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MBA培养的若干辩证关系
然而,MBA的学位热是否一定是件好事?MBA人才究竟该如何培养?这些问题非常值得各界人士深入思考。对于MBA培养目标,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培养目标也就是定位在使学生成为具有企业高层经理所具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国内一些商学院却把MBA培养目标定位到企业家与高级经理,非常不实事求是。由于MBA是一项赚钱的教育(国内MBA的学费从5万元到20几万元不等,且呈逐年上涨趋势),许多商学院主要精力既没有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上,也没有放在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上,这很可能导致MBA招生出现类似“劣质车驱逐优质车”的“柠檬市场”现象。
因此,中国MBA教育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值得深思。本文拟就我国MBA培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辨正关系角度给出自己的看法,旨在提高MBA培养的质量和实用性。但研究的前提基础是认为MBA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业培养具有较高知识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MBA源于西方,是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催生出的全方位商科教育,是市场经济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绽开的花朵。发达国家MBA历史长、办学经验丰富、教育体系和机制较为成熟,因此,大力引进国际化程度高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和产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是不容置疑的正确选择。但是,我们的MBA学位教育不能是国外MBA培养方法的机械照搬,也不是普通硕士生培养方式的简单移植。目前存在的两种极端倾向都是不可取的:一是盲目“洋化”,而是盲目“本土化”。
目前,一些学校热衷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聘请大量教授来华讲学,轻视本土教师的培养工作,认为外国教授更能得心应手,原汁原味;有些课程唯国外名校的教材是从,唯国际大公司的案例是举,却不顾其是否切合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状;有的学校甚至以原版教材和英语教学为自己的得意之招牌;许多学校MBA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基本是对国外课程体系的简单模仿。这种盲目“洋化”的做法既不符合中国国情,又抬高了教育成本,还可能使学生在浮躁中不能获得坚实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功底。
“本土化”是一个容易引起误会的概念。中国历来都有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但几千年重农轻商的封闭文化土壤,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是本土商学院成长的重要障碍。一些学校的MBA课程与国内普通管理科学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什么差别,相当多的管理类课程都被贴上了MBA的标签,且培养原则和教学方式也没有明显差异。这样的“本土化”实在是有误人子弟之嫌。
盲目“洋化”不等于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对MBA教育的要求,是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理念、思想、方法、机制等的接轨,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本土化”也不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在MBA教育中机械延伸,只有革除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对MBA教育不良影响下的“本土化”才有可能探索出中国特色的MBA教育之路。而这条道路就是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际国情需要,在向国外虚心学习中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教育相融合。
(编辑:论文代写)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难忘的事
- 乡村
- the four seasonsI all like.(我爱四季)
- 书像一位老师-------《大侦探小卡莱》读后感
- 奇妙的"牛吃草"
- 写给父母的话
- 建春门浮桥
- 同桌的孙悟空-自信-成功
- 污染对人的危害
- 象棋大战
- 我是能干的小饲养员
- love piano love mother
- 爱较真的妈妈
- 成长-快乐-和谐
- 鱼化石
- 排除学生成长中的不利因素
- 浅析对数学课前准备的再认识
- 论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
- 试论课堂奖励
- 论从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看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 探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谈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 浅论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
- 试谈现代课堂“真我”的遮蔽及“无为”教学策略
- 浅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管理预测
- 感喟真人
- 试论从科学概念看我国综合科学教科书的缺陷
- 试论法学教育应以实践为导向
- 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 《观潮》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 《新型玻璃》的一种教法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 《颐和园》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想
-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