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5
浅谈中学体育课“育”的重要性
摘要:主要通过对“体育”的全新理解,阐释中学体育课在“育人”上的重要作用,通过事例全面阐释了我们当今的中学体育课“育”的意义远远大于强身健体的深度含义。
关键词:体育;育人;德育
“体育”一词,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体育”一词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它刚传人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是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与国际上理解的“体育”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体育的概念也出现了“广义”与“狭义”解释。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用于狭义时,一般是指体育教育,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体育教学。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体育”的概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而在我们的中学体育课程中,体育也有其特殊的含义。传统意义上的身体教育已经不再是我们现在体育课的深度含义了,我们当今的中学体育课“育”的意义远远大于“体”。
以往的体育课,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身体活动,一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身体活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个性身心的健康,盲目地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学生才会健康。而越来越多的课例告诉我们:只有强健的身体对于一个正在发展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健康的体魄是他们未来的本钱,而真正的核心是他们的个性与心智,这才是学生走向美好未来的实质,也是我们中学教育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般意义上认为,要想对学生进行个性与心智的教育,就一定离不开课本,离不开那些所谓的鲜活的文字,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长期以来,我们都概念性地认为,中学体育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至于育人心智的目标则是文化常规课的教学目标。
其实,从教学实效来看,体育课上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效果是最明显的,因为体育课的个性教学本身就决定了学生个性化的接受,随之就会产生个性化的教学效果,体育课堂的育人实效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显现了中学体育课“育人”的时效性贯穿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诸多方面。首先,我们看体育课堂:一节成功的体育课都是一堂德育的示范课,比如一次简单的4 X 100的接力训练,在体育的角度看来,这是最为简单不过的;但是从详细的分解来看,可以发现在这其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学生德育和个性的培养。接力训练的重点在技巧上看是交接技术的磨合和冲刺能力的强化,而在意志品质的培养上看锻炼的是学生的精诚团结的合作能力。
那么从教学效果中我们不难看出,一节课对技巧与能力的提升似乎不是十分明显,但是一节课学生对“团结”的理解可能就会由此发生变化。或许在学生的概念中“团结”只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汇,但是经过这样的训练,相信学生对“团结”的理解一定会有所感悟,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一个名词,而是学生能够自我感悟的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课的德育目标已经得到了完整的实现,这远远大于一节班会课空谈“团结”来得实际,更有实效。所以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相信这个真知也包括一种精神上的全面提升和自我超越,而这又恰恰是“育人”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体育课下,有很多文化类的课,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可也就随之结束了,换句话说教师离开课堂的阵地课程也就随之告一段落了。但是体育课的教学却有着一定的延时I生,它所留给学生的教学余味是可以让学生回味无穷的。例如:一节篮球训练课,以训练学生的篮球技巧为主要教学目标,技巧的训练在课堂上可以完整地展示,而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却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展示,它可以无限地延展到课堂下的各个方面。由此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篮球的热爱从开始的“看热闹”到真正的“看门路”。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有利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在课下、在生活中的个性、心智的良好发展。
所以说,体育课堂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育人”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所关注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维、立体的,在这众多的目标中“育”应该是最上层次的目标,只有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彻底坚持“育>体”的多维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育理想!
中国硕士论文网提供大量免费mba硕士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春天的小山坡
- 一件难忘的事
- 我是一只小鸟
- 治理白色污染——还大地一片绿色
- 游白鹤发电厂
- 春游
- 废物“化妆”
- 游泉州开元寺
- 白雪公主(2)
- 致孩子的一封信
- 家乡的食饼筒
- 冬季运动会
- 校园的早晨
- 伟大的妈妈
- 假如我是一片云
- 浅谈“90后”高职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 试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成功经验解析
- 试析从系统论和开放的视角探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 简论高职机电类专业对学生的体能要求及体育教学的对策
- 试析动力系统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机制的构建
- 简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与运行的有效机制
- 简论校企业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素养培养
- 试析高职院校全员绩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
- 浅谈高职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 试析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 试析职土建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 试析内涵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的管理科学化研究
- 试论黔西南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成就、困境与对策
- 试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 简论英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内容提示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评点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结构图解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杂谈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鉴赏点示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作借鉴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