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2
谈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历史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教学语言:
一、设计生动诱人的新课导语,力求简洁和有感染力
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时,在简要复习回忆有关内容后,导语如下;“‘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个资产阶级级革命的新时代就要到来了。但是,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序幕并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意大利半岛上拉开的,而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较迟的大不列颠岛上拉开的。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这一课解开这个谜。”这就很自然地会引起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原因这一问题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比如我在讲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时,就用了这一方式。我用左胳膊当山东,右胳膊当陕北,我先把两个胳膊护在胸前,后来打开又垂下,再挺起我的胸膛,接着做了个刀插心脏然后要晕倒的姿势(表明这两地的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被粉碎,国民党所控制的中原地区就直接暴露出来,因此毛泽东当机立断,做出了“挺进中原,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的战略决策)。学生很快体会到决策的英明性,会心地笑了起来。
三、课堂小结时,语言要倾向凝练和升华
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精力与注意力的特点,迅速科学地推动教学进程。小结的语言语言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不能拖沓冗长。老师要尽量在短时间内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重难点进行突出和突破,给学生留下虎头豹尾的感觉。升华一般总是把原有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比较崇高的方向,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学习了世界史“50年代至8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经济的发展”后,要联想到当今中国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也需要这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再如从中国古代史上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过程中挖掘出生产力的发展起最根本的决定作用。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也十分丰富,课堂语言的每一字每一词还有很多讲究,要做到完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扩充眼界,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小猫
- 观察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我的蝈蝈将军
- 因为选择不同
- 养蚕
- 颐和园导游词
- 再逢中秋
- 黄山导游词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时间都去哪了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胜似亲人
- 观察豆子
-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 案件追踪
-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 《春天在这里》
-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 《春天的图画》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 《春天的雨》
- 《春天的声音》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