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初中学生喜欢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实证统计
1.前言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一项全国性阳光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教育部副总督学杨贵仁同志明确提出:“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体,要把体育大课间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的喜欢,首先要掌握学生喜欢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因为内容和形式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最直接因素。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好地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随机抽取我校初一、初二、初三各1000人,共计3000人,进行了调查。
2.2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喜欢的大课间活动项目:
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初一年级学生喜欢的大课间活动项目,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初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大课间活动项目,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初三年级学生喜欢的大课间活动项目,排在前名的分别是:中考项目、羽毛球、篮球。三个年级学生普遍喜欢羽毛球、篮球,为何?原因有二,一是这两个项目的门槛比较低,学生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技能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玩得不亦乐乎。例如,学生不懂得羽毛球比赛规则,也不熟悉各个技术动作规格,只要把羽毛球你来我往的多回合击打,就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二是这两个项目的运动乐趣非常高,学生很容易找到乐趣。例如,不管用什么动作,学生只要把篮球投进篮筐,便可以兴奋不已,但过程又有一定的难度,这难度便成了学生积极活动的催化剂。另外,初三学生最喜欢的大课间活动项目是中考三项(50米跑、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篮球“8”字运球),不难理解,在中考压力下,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更注意活动项目的间接兴趣,即通过大课间活动,能够快速提高中考三项的成绩,争取在体育加试的时候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3.2学生喜欢的大课间活动形式:
从表2可以知道,三个年级学生对“个人兴趣为主的俱乐部式”的大课间活动形式最为喜欢,都分别达到了93.8%、97.3%、98.5%。出现这种一边倒的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学生在大课间都希望可以玩耍自己喜欢的项目。“年级为单位的统一式”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种活动形式过于死板,学生很难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班级为单位的轮换式”处在中间位置,通过项目轮换,学生可以间歇性地玩耍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对于那些班级依恋性强的学生来讲,比较欢迎。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三个年级的学生对羽毛球、篮球都比较喜欢,没有过大的差异,另外,初三年级的学生对中考三项情有独钟。
4.2建议。
4.2.2“个人兴趣为主导的俱乐部式”大课间活动形式是最为理想的,但是,这个活动形式不是所有学校都可以采用的。因为,它对学校的软件硬件条件要求都非常高,需要有充足的场地器材,以及具有一技之长的老师来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当前有些学校虽然采用了“个人兴趣为主导的俱乐部式”大课间活动形式,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场地器材和技术指导,大课间活动完全沦为了精英学生表演,大众学生观看的尴尬境网地。对于场地器材一般,专长老师数量不多的学校,可以采用 “以班级为单位的轮换式”大课间活动形式,在传统的轮换式基础上,还可以有所突破。即大部分班级进行统一的对场地器材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例如跑操,通过定期评比,表现突出的班级进行“趣味项目”活动。这时,班级内部的学生再根据个人兴趣,分项活动,有的学生打羽毛球,有的学生打篮球,有的学生打乒乓球, 等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调皮的张致豪
- 我们班的“白加黑”
- 一束野菊花
- 我的保姆
- 能干的爸爸
- 我的“黄金搭档”
- 我和我的老姐
- 可怜的小孩
- 我是谁
- 我眼中的自己
- 漂亮姐姐
- 我们班的“幽默冠亚季军”
- 我,雪一样的女孩
- 我们班的“结义三兄弟”
- 亮丽的风景线
- 邹市明职业拳击比赛防守技术分析
- 动态物理问题分析(一)
-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 在企业基层班组中,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 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 卫生文化建设要注重成果转化
- 以强军目标引领学员队建设
- 行万里路 2014年34期
- 装饰化艺术中的色彩分析
- 网球的战术体系
-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 网络人际信任研究
-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有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和信心
- 探析数学中的美
- 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及原因探究
- 《我家的园子》教学设计
- 《校园交响乐》教学设计
- 《华山的险》教学设计
- 《校园交响乐》教学设计
- 《松坊溪雪景》作者简介
- 《我家的园子》教学设计
- 《春日》教材理解
- 《绝句》教学设计
- 《春日》课文
- 《春日》教学设计
- 《松坊溪雪景》教材理解
- 《松坊溪雪景》教学设计
- 《绝句》课文
- 《华山的险》教学设计
- 《迷人的九寨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