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技术MBA教育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技术变革是驱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根本性力量,而技术变革又是技术创新的结晶。技术创新是指人类通过新技术改善经济福利的商业行为。技术创新不是纯技术概念,而属于经济学范畴。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次商品化。熊彼特的理论强调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把科学家的发展创造成果引入经济活动中,一般情况下,创新可以降低成本或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使实行创新的厂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超额利润。
技术通过扩散会促使其他企业模仿,创新及模仿共同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可见,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和发展联系了起来。伴随着技术变革周期的加速,企业的寿命周期在不断缩短。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状态下对技术进行管理和整合的能力成为当前管理者必备的重要素质。管理者必须善于挖掘包括技术在内的各种资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此,世界范围内许多著名商学院纷纷推出“技术MBA”、“技术管理MBA”、“高技术MBA”、“技术创新MBA”等教育项目,以适应社会技术与管理方面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技术MBA教育的特点MBA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自身的发展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征。传统的MBA项目中,学生特别关注“战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这些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发达国家的MBA教育明显地分成不同层次。各管理学院除了越来越注重MBA培养质量外,还办了各具特色的MBA项目。以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为背景的“技术MBA”教育就是适应新需求产生的。美国仁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与技术学院院长斯丹凝博士认为,发明=创造+沟通+发展,创新则需要将发明付诸实施,因而需要培养众多成功的创业家和服务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这就是技术MBA。
MBA方案开设的技术类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1)技术型课程,此类课程直接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技术知识,如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
(2)把技术知识渗透在管理类课程中,使管理理论与技术知识相融合,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新经济时代的营销管理等。技术MBA的培养决非简单地在管理类课程外再开设一些技术类课程。这种项目强调学生具有适应性的思维能力。传统的MBA课程所讲授的关于战略规划、金融分析、营销策划、组织设计的方法基本上是建立在均衡经济分析的范式基础上,强调理性决策、最优化和均衡性。
这样的思维方法注重的是局部的合理性,忽略了快速变化的市场。而新兴技术往往是不均衡性发展的,需要企业家适应性思维能力。管理者必须形成与不确定性技术相关联的柔性战略,同时其思维能力也体现出发散性和灵活性的特征。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新兴技术管理”课程教育特别注重这一点,认为创新和灵活应该是技术MBA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上述技术类课程也不能培养具有适应能力的学生,为了实现技术创新,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技术的认识能力。有些学校通过开设“信息技术前沿”讲座,讲授相关的信息技术和产业知识,探讨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拓展学生的技术视野和创业空间,培养学生在技术丛林中发现商机的能力。
2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的创立是源于技术创新,通常是创始人首先获得一种新技术,进一步创立一个新企业。这些小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进取的企业精神在整体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是,对于单个企业,由于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又往往表现出生存时间不长的特点。做为企业创始人的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产品或技术过度自信,对市场需求缺少客观的认识,同时也缺少战略管理。差别化战略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基本战略,是中小企业在大企业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战略。差别化战略的核心是产品的差别化,技术创新的结果一定会产生差别化产品。一般来说,差别化战略通常伴随高成本,如研发、先进的设备、高质量的原材料都需要更高的费用。差别化与低成本战略通常不能兼用,过高的成本会给小企业创新带来风险,因此,可能会出现企业夭折的风险。开展技术创新就要有技术战略。技术战略是企业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目标和途径,是企业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回到恐龙世界
- 有趣的动物
- 苦恼的500字
- 两个好朋友
- 春雨初临
- 我最喜欢的一件事
- 祖国的风景真美
- 找妈妈
- 笔架山游
- 春天的田野
- 猫妈妈的生日礼物
- 妈妈的泪花
- 交通秩序要遵守
- 我的家乡
- 奶奶,您歇歇吧
-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选择(1)论文
- 我国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承担制度之合理构建(1)论文
- 略论因应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变化的制度途径
- 朱光潜与黑格尔
- 公司法的政治约束(1)论文
- 基层行政权与社区自治权:冲突与变革
- 民主的时空概览
- 钟惦棐的困惑与当代电影美学的使命
-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 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构筑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平台
- 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
- 论我国《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1)论文
- 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设立问题探析(1)论文
- 乡镇人大体制的探索与突围
- 《称象》第二课时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三
- 《快乐的节日》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之二
- 《称象》教学设计之五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 《画家乡》第一课时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四
- 《四个太阳》
- 《称象》教学设计之六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七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