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
" 【 正 文】
1951年5月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同年10 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但此后八年间西藏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性质并未因此而改变。1959年3月西藏的封建农奴主终于挑起叛乱,自掘坟墓,随着平叛斗争的胜利,民主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在西藏城乡开展起来,西藏延续数百年的封建农奴制寿终正寝,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人民政权的最终确立。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使西藏的发展也走了一些弯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藏的形势也和全国的其他地区一样,呈现出改革开放、万象更新的景象,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社会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究竟有多大,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一直缺乏详细准确的描绘。有感于此,笔者先后于1995年和1997年,两次到后藏江孜的班觉伦布村进行社会调查。特别是在1995年,课题组挨家挨户进行问卷调查,回到北京后用计算机作了较为精确的统计分析。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西藏农村与祖国同步前进的脚步声。 半个世纪过去了,帕拉庄园建筑作为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缩影得以完整保留,但班觉伦布村的人民过上了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帕拉庄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正式对外开放,与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代表的白居寺十万佛塔、作为旧政府遗址及抗英斗争纪念地的宗山齐名,成为江孜以至西藏的著名旅游景点。帕拉庄园和班觉伦布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是人们了解新旧西藏的生动典型。在这里,我们利用问卷调查结果,重点研究西藏农民在半个世纪中的生活变化轨迹,这些数据向人们客观真实地展示了西藏农村和农民生活,在民主改革以来所发生的巨大进步。 由于历史久远记忆不清,距今越远无效数据越多,但大致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尤以现在部分较为准确。最值得重视的一点,是老百姓对自己生活的评估。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某个数据,并不是每一户家庭都能回忆得起,我们是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依据计算机的分析结果,我们首先对该村不同历史时期的年度主要生活消费品统计如下:
班觉伦布村不同历史时期年度主要食物消费对照
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公社时期
项目 总量 户均 人均 总量 户均 人均
大米(公斤) 2978 70 11 106 1.6 0.3
牛肉(公斤) 395 9.18 1.5 0 0 0
羊肉(公斤) 490 11.4 1.85 0 0 0
整羊(头) 212 4.930 0.7969 8 0.195 0.0354
整牛(头) 29 0.674 0.1090 0 0 0
酥油(公斤) 2427 56.44 9.16 190 4.63 0.83
年代 民主改革以后 民主改革以前
项目 总量 户均 人均 总量 户均 人均
大米(公斤) 0 0 0 0 0 0
菜油(公斤) 31.5 0.85 0.17 0 0 0
鸡蛋(只) 0 0 0 0 0 0
牛肉(公斤) 0 0 0 0 0 0
羊肉(公斤) 0 0 0 0 0 0
整牛(头) 0 0 0 0 0 0
酥油(公斤) 250 6.76 1.37 108.9 3.3 0.63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班觉伦布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居民的消费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在民主改革以前,人们的消费水平是量少质差,种类也不丰富,主食以糌粑为主,辅之少量的面粉,平均粮食拥有水平难以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作为主要副食的酥油和茶叶也少得可怜,人均年消费仅半块砖茶和0.63公斤酥油;肉食以羊肉为主,户均年消费不足半头羊。班觉伦布村的低消费水平,与民主改革以前当地居民中朗生家庭占多数有关,朗生连家庭经济生活都不完整,更谈不上有像样的消费能力。
民主改革以后的社会变革,使朗生成为自耕农,生活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粮食消费水平增长了一倍,人均茶叶消费达2.58块、酥油1.37公斤,户均年羊肉消费也提高到半头多。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家庭生活水平在整体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户均有粮水平超过前两个时期,但人均有粮略有下降,主食中开始出现大米消费;茶叶、青油的消费水平都有小幅度增长,但酥油消费有所下降,这和当时农副产品归集体所有,农民家庭自养的奶牛缺少必要的饲草有关;年肉食消费水平下降幅度也较大,当时羊归集体所有,主要用于剪毛,集体很少分配肉食。
改革开放以后,班觉伦布村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农民生活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1978年以后粮食自给有余,到80年代初总产翻了一倍,农民开始购置家庭耐用消费品,“两个长期不变”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生活发生质的飞跃,盖新房成为消费热潮;此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也开始进入农民家庭;进入90年代以后,拔掉平房修楼房,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等高档电器进入家庭。从食物消费上看,改革开放以后人均粮食消费糌粑达
1995年以来,扩大楼房和豪华装修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当年全村已有23家住上了楼房。这些藏式新房,石砌墙基,土石筑墙,木头作柱架梁,再铺橼木覆盖泥土,构造结实且冬暖夏凉。上层住人,下层做仓库、关牲畜,既美观又实用;住平房的人家则在外院另建牛圈马棚。卧室向阳面均建有落地玻璃窗户,采光极佳。部分富裕家庭房屋装修华丽,彩柱雕梁地板,墙壁刷以涂料或绘上图画,庭院整洁,花木茂盛。
班觉伦布村住房和牲畜棚圈变化表
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公社时期 民主改革以后 民主改革以前
住房面积(柱) 398 138 90 57
牲畜棚圈(柱) 81 19 7 7
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生产力的进步上,且不说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农民生产中必备的生产工具的变化,就充分体现了这点,纵向比较班觉伦布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就可以看出其变化的轨迹。
班觉伦布村生产工具比较表
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公社时期 民主改革以后 民主改革以前
耙 38 0 6 5
锄 94 38 13 3
耙子 75 15 14 6
镰刀 181 76 38 16
斧头 36 4 3 2
皮毛绳 46 8 10 6
挤奶桶 39 17 10 5
纺车 39 5 5 5
织机 32 5 1 2
梳毛板 88 25 16 16
木工工具 7 1 0 0
裁缝工具 9 1 1 1
在民主改革以前,班觉伦布村只有六户从事农业的差巴,因而劳动工具总量不多,但就是从事农耕的差巴户中,除大差巴家拥有较完备的农业生产工具外,普通差巴的农具也不齐全,甚至连铁锹、镐、犁等常用农具也不多。民主改革以后,昔日的朗生也转入农业生产,缺少农具一直是这类家庭的主要困难之一,这个时期农具总量增加,但增幅不大。人民公社时期小型农具继续增加,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班觉伦布村的所有农户才真正拥有完整成套的农业工具。
民主改革以后,新式农业工具开始进入西藏农村,如60年代政府着力推广的步犁。人民公社以后化肥和其他先进农业工具更多介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公社后期和改革开放以后,畜力播种机、人力胶轮车、电动机、柴油机、榨油机、磨面机、粉碎机、拖拉机、喷雾器、选种机等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大规模进入西藏农村,用班觉伦布村农民的话说,那就是“现在干活轻松多了”。大型农业机具有农户自有自用的,一般几户共有合用,有的由政府管理使用,如选种机全乡只有两台,是由政府无偿扶持的。班觉伦布村因为是“朗生”村,在农业机械及其他方面,受政府扶持的机会更多一些。
民主改革以前虽然大多数朗生从事手工工作,但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工具,也不从事家庭工副业,只有个别差巴家庭拥有手工工具。直到公社时期这种状态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人民公社体制下,也不鼓励人们从事工副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有充分的精力从事工副业,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渗入,工副业正从家庭自给自足经济的必要补充,悄悄向新的市场经济的商品变化,传统的卡垫、氆氇产品,正在变化为出售的商品。立竿见影能挣回现钱的木工、石匠、裁缝手艺,更是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推崇,年轻人学手艺外出打工在增多,相应各种工副业工具自然随之增加。
我们在前面已经反复谈到,西藏农村的经济结构是农牧结合,农业是西藏农民生存的基础,而牧业则是西藏农民生存的保障,牛、羊为主的牲畜的毛皮肉奶以至粪便都对高原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农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和畜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从班觉伦布村不同历史时期的牲畜数量和构成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畜牧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程。
班觉伦布村不同时期牲畜对照表
项目 黄牛 奶牛 绵羊 山羊 马 骡 驴 鸡
在畜力使用上,班觉伦布村普遍从以毛驴为主,转变为以马、骡等大畜为主,以至毛驴几近消失,全村有畜力车51辆,许多家庭拥有大小各一辆马车,大型和远途运输早已由汽车和拖拉机承担,村内就有一台
55马力的大拖拉机。在民主改革以前只有差巴户养鸡,养鸡的目的是为了借债时方便,当时要从领主处借粮,有个习惯性规定,必须给管仓库的“卓聂”送鸡蛋。现在的班觉伦布村村民,养鸡是为了自己吃蛋,鸡蛋主要用来做鸡蛋面条。
物质生活的进步,也反映在人们的穿着打扮上。如前所述,在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村民们所穿的衣服几乎都是自己织造的,色调单一且大都破旧不堪。据老人们介绍,过去朗生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马米古则”(意为只能见到无数层补丁的衣服)。作为一年服装的“洛贵”(即制作服装的衣料),庄园领主每年发给他们一卷叫“格基玛”的最次等的氆氇。这种氆氇按现在的标准看,根本不能做衣服,只能做藏靴的衬里。 在穿着上,人们现在已逐渐打破了以传统藏装为主的穿衣模式,购买外来新式成衣和自制布衣早已成为时尚。由于藏装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穿起来不太便于劳动,故除老人和中年妇女外,小孩和中青年平时大多爱穿简便的新式服装,新式服装的数量也已超过藏装(在成本上比藏装便宜得多),但在年节或参加庆礼时,人们一定会穿高档的藏装。可见,西藏农村服装正在走向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平日以简便、新颖的新式服装为主,节日以档次较高的民族服装为主,大多数家庭的大多数人都有几套适合在不同季节的节日盛装。
班觉伦布村的女性无论大小,只要穿藏装,一般腰前要围一块“帮典”(藏式围裙),这点与拉萨地区结婚以后妇女才围“帮典”的习俗有点差异。“帮典”的织法与氆氇相同,但经线是白的,纬线根据需要选用各色毛线,编织精密,美观大方,色彩鲜艳。其档次分谢玛、谢沃、布如三种。民主改革以前只有帕拉那样的贵族家庭才拥有的“谢玛”、“谢沃”等高档的氆氇和帮典,如今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仅以帽子为例,班觉伦布村大多数家庭已经拥有了以前个别大差巴户才能有的“嘉丝”和“娘夏”(即男女金丝帽),全村共计有96顶,最多的一家有6顶。这种帽子是用金丝缎、金丝带和银丝缎做装饰, " 用氆氇和高级皮毛作材料,手工做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般在冬季过节或典礼上戴用。以前一般的老百姓不敢问津的、只有贵族和大差巴户才穿得起的缎面羔羊皮袍,每件价值在上千元以上,如今早已进入普通农户家庭,全村高档藏装已达208件,价值二千元一件的獐皮面羊裘也有20件。 我们对照各个时期的数据,就十分鲜明地表明了这种巨变。
班觉伦布村不同时期衣被对比表
项目 氆氇 藏装 汉装
时期 上等 中等 下等 一般 高档 一般 高档
改革开放以来 9 60 36 486 208 532 44
人民公社时期 0 0 10 80 0 46 0
民主改革以后 0 0 10 35 4 0 0
民主改革以前 2 0 10 17 4 0 0
项目 床上用品 鞋裙
时期 床架 卡垫 藏被 汉被 藏靴 帮典
在民主改革以前,班觉伦布村的老百姓完全穿传统服装,朗生的服装靠领主一年发给的一卷下等氆氇。当时两家大差巴户能织2 卷上等氆氇,其他差巴一年能织10卷下等氆氇, 相应的只有上等差巴户拥有共4件高档藏装,全村只有17件像样的藏装;卧具上只有少部分人能睡上木架床和铺上卡垫,大多数农奴家庭睡的是土坯垒的“床”,铺的是牛羊皮,盖的全是藏被;鞋以传统的自制藏靴为主,每位成年人平均还不到一双;妇女用的帮典,也只有大差巴户家的人才能拥有。民主改革以后和公社时期,班觉伦布村的服装和床上用品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公社时期外来服装开始进入。 班觉伦布村生活用具对比表
项目 藏柜 藏桌 条桌 暖瓶 打茶桶 铜水缸
民主改革以前 4 10 0 0 8 6
项目 铁制品 银制品 铝制品 土陶器 塑料品
人民公社时期 10 0 65 348 32
民主改革以后 0 0 4 315 0
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村民普遍使用高压锅,全村共计
更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档耐用消费品也快速进入了班觉伦布村农民家庭。问卷统计表明,截至1995年全村共有24台收录机、16台收音机、15台缝纫机、55辆自行车、49只各类手表、7个大座钟, 还有9台彩色电视机和4台黑白电视机。如今西藏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坐在家里就能了解全国以至世界的情况。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屋脊”的西藏的象征,我们从生活在那块地球最高处的200多万人口中,选择了班觉伦布村人作为代表, 用定量研究数据准确叙述了西藏农民不平凡的50年的经历。从这个藏南的小村庄,我们可以看到西藏无数个乡村在半个世纪里所走过的共同道路,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滴水珠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西藏农村的经济长河,正如涓涓细流在越来越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不断壮大滚滚向前,欢腾着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是人类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事迹,一个数百年生活在极其野蛮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下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立了起来,用自己的双手,打碎了束缚民族发展的枷锁,创造了自己全新的生活。青藏高原依旧默默地屹立在世界最高处,天还是那块天,地还是那片地,所不同的,是社会制度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风貌变了。这变化的根本原因,不能不归结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在伟大的民主改革运动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我们更要为西藏人民的新生而欢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军棋
- 寿昌西湖的变化
- 参观新校园
- 难忘的除夕
- 妈妈变"魔术"
- 参观规划馆
- 网络歌手演唱会
- 元宵灯谜
- 果汁
- 拍照
- 乒乓球又圆了
- 桥的故事
- 我的文章登书了
- 生日蛋糕
- 看望生病的同学
- 供电所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
- 市场部个人工作总结
- 2012年幼儿园幼师个人工作总结
- 新教师教育工作总结
- 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纪保部工作总结
- 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教学工作总结
- 公务员管理工作总结
- 教师工作总结
- 骨干教师结对互助工作总结
- 十班上学期班务工作总结
- 2010-2011学年教师工作总结
- 四月份个人工作总结与反思
- 学习委员的个人工作总结
- 公司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 世界统一宣言
- 股权分置改革市场效应的理性思考
- 内蒙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及其规避研究
- 陆学方法散论
- 对我国征收汽车排污税的可行性探讨
- 手势的现象学:从胡塞尔、德里达到亨利
- 项目管理理论在税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 人的观念再审理
- 企业税收规划管理分析
- 孔子
- 三星堆宗教内涵试探
- 论“重玄”一词的佛教使用路向
- 正视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二)
- 对某企业通过合同的正确签订实现节税的案例分析
- 分析开发商“买房赠家电”的节税技巧
- 《古诗两首》句子分析
- 《燕子》教学随笔
- 《古诗两首》词语解释
- 《古诗两首》文本链接
- 《古诗两首》课后题解
- 《古诗两首》语言积累
- 我教《燕子》一得
- 《古诗两首》课文题解
- 《燕子》教学随感
- 《古诗两首》近义词反义词
- 《燕子》教学的得与失
- 《古诗两首》学习要点
- 《燕子》教学随笔
- 《古诗两首》问题探讨
- 《古诗两首》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