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农民法律意识浅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法律意识一直是学者们推崇研究的对象。在当今新形势新国情下,全面分析农民法律意识成因,有效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素养,使我国在法制化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关键词]农民法律意识;形成原因;解决途径 从古至今,农民一直占据着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如何解决好农民农村问题是历朝历代励精图治的根本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转型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重点工作之一。其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成因,并从法律角度提出几点解决途径。
一、造成农民现阶段法律意识的主要原因 我国区域政策的差别,造成目前农村发展水平不一致,有的已达到小康,这部分农民的法律意识很强,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应有权利;但有的还生活在传统、保守、落后的小农经济里。本文所指的主要是后者,也是法律意识亟待提高的对象。
他们中的大多数分不清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具体职责;他们长期受着“避讼”思想的影响,“私了”是他们争议纠纷中最常用的解决方式;他们对礼俗、习惯的重视超过了法律,存在着对法律不信任的心理态度,甚至当提到法律时便认为是履行义务,并无权利可言等等。综合目前学者的观点后,笔者认为造成这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层面上——小农经济的生活方式 尽管我国现行的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生产经营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但这也给小农经济的继续生存提供了土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抑制着商品交换,这种简单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阻碍了内在法律需求的产生——缺乏认同法律和要求法律的内在动因。
有学者曾提到,农民面临的简单的经济关系使农民亲近法律还缺少利益的驱动,其所处的利益格局尚不足以刺激他们自发的权利觉醒。①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看,这种自己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由其导致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必然限制农民正确良好法律意识的最终形成,造成农民法律意识严重匮乏。
(二)文化层面上——儒家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儒家思想对人们影响最为深刻。时至今日,偏远农村农民仍大量存在着儒家文化观念,这种观念深深扎根于他们的思想中,成为真正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最大障碍。
“归根到底,法的观念是被塑造出来的,它不能够超出它置身其中的文化的界限”。② 首先,服从意识的影响。
儒家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服从意识。这种服从意识仍然沉积在现代农民社会中,使得农民个体权利意识淡薄,从不积极主动主张自身权利,听从长辈或上级的命令与指示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人们在行为选择时,首先考虑的是否符合上司的要求,会不会冒犯当权者的利益,而不管是否符合正义和法律。” ③这就使得农民在内心中产生了对权力的服从和对法律的陌生,进而发展成为完全排斥法律的有效保护。
其次,宗法意识的束缚。除了“三纲五常”,宗族法等内部规定至上的理念也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思维规则和模式。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农村群体得以继续发展,以村、乡为纽带的农村社会关系使农村成员仍旧生活在熟人社会中,他们更注重亲情、乡情,排斥、逃避国家法律,更习惯于接受传统道德、风俗管理约束,也不要法律参与保护。在农民的宗族观里,发生在家族、乡间内部的事都是“家里的事”,要靠约定俗成的内部规则来解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打官司”不是一种维权的手段,甚至是一件丢脸的事。
再者,避讼思想的禁锢。儒家思想倡导天人合一,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和”作为最高价值标准,不主张狱讼。
但是,这种和谐思想在农村社会中却被转化为了“忍为尚”,使农民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宁可委曲求全,选择私了和忍让,也不要走“打官司”的法律途径,更不会主动寻求法律的保护。即便发展至今日,法律诉讼也是万不得已时才采取的解决办法。
在农村,邻里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当其遭到破坏时,农民则寄希望于彼此通过伦理道德思想达到自我约束、友善调解,最终达到和平共处的理想状态。“知足者长乐,能忍者自安”是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格言。
(三)制度层面上——法制不完备的制约 首先,在立法环节上,有关农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国殇之后,唯有坚强
- 地震兄妹
- 换位人生
- 彼岸花动出发
- 渴望丰富多彩
- 彼岸,灯火阑珊
- 感受乡村
- 举手投足之间
- 人之常情
- 鸟的评说
- 表哥,你听我说
- 蝶变
- 触摸都市
- 我爱这个七月
- 感受乡村
- 论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 拱拟教:职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逾径
- 男幼儿教师在困境中的自我专业发展
- 我国房地产投资风险识别及控制(1)
- 知识经济与情报研究
- 第四章资讯经济:新经济的产业支柱
- 试论项目教学法——以中职学校为例
- “富士康事件”对我国当前民营企业管理的启示
- 摆脱幼儿教师的言说困境
- 浅谈信息网络资源对幼儿发展及现行课程的影响
-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1)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和构建模式(1)
-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角色压力因素及对策
- 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探析
- 生命忧化成长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1
- 《司马光》教案二
- 《司马光》片段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案三
- 《司马光》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二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案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2
- 《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3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偶得
- 《司马光》教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