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农村基层政权研究的有关问题_农村基层政权研究的有关问题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农村基层政权研究的有关问题

农村基层政权研究的有关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农村基层政权研究的有关问题

" 为了准备“农村基层政权研究”的课题,近日在阅读有关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著作。“中国基层政权研究会”的三本成果——《中国乡镇选举制度》(以下简称《现状》)、《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制度》(以下简称《选举制度》)、及《中国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以下简称《会议制度》)引起我的注意。我注意它的原因在于这些书目的两个特征:第一,它提供了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乡镇政权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二,它反映了国家级行政部门对于基层政权的“问题意议”,也可以说是“问题取向”。在我看来,这两个方面都有极强的学术分析价值,调查由人去做,这个人必须带着问题去,这些“问题”构成了调查者的注意和理解方向,反映在调查报告中,我看到,多数作者的基调放在行政领域一乡镇政权的成效及运转上。他们的资料直接从基层得来,非常丰富和“原始”(未经复杂加工),仔细阅读它们,就会发现其中不乏重要问题的线索。因而,我这里不是企图用纯学术的标准去评价这本书,因为政府研究机构与学术研究机构的角色有别——他们各自的关心和训练不同,我想要做的是,整理出书中材料反映出的重要可研究问题,推动这一研究的进展。毫无疑问,这些作品的出版已经为这一研究做了相当有用的工作。

杜赞奇建议用“经纪体制”理解基层社会结构,经纪体制在国家官僚和农民之间起到协调作用,它可能是保护性的,也可能是掠夺性的,其角色据组成成分和利益关系而定(杜赞奇,1995)另一种研究是有关“保甲制”的,这种意见认为,士绅“官僚化”(Zhang Zhongli,1955)机制的失效,使得20世纪的国民政府采用历史上曾有过的保甲制度解决基层的控制问题。保甲制的目的在于帮助国家行政权力向乡村延伸,把国家自上而下的行政轨道铺到每个农户门口。由于保甲的主要任务是税收和治安,它不可避免地与原有地方自治的控制范围产生矛盾,它代表国家意志的强行进入,人为地破坏了原本完整的社区单位。结果是中央的政令容易下达了,可是地方的公务却僵持了,地方的建设事业无法进行,矛盾增多,基层行政效率反而低下。这些问题的起因,基本上在于保甲是中央政令的执行机关,而非自治团体,因而它堵住了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形成了基层“单轨政治”的局面(费孝通,1947)。也有学者认为,保甲制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虽然国家把权力延伸进村,但它缺乏直接派任领薪人员入村的机制,保长实际上成为国家机器和村庄社团夹缝中“左右为难的牺牲品”,他们面对着各种矛盾的纠缠而无法展开工作(胡庆钧,1949,黄宗智,1986)。

无论是“士绅”制、“经纪”制还是“保甲”制,它们所针对的都是国家和基层的有效关系问题。在历史经验中,基层的稳定以保障基层的相对自治为成功,但是“自治”又不便于国家行政权力的进入,妨碍了联系的畅达,国家体制和基层民众如何连接的基本困难仍然存在。西方学者用“蜂窝状”(Shue,1985)和“屁护关系”(Oi,1989)概念,说明在中国当代农村,这种联系仍然有着巨大的结构阻力和非正式性。因而,在中外学者的注意中,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主要是村民自治和国家行政权力的重突问题。这样,探索国家行政和民众自治的结合形式,使其能够将重突减低至基层稳定的限度,显然是基层政权研究的中心。换句话说,需要设计一个整合农村社会的制度安排,使它既能够保障农村的自主和安居,又有助于国家顺利地征取税收,同时能在国家体制和社会民间建立制度化联系渠道,以集中和上达民意进入决策参考。它必须是“政治一行政的合一体系”(Political-executive Combinationalism,张静,1995),即兼有政治的(自下而上的利益传输)和行政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执行)两项功能。这就回到了费孝通40年代提出的问题上来了,费孝通的“单轨政治”,说明了只有行政管制,而无民意吸纳的不健全,没有这两方面的基层政权中的互相包容,基层政权难以有稳固的社会基础,我们的所有讨论就从这里开始。



单轨联系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对广泛的合作、参与和共治缺乏吸呐能力,因而降低了整合水平,同时难以约束行政权力的越权使用。《选举制度》一书提到的案例能够说明越权使用的经常存在。有一个案例是,福建南平炉下乡田头村1988年选举村委会,30多位村民联合推荐王金等5位组成新班子,乡干部担心“这样下去,谁想当干部就当,还有没有规矩?规定任务还要不要完成?”他们主张不能让步,马上制止自选干部的现象(《选举制度》,页79)。另一个案例发生在湖北谷城县赵湾乡,丁湾村委会1993年原班子到期,乡里的意见是保持稳定,不准备换人,因此派了一个干部下村,按组织意见部署了选举,让村民举手走了过场(《选举制度》,90页)。这两个案例最后的结果,都是在乡民的反映下,由上级介入进行了调查纠正。但纠正的根据是基层的稳定考虑,而不是村民权利的法律规定。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两个例子反映出乡镇政府不仅没有联系起国家和基层民众,相反还妨碍了这种联系的畅通。这些例子使我想到,由政社合一到基层政权名称的变化,是否真正代表着基层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是否相当数量乡镇政权的行为实际上是妨碍了上下联系呢?是否他们既远离了乡民的利益,同时也远离了国家的利益呢?

如何理解逆集中化过程中的地方主义负面作用的迅速发展呢?我的假设是,传统上对地方主义的抑制力量主要来自国家,当国家的约束力减弱的时候,没有社会性的、有权威的约束力量的替代。《现状》一书中能够找到支持性证据。“宁夏农村千人调查”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力量对乡级基层政权的制衡与监督很弱。62%的农民对参政的回答是“少一事好一事”(页289),社区普遍存在着政民无关的意议(页290);有50%以上的农民认为对乡政权的监督“不仅不能实现,增加官僚机构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页291);有50%的农民认为,“没有群众的监督压力,乡政府不会主动考虑群众利益”(页195)。因此,约束地方行政权力的过度使用,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有权威的制衡力量。而为使这种制衡达到有序,需要对各种权威——包括行政组织的权威做出限定,即所有权利都是有限的,都必须受到监督。权利的限定和监督是社会约束结构的条件,基层政权的根基就在于他们同农民之间双向,(相互的、非一个方向的)结构关系的建立。

这些都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总结起来说,对于“地方政权建设”研究,我们应特别关注三方面的问题:(1)基层政权的性质,它是国家行政向下的延伸一即基层管理的官僚化,还是农民利益的聚合上达机构?它如何影响了农村其它社会力量(例如家族、宗族等)的分布?(2)基层政权的结构性位置和活动机会,它是否在国家和基层社会之间建立了有效联结的渠道?如果它没有,它的活动领域是什幺?它在哪些领域中受到拒绝或敷衍?(3)更大的体制环境为基层政权提供的行动空间,以及这些行动的制度化水平。这些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以使我们了解政治整合在农村基层的样式,它关系到基层政治的结构问题。如果一个重突性的结构被“建立”,基层政权的建设就违背了设计者的初衷,它不仅不能作为国家和社会间的桥梁,还可能本身就是基层重突的来源之一。因而,新的结构设计需要在各种权利的界定、保护和交换规则方面作文章,它应是各有关方面参与设计的、因而能够整合基层各社会力量的制度安排。它的约束范围不是单向的,它不仅应是对农民行为规范,同时也应是对基层精英和政府行为的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由管制者单方面建立规—即管制性规则而非利益协约性规则,是否能够达到相互约束的作用?亦即,它是否能够保证基层政权的“中介”(intermediation)性质,这是有关的制度建议无法回避的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手机
我最喜欢的东西
小台灯
我的小闹钟
一个玩具一份快乐
我的伙伴——植物储蓄罐
我家的光波炉
我的小闹钟
新型玻璃
书包伴我成长
我的“老师”
我心爱的玩具
铅笔刨刀
我可爱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发展新思路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舞弊风险及审计对策
关于开展经济责任制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企业物流管理系统构造与实践
略论工程审计的方法及变更事项的策略应对
《审计法》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探析
谈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论应收账款审计的要点和方法
对于区域物流发展问题及策略
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点
对信息网络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探究基于市场营销的企业物流管理
论独立审计市场下的会计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
探讨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及其特征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谈
《象鼻桥》教学设计之二
猫和狗、鸭和鹅
我多想去看看
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
自己去吧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八
《四季》教学设计
《象鼻桥》教学设计之一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三
合理想象,生动描述——一年级口语交际《我会画》教学案例
《荷叶圆圆》教案
四季
《小蝌蚪找妈妈》难点教学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