部控制为20倍;配股的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而低于二级市场价格,原则上不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70%,并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以公布募集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基础,上浮一定幅度。

(6)发行数量。增发的数量根据募集资金数额和发行价格调整;配股的数量不超过原有股本的30%,在发起人现金足额认购的情况下,可超过30%的上限,但不得超过100%;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数量应在亿元以上,且不得超过发行人净资产的40%或公司资产总额的70%,两者取低值。

(7)发行后的盈利要求。增发的盈利要求为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前一年的水平;配股的要求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发行完成当年足以支付债券利息。

2.融资成本的比较

增发和配股都是发行股票,由于配股面向老股东,操作程序相对简便,发行难度相对较低,两者的融资成本差距不大。出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上市公司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分红水平,理论上看,股票融资成本和风险并不低。 3.优缺点比较

(1)增发和配股

配股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因此操作简单,审批快捷,是上市公司最为熟悉的融资方式。

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发售股票,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股权融资,只是操作方式上略有不同。

增发和配股共同缺点是:融资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而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往往被稀释而下滑,可能出现融资后效益反而不如融资前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股价。并且,由于股权的稀释,还可能使得老股东的利益、尤其是控股权受到不利影响。 论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上光荣榜
我的爱好
到汶川地震灾区
可爱的小猴子
小纸船
我在QQ农场种菜
我们和星星月亮交朋友
快乐的课间
我剃了个西瓜头
启迪
雪后校园
放风筝
抓泥鳅
抓小偷之神秘的小偷
家庭作业太多
关于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观的启示
我国财政职能的调整建议
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部的主要职责
正确认识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亚里士多德技术德性思想生成的思想来源
试论西方伦理学中的民生伦理思想
改革开放推动财政理论的发展
试论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试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
重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的设想
当前我国税收环境存在的问题
谈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财政赤字辨析
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解析
税权划分的理性思考
《画家与牧童》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画家和牧童》说课材料
《画家和牧童》教学实录
走进教材,超越教材,亲近学生,尊重学生──评方丹琳老师《画家和牧童》课堂教学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意图
《画家和牧童》设计意图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精心预设方能精彩生成──《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读中感悟,演中品味──《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与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点评
我的教学故事──《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