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工程预算编制体会点滴

工程预算编制体会点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工程预算编制体会点滴

一、工程造价的构成建设工程造价的理论构成,按照价格形成的理论来讲,由物质消耗的支出、劳动报酬的支出和赢利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物质消耗的支出包括:土地费用;设备、工具、器具费用;建筑材料、构件费用;施工机械等固定资产的折旧、维修和转移费用。劳动报酬的支出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及监理、监督单位职工的工资等费用。赢利是指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监督单位的利润和税金。在公路工程造价中,工程费用是按实物量法计算的。即按工程定额中规定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乘以工程所在地当时的预算价格确定的。

二、工程量对造价的影响工程量虽然是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对多个设计方案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得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优选方案的工程量,可根据工程定额的项目划分直接从设计图纸上摘取,但为使预算准确度高,减少重复工作,预算编制人员必须事先熟悉图纸,核实主要工程量和易出现误差的有关项目的工程量,为编制一个准确的预算订下一个可靠的基础。

三、维护定额的严肃性定额是定额编制人员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正常施工条件下经过多次测定、分析和计算得出的,经有关专家论证后颁发的执行标准,套用定额时要客观实事求是,不能主观随意改动,定额中没有的项目要使用相应的定额或补充定额来代替,定额调整必须准确,必须严格维护定额的严肃性,否则工程造价与实际有很大的偏差。

四、材料对造价的影响在工程造价工程直接费的各项费用中,材料费所占的比重最大,根据笔者几年造价工作经历和不完全统计,一般不同的结构、工艺设计,材料费在工程直接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一般为55-70%。因此,控制材料费用是编制好工程预算的有利保障。在经济市场条件下,材料价格不断变动已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造价管理部门应从宏观上全方位采取措施进行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搞预算的具体工作人员从微观上要深入实际,使预算更结合实际,作到既对国家负责,又对施工单位负责,要亲自到各料厂调查料源、材料单价、材料质量,核算运距和运输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编制好预算的重要手段。

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在编制预算时,严格按照交通部的预算编制办法和河北省的补充规定编制,根据各市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各交通局要做补充规定,这些补充规定在搞预算之前必须在软件系统中准确地建立起来,使编制的预算更符合实际。

六、施工组织设计对造价的影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情况、施工工期、施工方法的选择和人工、机械配制、运输组织计划等几方面都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这几方面组织设计与预算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确切地说,预算的编制过程也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计划决定着施工图预算,反过来,施工图预算又制约着施工组织设计。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招投标工作中要严格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与实际相符,避免中标后,在施工当中发生不该发生的变更,减少合同纠纷。

通过几年工作体会,笔者感到编制一个准确预算是一门综合的学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掌握预算编制方面的知识,有关规章制度,还要熟悉各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工程设计、各种材料规格及质量鉴定基本方法、机械性能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编制出高质量的预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烧纸船
我第一次踩单车
我是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一套美丽的家具
挂窗帘
难忘的一次拔河比赛
老师我想对你说
安静的高二(1)班
我得到了妈妈的表扬
重庆一日游
元旦游艺节
新年快乐?
小巧手
俺家的洗碗比赛
我当了劳动委员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探索与实践
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及实施途径探析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初探
论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
浅谈课堂教学转型的技术背景与认识论根源
浅议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巧借学习动机论,激发高三理科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谈现代教师的教育良心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讨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地位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概况及今后发展趋势——兼谈素质教育
师德建设对和谐、平安校园的辐射
共青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再认识与管理
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学习与借鉴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札记
《金色的鱼钩》教学杂谈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札记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
《金色的鱼钩》教学谈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分析
关注那一部分学生──《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里的“三哭”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