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3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 经济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 发展 ,在我国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下,加快建立国有 企业 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问题 。

一、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是阻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层次原因

历次的技术创新活动调查都表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体制不顺、信息不灵等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几个主要因素(见表

1)。实际上,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不灵也是机制(投资机制、人才机制和政府管理机制)问题。

1、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1)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在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企业行为,不用政府去过多地管,企业 自然 就会追求技术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技术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就要被市场淘汰。同时,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压力。而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否搞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是否能够成功,与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者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清。由于技术创新利益分配不明确,一些企业认为,技术创新形成的资产和效益是国家的,债务和风险是企业的,责任是经营班子的,负担是职工的,故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到,其实质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的调整过程,如放权让利、二步利改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税利分流、股份制改造等。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国家和企业新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二者利益的平衡点,国有企业仍然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国有企业税负名义上是降低了,实际上整体税负水平却有所提高。据测算,实行股份制后,试点企业所得税加上国家股分红的比重占企业实现利润的6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企业的所得税率。

(2)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因为只有使企业与技术创新的“风险”挂钩,企业才有压力,才会兢兢业业去搞好技术创新。否则,谁也不对技术创新投资效果负责,谁也不对企业的呆坏帐、亏损负责,借了银行的钱可以不还,此种状况是不可能搞好技术创新工作的。

2、有效投融资机制梗阻,导致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 科技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技术创新投入多元化格局,建立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多种投资渠道。

然而,当前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因素,这说明我国技术创新投融资体制还不适应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需要。

(2)风险投资不发达。尽管技术创新有高收益,但也蕴涵着高风险,因此,发展风险投资,实现高投入、分担高风险、共享高回报,是推进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在美国,风险投资十分发达,为美国催化了像英特尔、微软等世界级的高技术企业。而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步履维艰。截至1995年底,我国共有47家风险投资公司,从业人员约有200人,管理风险投资金额约34.58亿美元。由于管理不规范、风险投资人员缺乏等原因,我国风险投资没有达到促进技术创新的预期目标,一些公司违背风险投资的初衷,去炒房地产、股票,甚至违规经营。

(3)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证券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筹资渠道,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要受上市指标的限制,所以能够到证券市场筹集技术创新资金的企业很少。

3、现行人才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创新的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应该说,我国并不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而是缺乏适合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

(1)国有企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工资、住房等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依然存在,这是造成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国有企业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这方面,最突出表现在企业管理者的任命上,目前我国企业负责人主要由上级任命,很多人只不过是换了“包装”的政府官员,他们可以随时根据上级的需要在厂长、经理与处长、局长之间变换身份,其不利结果一是企业家队伍不稳定。二是采用任命制的办法很难选出真正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即会遇到“选人风险”,事实上,我国目前“辛辛苦苦赔钱不少”的厂长经理大有人在,腐败谋私利者也不少,民众对此意见极大。而且这样选出来的人往往是“不怕市场怕市长”,只对行政部门负责。三是真正的企业家(潜在的)可能流落民间。

(3)国有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一方面,技术创新的收益应与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挂钩;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风险也应与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挂钩。也就是不仅要使技术创新人员有技术创新的动力,而且要有技术创新的压力。

4、现行宏观调控机制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1)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国家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只是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从目前看,尽管我国政府早就提出要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但现在国企改革还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2)技术创新主管部门间协调不够。目前,我国主管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相关的政府部门有多个,相互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以国家科技计划为例,现有十几项国家科技计划,分属不同部门,各项科技计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有些计划目标相似,造成投入分散,重点不突出。

(4)审批手续繁琐、时间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它要求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及时开发新产品,及时推向市场。而我国现行的技术创新管理不适应这一要求。以新产品开发为例,目前我国在新产品开发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1审批时间长。有关企业反映,一般新产品审批至少需要9个月时间。2没有新产品统一标准。造成企业对原产品稍微改进一下就得上报,有的企业一年新产品多达70多项。以上问题不仅耽误企业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而且给企业增加负担,因为每报一个新产品,企业必须交4万元管理费用。

总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因素,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制度合理等方面须继续努力,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深化企业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构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 科学 的 现代 企业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人才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是加快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

二、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主要思路

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使 企业 有技术创新动力、压力和能力;是要使企业认识到,技术创新是市场 经济 条件下企业生存和 发展 的唯一出路;是要使技术创新成为国有企业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为此,我们从宏观调控机制、微观动力机制、政策激励机制、投融资机制、人才机制等方面来设计我国技术创新机制。

1、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创新支撑体系。

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建立 科技 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联合工作的机制,统一协调计划、经济、科技、财政、税收、 金融 、海关和工商部门相应的有关工作,指导、监督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方针和政策措施。简化政府审批程序,及时处理企业技术创新中出现的困难与 问题 。改变企业绩效评价考核的传统观念,确立长期竞争意识,要将新技术、新产品的 研究 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发展等反映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指标列入国有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营造有利于提高创新水平的 社会 环境。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信息基础设施,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来源。

2、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深化改革,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逐步建立起“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

促进国有大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力争使2/3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大力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鼓励院士、博士、硕士到企业去,充实企业的技术创新力量。

逐步改变国有企业经营者由上级任命的方式,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建立 科学 的企业领导体制,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财政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理顺银企关系,解决贷款难问题。 目前 ,国家正在选择一些国有大企业进行试点,通过债转股,将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形成的债权变为股权,既可降低企业的压力,又可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应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积极探索建立供高新技术上市的第二板块,多渠道增加技术创新投入。

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创新人才的市场价值。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技术入股等政策,形成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市场机制,创造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宽松的市场环境。贯彻分配靠贡献的原则,把企业职工劳动所创价值量化到个人,作为分配的依据。要重奖那些对技术创新做出贡献的有功人员。把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与企业领导者、职工挂钩,工作的好坏决定其升迁和收入的增减,该奖的要重奖,该罚的要重罚,该下台的就要下台,真正实现企业领导班子以及职工与企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5、加强技术引进宏观管理,强化消化吸收和创新。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缩短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调整技术引进的结构,从以国家为主体向以企业为主体转变,从企业单独引进向科研、制造系统联合引进转变;引进目的将从生产使用与“进口替代”为主向消化创新与参与国际合作转变;引进方式将从单纯进口生产线向更加重视引进软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转变;引进对象从以“产品导向”技术为主逐步向产业基础技术、主要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加强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对于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管理,并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强度。

三、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具体措施

2、设立技术创新基金,造就并留住一批高水平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3、组织一批对国民经济有重要 影响 的新产品开发;引进并消化吸收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一批能够独立进行项目评估、设计的中介机构。

4、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对多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国家给予认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5、建立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要结合当前科研院所转变为企业的契机,大力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使科研院所成为企业的重要技术源。

6、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系。集中支持一批对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开发。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把技术创新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技术引进紧密结合起来。支持一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行业技术升级及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应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加大成果的转化力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我家乡,爱我江北水城
校园春色
我心中的三星堆
讲文明树新风
校园的早晨
篮球少年
愉快的大年
校园凤凰花开
热闹的市场
古镇新风
夸夸我的家乡
蓬安,我爱你
家有肥女之爱吃的我
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探索
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分级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关于任务驱动下的《商务英语谈判》教学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辅导员角色的素质要求
试析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刍议
试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思考
试论体育游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
试析从教师权威角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关于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对于经济学专业中的案例教学运用实例
《敬业与乐业》课文评点
《敬业与乐业》学法指导
《敬业与乐业》中心思想
《敬业与乐业》多音字辨析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
《敬业与乐业》阅读指导
咏梁启超
《敬业与乐业》课文题解
《敬业与乐业》导入语设计
爱岗敬业演讲稿
《敬业与乐业》写作背景
议论文知识: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敬业与乐业》审美鉴赏
《敬业与乐业》学习指导
《敬业与乐业》学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