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7
论信息教育课程整合
一、认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编写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等。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实现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二、教学任务选择的关键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展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很显然一个合理、有针对性的任务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重要作用,在任务的选择上教师要尽量扩大覆盖面,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总之,只要教师用心准备教学任务,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充分体现。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唤醒了懒散的教师,更应该唤醒的是沉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改革中,需要整合的不仅是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活动,还应该把学生拉进来,他们才是受教育的主体,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使学生在思想上明白,自己是主角,在各方面应积极要求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推进整合发展,如果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课程整合就会落空。
在因特网和校校通的网络条件下,网络资源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除了网络管理人员的努力以外,更离不开我们学科教师的辛勤付出。
比如,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有效促进学科的整合、思想的整合。教育是国家的大事,搞好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课程整合的改革更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更应该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进来,更好地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献计献策,为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奋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临海游记
- 游临安大明山
- 今天逛超市
- 菜地游记
- 游河岸公园
- 游十里银滩
- 话说人生
- 游翡翠园——欢乐一刻
- 天使在澳洲
- 友情不灭
- 观花
- 人间仙境――桂林穿山岩
- 游金银谷
- 游九顶塔民族风情园
- 我的一天
- 构建西部矿产资源集群化特区可行性研究(1)论文
-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 浅论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也论性骚扰到底侵犯了什么权利
- 民事强制执行定位研究
- 浅谈语文学习群体效应
- 浅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 新疆兵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对策研究(1)论文
- 关于设立我国临时仲裁制度的几点构想
- 河南桐柏地区成矿特征探讨(1)论文
- 浅谈大学语文环境教育初探
- 议占有改定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
- 宁德市旅游扶贫研究(1)论文
- 浅谈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
- 对夫妻个人财产范围的探析
- 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孔乙己》
- “偷”“摸”“爬”“窃”画人生──谈《孔乙己》的动词锤炼
- 《孔乙己》的色调涂抹技法
-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浅谈《孔乙己》的思想艺术特色
- 无人悲哀的死亡──读《孔乙己》
- 《孔乙己》中的笑对主题的揭示
- 从“笑”中看《孔乙己》
- 病态人生的性格亮点──孔乙己、范进艺术形象的美学思考
- 冷漠麻木的人生──《孔乙己》主题探析
- “我”仅是旁观者吗──重读《孔乙己》中的“我”
- 《孔乙己》的叙事人称及其叙事结构
- 简谈《孔乙己》的美学特质──“白描入骨”、“细节摹神”
- 细读经典《孔乙己》
- 对孔乙己的假话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