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企业UPM-Kajaani环境管理机制转换的具体过程
关键字:企业管理;环境管理;机制转换;森林管理;
环境管理机制转换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适应的过程,它们学会了认识森林对于木材的意义,也学会了小规模森林管理对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意义。集中森林管理模式的最大缺陷体现在严重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限制员工环境管理创新能力的发挥,环境管理他组织特征明显等方面。小规模森林管理模式本身就是以追求森林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充分发挥员工环境管理创新能力,其环境管理自组织特征明显。
第一阶段,UPM-Kajaani承认外界变化的弱信号。此时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森林管理集中模式可能对森林生物多样性有破坏作用的弱信号出现,UPM-Kajaani对此弱信号予以承认。这一态度推动了组织内学习过程的开始。当公司先后合并另外4个企业时,企业内宽松、民主的环境激活了过去不同企业间文化的冲突,产生了企业内更加自由的个体思考。在本阶段,雇员们对集中森林管理的支配地位产生了怀疑,小规模森林管理的新思想开始引入,但对其还缺乏信心。作为UPM-Kajaani北方区域的一名森林工厂经理基于自己的研究,不太赞成集中森林管理,而支持更小规模森林管理,他对新理念的传播发挥了突出作用。但企业在林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只能产生一些比较零散的有关社会的,文化的和生态的新火花。尽管如此,这位林学经理仍于1990年开始引入这些新的管理方法,例如将砍伐面积的平均规模从10公顷减少到S公顷等。经过学习与行动,一些新的知识与经验在小规模林学方式中得到收获。
第三阶段,积极体验,强化学习。小规模森林管理模式允许个体在砍伐问题上有更大的规划与决策的自由,这种指导方针有助于调动林场雇员去找到他们工作的新意义,引发更多的环境管理创新行为。例如,森林砍伐机器的操作者,过去他们只关注机器的切割工作,但现在他们对砍伐有更大的影响。一位林场砍伐领班说,“我很乐意看到更小规模的林场,我们过去习惯机械地做我们的工作。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创造力与判断力应用到林场”。员工创造力和判断力的应用,产生了积极的结果,那就是小规模森林管理更有效率。例如,在森林产品多样化成为木材质量保证必备条件的同时,自然播种替代计划播种,使得处理成本得到节约。
第四阶段,新旧理念的相互竞争,破旧立新,形成新的以环境管理自组织为特征的小森林管理模式。尽管新的模式已经引入,但仍然有组织成员反对,他们怀疑森林储存与效率能否通过小规模森林管理而被保持。当然,他们也感觉到集中森林管理模式也有问题。
他们认为,正确的要做的事情就是保存好森林库存。于是,对林场评价,以及对林场持续生物多样化评价的一整套新标准突然被引入了。在组织成员艰难的思想斗争中,新思想慢慢地赢得了更多支持。混合森林能产生更好的木材,能更好地满足销售商的需求,并保持生物多样化,维护环境主义者的意愿,这些都是小规模森林管理的优势。尽管它可能提高短期成本,但长期来看,它同样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形成竞争性优势。集中森林管理是学习的起点,而小规模森林管理是学习后的结果,这一森林管理模式的转换过程,伴随的是UPM-Kajaani环境管理由他组织向自组织机制的转换,最终提高了林场生物多样化,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战斗
- 校园四季
- 我爱我美丽的校园
- 春宝宝的盛宴
- 聪明的哥哥
- 我做值日生
- 程老师,你到家了吗?
- 六一儿童节
- 洗手绢
- 家乡的橘树
- 给外公外婆的信
- 美丽的旌湖
- 森林里的联欢会
- 买东西
- 美丽的银杏树林
- 职工薪酬审计浅析
- 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 中西方宪法思想对审计文化的影响
-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作
-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跟踪审计探讨
- 控制和降低企业审计风险探析
- 怎样开展大额采购审计
- 浅议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 谈会计集中核算与审计监督
-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应对
- 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政府审计问题研究
- 现有审计技术条件下的ERP系统审计
- 高校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与绩效提高
-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 日军侵华·白色恐怖
- 评公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端木蕻良小传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设计
- 《土地的誓言》读后感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五步教学设计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 在内兴安岭原始森林里
- 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 《土地的誓言》有关资料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例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 师生对话,构筑活力课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片断与反思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