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9
论企业人本管理的实现途径(1)
摘要:文章通过对人本管理理论内涵的探讨,在分析人本管理对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基础上,指出企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强化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管理现代化最现实的选择。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本管理;途径
一、 人本管理的内涵
要理解人本管理,就要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首先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掌握人性的实质”,虽然在西方管理研究中曾先后出现过多种人性假设,但没有一种人性假设是建立在科学、全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根本原因是对人的需要和工作动机缺乏深入的理论概括。我们综合当代心理学的动机研究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系统动力论和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即“目标人”假设,其基本观点是: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目标是潜伏或活跃在个体内心的自我的未来状态或其它心理图式的可能运动,它们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性地建构起来的,代表着个体潜在的理想、愿望或愿景,并规定着具体的行为策略;在一定的情景中,某些目标被激活之后成为个体行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形成人的行为动机,动机是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内在原因;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存在三种层次的目标,即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与社会关系有关的目标和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即目标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其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和目标结构上存在广泛的差异。
据此,我们进一步认为,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发展。
其次,要理解人本管理,还要把握什么是“人本”。从本原上来讲,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必然要求,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对企业生产率的贡献越来越大,从而将企业中的人提升到一种比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于是“人本主义”就逐渐地取代了“资本主义”在企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
二、 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2. 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物质保证。管理现代化就是随着科学技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吸收和应用世界上管理科学的最新成就,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使企业管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树立现代化科学管理思想;二是建立科学管理组织和制度;三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四是使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在这里,无论是思想、组织和制度还是方法和工具,都离不开管理主体——人,因此,人本管理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的物资保证。
3. 现实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我国企业与发达企业相比,普遍存在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状况,亏损企业的80%左右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甚至可以说,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在经验管理阶段,尚未达到科学管理。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是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这显然不利于企业深化改革,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利于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尽快改变企业这种落后的状况,需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针、先进的定额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
三、 企业人本管理的实现途径
1.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作为企业主体的员工,其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人本管理注重激发人的潜能,实施员工培训工程,是开发人的潜力的重要手段。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行为主体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知识,才能不断促使其隐性和显性行为方式发生改变,创新离不开学习。创新发展需要的实现必须以人的创造能力的提升为前提。创造能力高的人,进取精神较强,能够表现出高昂的士气和工作热情。企业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文化和一个能加速学习、开发创新产品和流程的系统,培训员工学会自我思考,增强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会使用创新工具如“脑力激荡”等,全面提高素质,促使员工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要注重企业中群体甚至整个企业的学习。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培训工人是管理者职责。日本管理者认为,对员工业务培训要比购先进设备重要得多。原来合格的员工,如果不经常培训,称为不合格的员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对员工业务培训是满足市场竞的需要。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地升级,从产品竞争资本竞争,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竞争,不重视员培训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逃脱灭顶厄运;对员工业务培训是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个员工有一种追求自身发展的欲望,尤其是优秀的员,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加强烈;四是提高企业的益。培训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短期效益,也可以高企业的长期效益,在培训中下功夫,通过提高工的素质来提高企业的效益是一种十分明智的,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3. 建立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主导方式是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激励的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企业发展的后劲,企业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积极性、创造性、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企业中从事劳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智力的开发,而企业智力是一个很大的变量,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通常人们在工作中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足以应付,但当他们一旦处于激励状态,其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了激励的作用: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这就是说,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的能力与水平即积极性的高低,能力固然是取得绩效的基本保证,但是不管能力多强,如果激励水平低,就将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可见,人的潜力主导方式上正确发挥激励功能,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去不断地调动、提高和保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创造出最佳工作绩效。
激励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物质形态的还有精神形态的,单纯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不能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物质激励机制,又要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建立起符合国情和本企业实际的精神激励机制。
4. 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人本管理体系中的最新管理模式。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十分注重企业价值观建设,要求管理组织的变革适应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实施,管理手段的运用既要突出责任目标,又要变硬化管理为软化管理,以培养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构筑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我们既要在吸取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纳入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丰富、完善和发展,又要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吸纳传统文化中对德的注重的合理思想,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即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又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观念,形成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本土文化。
参考文献: 2.加里·德勒斯.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2001.
3.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4.张浩,赵波.企业管理之魂.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5.文章代,侯书森.人本管理.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孤独
- 消逝在盛夏
- 生活
- 高三
- 绿窗帘
- 一个人在外
- 琵琶语
- 漂着的浪子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雨季
- 中原梦,残剑情
- 春季
- 城
- 命
- 我忧伤,我快乐
- 现代女性主义对生态哲学的影响
- 试论在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原则
- 浅析公益海报中几何图形的视觉暗示
- 伦理语境下的社会道德情感探析
- 在生命的裂缝绣出一朵花
- 漫客吧 居家好
- 羽毛球运动员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技术分析
- 浅析日伪在华北沦陷区的新闻宣传
- 试论焦虑情绪对学习体育技能的影响
- 余佳文:“超级课程表”掘金千万
- 党际交流新机制:中欧政党高层论坛
- 国内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
- 大连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德力具足”下武术文化的规范功能研究
-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研究
- 曹禺自述:《雷雨》的诱惑
- 老舍的处女作
- 胡适:水浒传考证
- 儒道结合的诸葛亮:齐裕焜说读三国
- 史实与虚构:陈翔华说读三国
- 莫泊桑的另一面
- 《促织》中的一个错字
- 以暴力为美:《水浒》的一个误区
-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四)
- 《桃花扇》中的“柳”
- 袁珂:我在神话研究方面做的工作
- 为什么猪八戒的形象比沙僧生动
- 金庸其人及其武侠小说总论
- 苏教版《红楼梦》选读《探春理家》比较阅读谈
-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