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银行信贷员要提高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力(1)

银行信贷员要提高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力(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4

银行信贷员要提高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力(1)

[摘要]从对我国银行风险分析入手,指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不良贷款造成的,而不良贷款又主要是银行信贷员和高层管理者对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分析造成的。进而提出了构建以现金流量表分析为主,适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综合指标体系,具体设计了14个指标,来考核企业的获现能力、偿债能力等,为银行放贷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银行风险;不良贷款;指标体系;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一、对我国银行风险分析

资料显示,高不良贷款比率、低资本充足率使得中国的银行体系异常脆弱,风险很大。而银行业的低资本充足率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要尽快降低银行风险,只有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合理发放贷款,提高银行管理层和信贷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提高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力,较准确地把握贷款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为银行是否发放贷款提供决策服务,减少不良贷款所造成的损失。

二、站在银行角度构建对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指标体系

(一)从理论上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现金流量表为主,适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形成三张报表相结合的综合指标体系

银行分析贷款企业会计报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考核该企业的获现能力和偿债能力。从国际会计准则及我国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编制目的的说明来看,现金流量表分析评价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获现能力评价。只有偿债能力而获现能力较差的企业有可能是拆东墙补西墙来骗取银行的信任。因此获现能力应是第一位。我们可以构建由获现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质量分析、财务弹性分析、成长能力分析所组成的现金流量表分析目标体

(二)分析指标

1.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指标

(1)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净现金流入÷主营业务收入

注:净现金流入主要指经营活动产生的。该指标越高越好,一般不会大于1。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所表达的实质是作为每股盈利的支付保障的现金流量,因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越高越为股东们所乐意接受。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

目前同业平均全部资产回收率为6%,越高于这一比率说明该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越好,若低于6%,应对资产的营运指标和账款的回收情况作进一步关注。

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现金比率(也叫即付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流动资产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等。

(1)现金比率(也叫即付比率或超速动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对于债权人银行来说,现金比率总是越高越好,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而对企业来讲现金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资产的流动性和其盈利成反比,企业不应保持长时间的高现金比率,一般应在0.5—1为好。

(2)经营现金流量比率。这一比率是反映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的比率,根据负债的构成,该比率可以具体演化为下列3个: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①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长期负债②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负债总额⑧ 浅析企业无形资本价值的决定因素

现有财务报告的缺陷分析和改进建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炎热的夏天
快下雨了
躲雨
划龙舟
我最爱吃的水果
小树得救了
小女孩和孙悟空
端午节
放火箭炮
母亲的爱
洗澡
学骑自行车
雪花飘飘
回家吧,小蚂蚁
我的小台灯
信访制度及信访实践再思考
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影视广告与视频广告对比研究
中国决策制定过程的三层分析
高科技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创新(1)论文
PWFE国际跨界影视娱乐战略 打造《梦幻诛仙2》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论发展党内民主的对策思考
论我国民法典中的相邻关系立法(1)论文
简析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完善中国民主模式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中国元素
论公民精神与民主政治
浅谈新媒体浪潮下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
浅析微电影的规制和引导
该生效离婚调解协议既判力的主观范围及于子女(1)论文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四
《影子》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二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四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一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静夜思》教学设计二
《静夜思》教学设计一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二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一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