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8
从一节网络历史课谈起
什么是网络?何为网络历史课?也许用语言很难描述,也许包括我等在内的很多人认为就是多媒体教学,就是计算机技术,就是课件等。其实,这些看法均不准确,甚至误读。很多事只有经历了,你才有些许发言权。
9月1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的活动也同样特别,值得记忆。上午,全市初中历史“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第一次专题研讨与实践活动在市区一所中学举行。虽然此前,我们这个团队进行过几次这样的研讨与交流,但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是很陌生,也并没有进入实践层面,究竟如何上课依然是未知数。
今天开课的是一位年轻教师,也是我们这个核心团队的成员之一,其综合素质较好。我们一走进教室,便发现全班学生已被分成9个小组,每组5人,面对面坐着。每张课桌上类似教材、课本、文具等什么都没有,每位学生手里只拿着一个ipad,教师也一样,电子教材等与本课有关的资源均在里面。本节课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其基本流程是教师通过事先设置的四个探究题,并将其一一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拿到任务后,在规定的时间里,利用手中的ipad与网络, 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接下来,只见每一位学生非常熟练地用自己手中的ipad,紧张而快速地完成着老师所给的问题。然后教师随机挑选若干学生将他们所做的答案上传到主机,并迅速投影于黑板前的大屏幕上。其所做答案对与错瞬间一目了然。其他学生可以就其中的疑问与困惑进行纠正与补充。接着,教师再进行矫正与指导。
不过,我们注意到,也许教师第一次开设这样的课,也许时间安排得不够恰当,导致教学最后的流程有点草草收场,下课铃响还没有完成。但若撇开这些不谈,这节课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非同一般。从某种程度说,是对以前课堂教学的一次“颠覆”,不仅是一场教学“革命”,更是一场学习“革命”。这个实验项目也仅仅从这学期才开始,而且硬件设备也是几天前才安装完成,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惊讶于学生熟练的运用,佩服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更敬佩这所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敢为人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正所谓领先一步,往往胜人一筹。也许这节课的效果不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完美,但其带来的影响必定深远。这一点单从大批媒体记者的不期而至就能判定一二。
随后,南大的教授、市电教馆的领导等先后结合今天这节网络历史课的得与失,着重谈了这个教学实验项目下一步该如何向深度推进。应该说这些发言给与会人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前进的动力。虽然一节课45分钟会很快结束,但这节课留给我们的思考也很多,如何引导学生快速查找或运用有价值的资源,如何设置一些趣味性浓,极富挑战性的探究问题,如何有效监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过程,如何对学生实施快速而有效的学习评价,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与潜能等等,这些都值得研究。也许它们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想为此思考甚至努力求解的过程就足以体现教学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今天的这节课让我大开眼界。“活到老,学到老”。这不是结论,也不是空话,而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快,稍不留神,就会陈旧过时。如不及时“充电”,说不定哪一天淘汰的就是自认为很有知识的我们。学习无止境,探索也无止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日记
- 小猫和小兔
- 做不倒翁
- 我
- 参观消防队
- 美丽的春天
- 雷锋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元宵节
- 美味的桃子
- 可爱的小狗
- 我的好朋友
- 拔河比赛
- 参观消防队
- 2012学雷锋月活动策划书
- 春雨
- 换位思考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律动教学的思考
- 浅谈古筝四大流派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 智能运输系统
- 论初中音乐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从科学的发展观谈高师钢琴教学
-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的交通监控系统
- 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初探
- 微波扩频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运用
- 我国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工作
- 论舞蹈创作如何贴近民众
- 从日本音乐史看日本音乐的发展
- 论山东筝艺
- 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心理问题
- 试析独唱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功能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5
-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7
- 《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3
-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6
-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 《赵州桥》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4
- 《盘古开天地》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
-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 《赵州桥》(教学设计)
- 《盘古开天地》教学建议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
- 《赵州桥》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