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的行为评估

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的行为评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的行为评估

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的行为评估 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的行为评估 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的行为评估 文章来源www.3edu.net

一、诵经与诵经音乐

(一)诵经的内容与意义

诵经,是指僧人诵念或吟唱宗教经典或经文,是宗教生活中重要的仪式活动内容之一。诵经也是僧侣修行、布道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多种宗教都有诵念、吟唱经文,或讲解宗教经文的传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几种人为宗教之中,佛教、道教有集体诵经或个人诵经的传统;伊斯兰教、基督教则是在阿訇或牧师布道时,向教民讲解或诵念经书、经文。即使是一些少数民族生活中存在的原始信仰(自然宗教),诵念经文、咒语也是巫师举办各种祭祀仪式活动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对于藏传佛教来说,佛教经文是对佛教教义、经讲的记录,是用于佛法崇拜、颂赞的文本。佛教三宝“佛、法、僧”中的“法”,即具体体现于佛教经文。

诵经是寺院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必修的功课,也是僧人经常的、重要的修行方式。活动方式有集体诵经和个人(或两三人)诵经两种。诵经活动除了用于僧人的修行、布道之外,为信众禳灾驱魔的仪式中,也必须诵念有关的经文。

(二)诵经音乐包含的音乐形式

诵经音乐是指僧人诵念经文时使用的音乐。藏传佛教的诵经音乐,包括寺院僧侣念诵(或吟诵、吟唱)经文的声乐部分和用于伴奏的器乐部分。器乐部分包括诵经起始前、结束后和在经文段落之间停止诵念时,由器乐演奏的前奏、间奏、尾声的器乐部分,以及与诵念经文的声乐部分同步进行的节奏性、伴奏性的器乐部分。也即是说,藏传佛教的诵经音乐是指声乐为主,器乐为辅,二者密切配合而构成的宗教艺术形式。诵经音乐的声乐部分亦可称为诵经调。

元代萨迦派宗师萨迦班智达曾在他的音乐理论着述《乐论》中,指出藏族音乐包含两类,即俱生乐与缘起乐。如用于解释宗教音乐,俱生乐是指诵经音乐中的声乐部分,即诵经调;缘起乐则指宗教仪式活动中所有的器乐部分。

二、诵念经文的目的

对于中国的佛教各个支派,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都将由宗教的内心与躯体活动所产生的行为,称作“业”;将由于行为而产生的力量,称为“业力”。根据业力产生的不同方式,将“业”和“业力”分成身、语、意三类。其中,内心的意志称为“意业”,由意志所产生的躯体行动称为“身业”,由意志产生的言语称为“语业”。经书中的语言文字,乃是高僧作者的心意、思维与语言活动的结晶,其中自然带有与之相应的意业及语业的力量。为此,当读者内心关注于这些语言文字时,文字中的意业及语业的力量,就会通过读者的注意力而作用于读者的心身,由此造成不同的感受。由语业力量的加入而引起的心身变化,佛教称之为“语加持”。[1]

由于对于语加持作用及其原理的深刻认识,所以佛教尤其是佛教密宗对于经常阅诵的经论和仪轨的文字有着严格的选择与要求。

就藏传佛教而言,诵经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佛教高僧戒成和尚认为,如同体育锻炼,经常的、持久的锻炼,能够使人强健体魄;对于佛教信众而言,经常地、持久地持诵经文,可以达到个人修行的目的。[2]

三、诵经活动的时间、场合、方式、经文

(一)诵经的时间、场合

据笔者在北京高级佛学院③采访了解,藏传佛教各个教派各个寺院日常修行诵经的次数不全相同。例如格鲁派寺院大多是每昼夜之间共诵经六次,宁玛派每昼夜之间诵经八次。本教僧侣修行时,每昼夜共诵经六次。每次诵经的时间约为两小时。白昼的诵经一般是集体诵经,夜间修行多由个人诵念经文。④

僧人平时诵经的场合不拘,在经堂、佛舍、走廊,皆可见有僧人击奏鼓钹,诵念经文。人数一二人或数人不等。在寺院规定的集体活动时间,下属各经院(扎仓)的僧人将集中于本经院的主经堂里诵经。在全寺院规定的时间或重要的宗教活动时日,则全寺院各个经院的僧人全部集中于本寺主要的大经堂,参加隆重的祭祀与诵经活动。

(二)僧人修行方式与诵经方式

1.僧人的修行方式

藏传佛教僧侣的修行方式有两种,即日常修行与闭关修行(藏语称“参[can]巴”)。日常修行的方式是由僧人个体学经、诵经,或是参与集体诵经活动。闭关修行是另一种修行的方式,闭关修行期间,僧人居住于寺院后面的密室“修院”(藏语称“珠巴”)或深山岩洞之内,清净眼耳等六根,潜心修习佛法,观想、诵咒,完成规定程序。闭关修行期间,断绝会客,不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仅由其他个别僧人送去饮食,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

闭关修行的时间,有七天到二十一天的“日关”,有一个月到五六个月的“月关”,还有一到三年的“年关”。闭关修行时所处的的环境,有在不见光的暗室中修行的“黑关”,和在露天下修行的“白关”;有在室内修的“内关”,和在野外天葬场或泉水源头等处的“外关”等。

2.僧人日常修行时诵经的方式

僧人的日常修行有个人诵经或集体诵经两种方式。

藏传佛教有显宗、密宗之分科。以各教派而言,噶当派主修菩提道,不提倡学密;萨迦、噶举、宁玛等主修密法;格鲁派主张显密并举。在格鲁派寺院内,僧人往往先修显宗,后修密宗,最后达到显密双修。

修习显宗的僧人诵经时一般不使用乐器伴奏,修习密宗的僧人多使用柄鼓与钹等乐器伴奏。⑤藏传佛教寺院中修习密宗及显密双修的经院和僧人数量较多,因此我们平时访问藏传佛教寺院时,常可见到一两个僧人在个别诵经时,一边诵念,一边用柄鼓、大钹等乐器击节伴奏。

集体诵经方式是在特定的时日举行,集体性活动规模有大小之别,有的是全寺,有的是全学院或全经堂。 北京雍和宫 僧人诵经 田联韬摄

西藏松赞干布寺 僧人诵经 田联韬摄

当信徒家中有患病者或丧事等私事,即去寺院邀请僧人一二人去其家中做法事,为病人或亡人念经、祈祷、禳灾、超度。此时僧人一般携带柄鼓(或可用绳索悬挂的小鼓)、冈林、达玛如等乐器前往。

此外,在藏区各地,常可见到单个的游方僧人在村头、街边打坐诵经。笔者即多次在拉萨街头见到游方僧人坐在墙边念经,接受群众布施。僧人诵经时多使用达玛如、冈林(胫骨号)与法铃等乐器。

拉萨街头游方僧人诵经 杨民康摄

(三)诵念的经文

藏传佛教有十分丰富的经文,据多杰仁宗考察,藏传佛教在仪式活动中使用的经文内容,可分为祈祷类经文、忏悔类经文、请神类经文、发心类经文、发愿类经文等多种。这些经文分别用于不同性质的仪式之中。[3](P

8

3)

祈祷类经文是以祭祀求福为主要内容的佛经。

忏悔类经文,是为了自身和替他人所犯罪过进行忏悔而做诵经活动时使用的经文。

请神类经文是当寺院在举行法会活动迎请神佛的仪式所诵念的经文。寺院诸多的护法神与显、密各部的本尊金刚等,是法会迎请的对象。

发心类经文内容与佛教教义有关,发心也称发菩提心,即发起要求解脱苦难、往生净土或成佛的愿望。

发愿类经文,是举行法会活动时极重要的一种诵经内容。它通过诵经形式对神、佛表示敬仰的心情和表示修炼的心愿。

在寺院诵经活动中,不同内容类别的经文使用不同的诵经音调,已成为寺院诵经音乐的规律。

格桑曲杰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指出,藏文佛经经典数量浩如烟海,并非所有的经文都用诵经调吟咏、诵唱,用于诵经吟诵的仅为部分佛经经文。通常,用诵经调来吟咏、诵唱的,是经文中的重要段落。[4](P

8

9)

在藏传佛教诵念的多种经文里,有些是各个教派共同使用的,如“五大愿”,包括《贤行愿》、《慈氏愿》、《趣入菩萨行论回向品》、《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简称“对莫”)、《初终中愿》(简称“同他巴”)等。各教派僧人念诵这些经文的方式与音调大致相同,不同教派的僧人亦可一同诵唱而无障碍。但各教派也有一些自己专用的经文,不同教派的僧人不能合诵,格鲁派的《极乐愿》即为一例。⑥

据《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记载,北京雍和宫僧人每日早课,在法轮殿诵念《皈依经》、《兜率天赞》、《绿度母经》、《白度母经》、《大白伞盖经》、《五大行愿品》、《波罗密多心经》、《诸护法献供经》;每月农历初

一、十五两日,僧人诵念的经文有《大威德金刚经》、《地狱经》;农历四月十五日,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和涅盘日,举办三天千供法会,念诵《千供经》、《财宝经》、《上师供经》、《关公护法经》;十月二十五日,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辰,举办千供法会一日,诵念《千供经》、《上师供经》;每年春节,诵念《吉祥天母经》、《大威德金刚经》、《迎新年喜经》。[5](P90-

9

1)

四、诵经音乐的类别

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的声乐部分以念诵为主,但也有部分经文在诵经时含有程度不等的旋律性。即使是旋律性最弱的诵经,也不同于一般的说话或诵读,而是带有一定音调和节律的念诵。以广义的音声观念⑦来审视寺院诵经的音乐形态,有的诵经音调,只是有节奏的、略含音调的念白,接近于语言的朗诵,可称之为念诵;有些诵经音调起伏较多,略具旋律性,可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弟弟
独一无二的我
我的理想
我是个电视“迷”
我的好伙伴
“,”的妙用
日记一则
小河鱼
母爱深深
春游
放风筝
我爱我家
迎泽公园
鸽子
分析现代舞欣赏的角度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
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1)论文
有关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1)论文
舞蹈解剖学论文
论舞蹈创作中的人文精神元素
论企业并购下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变化及发展趋势(1)论文
研究经济学视野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1)论文
论舞蹈的本质及其意境
文化馆对少儿舞蹈学习的实用性
浅析企业并购下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浅析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及转变(1)论文
浅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论文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杂谈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中心思想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感悟生命──读《地下森林断想》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美文美读──《地下森林断想》教学反思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的整合构想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