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要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就要转变教育思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素质教育本身是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冲击和突破。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浅议
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是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种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工教,同时又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满足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称之为“素质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就要转变教育思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素质教育本身是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冲击和突破。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
1内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最关键一条是要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也是在课堂,要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必须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为此,我要求:在每次上课开始前,用3至5分钟时间,通过轮流办法,每次由一名学生讲故事, 并做到:①用自己的语言讲。②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③与上课内容相联系。④具有教育意义。这样做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课外积极查阅资料,认真准备。讲的内容丰富,知识面也很广。教师在关键处起“点石成金”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龚自珍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没有主动发展,就不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2利用历史教学特点,让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教学结构,还要注意教育的全面性。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它融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里有“金字塔之谜”、“十进位、六十进位、十六进位制”等数学知识、有“负荆请罪”、“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等等。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马拉松长跑由来与当今的奥运会相联系),注意运用模型、幻灯、录像和计算机等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验活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譬如讲到货币的知识;“衡”是称质量,是一种质量标准;文字有小篆、隶书和楷书以及介于楷书以及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通过板书字体来比较);“坑儒”和儒家的主张是什么等问题都可以揭示一下。讲匈奴,可联系王昭君的历史故事和杜甫的诗;讲秦“万里长城”时可以同“明长城”比较,通过数字,来说明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素质教育应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多种多样的知识,使学生的身体,思想和灵魂得到和谐发展。
3教材优势进行思想素质培养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丰富实在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富有实效。譬如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结束奴隶制社会的基本结束时,可同我国春秋奴隶制没落比,让同学知道中国比西欧结束奴隶制社会早了近千年,这说明我国是四大文明故国之一,且排列第二位,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文化。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思想上,行动上接纳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①规范作用;②组织作用;③传授作用;④管理作用;⑤评价作用;⑥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传授过程中,对于综合的、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譬如古代史有这么几个问题: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是怎样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是理想社会吗?金属工具和原始手工业的出现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为什么说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个体化”、“私有制”、“贫富分化”和“阶级”几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讲清楚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的主导作用(现在的菜农有的赚钱多有的赚钱少)。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那时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原始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大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消费品。到了牛耕地、铁器和炼钢技术时代,生产力又向前发展了,劳动者生产技术提高了,经验丰富了,使得个体化成为可能,随之私有制产生了,伴随而来的是贫富分化,贫富分化的加剧就出现了阶级。
总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要完成这项改革任务,在教师的观念更新的基础上,还要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思想、能力共同提高,才能全面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骑车游南北大道
- 我的妹妹
- 奶奶的生日
- 我喜欢的照片
- 聪明的小猴
- 奶奶的劳动
- 画鼻子游戏
- 过春节
- 下棋
- 雨中散步
- 我把‘永’字写好了
- 投沙包大战
- 大家的梦
- 大闸蟹
- 小闹钟
- *办事处“三级联创”工作方案
- 校风建设方案
- 2005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方案
- 宾馆成立宣传策划部门可行性方案
- 物业公司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方案
- #局党组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
- 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
- **电力"三位一体"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公司文艺活动方案
-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 “金秋涌起博湖潮”大型晚会策划方案
- 学校安全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 街道党建"三级联创"实施方案
- *建设局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 探析本土音乐走进高师公共艺术课程的思考
- 钢琴乐器的历史沿革与钢琴音乐的流派更替
- 浅析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关系研究
- 试论高中音乐老师如何适应教育课改的形势
- 试论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与高校音乐公共课的改革
- 试论美声唱法男高音整体歌唱训练技巧
- 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
- 试论贝多芬音乐作品中人文精神与音乐形式的关系
- 浅谈关于高校非音乐专业合唱课程设计的新探讨
-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 爵士乐在我国通俗歌曲中的运用
- 浅谈培养歌唱艺术表现力的科学方法
- 试论现行《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本位意识
-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中国古典音乐教学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
- 《假如》教学设计
-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
-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