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4
干旱缺水趋势下灌溉农业怎样高效用水
一是充分利用灌区内的降水资源。灌溉水资源一般包括降水、地表水(库水或河水)和地下水。
以前,灌区一般注重通过修建灌溉工程尽量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对本地降水的充分利用重视不够。实际上,对一个灌区来说,直接利用降水供给作物用水,是投资省见效快的最好途径。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19万亿立方米,但目前直接为作物利用的效率很低。为了充分利用降水,灌区应在雨季前多用井灌,以便腾空地下水库容,有利于雨季补充地下水;同时,应在田间采取耕作保墒措施,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优化作物种植结构等农业措施,尽可能做到作物生长与雨热同步,提高降水利用率。
二是调整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来适应灌区的水源状况,可以发挥灌溉用水的最大效益。
因此,对灌区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首先要优化灌区内作物种植结构。在容易受旱的北方灌区,春旱缺水,但却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时期,所以北方应在满足粮食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压缩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杂粮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水稻为需水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在各引河灌区内占有相当的种植比例。
因此,在灌溉水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应下大力气压缩水稻的种植面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满足粮食生产的基本要求下,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并提高其品质,增加饲料作物、经济作物、林果、蔬菜和名优特产作物的种植比例,错开用水高峰,增加产值,是灌溉农业高效用水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西部,目前一些流域的上游地区盲目开垦,大规模发展灌溉面积,造成下游断流并大面积荒漠化,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这类地区要在留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以水定灌溉面积,超出水源承载能力的灌溉面积,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三是采用非充分灌溉制度。按照满足作物需水要求和程度,我们可将灌溉分为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两种。
充分灌溉是指水源供水充足,能够全部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此时的最优灌溉制度应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气象、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土壤墒情等,对农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使其生长条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这样既确保获得最高产量,又具有较高的水分生产率。而非充分灌溉的优化灌溉制度是在水源不足或水量有限的条件下,把有限的水量在作物间或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确保各种作物水分敏感期的用水,减少对作物水分非敏感期的供水,此时所寻求的不是单产最高,而是全灌区总产量最高或产值最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 爬山
- 与众不同的我
- 秋天的校园
- 和碘的对话
- 碘的故事
- 梧桐树
- 秋天的快乐
- 我最好的朋友
- 叶子哪去了?
- 我家的猫
- 我最喜爱的老师
- 介绍我自己
- 不速之客
- 秋天的快乐
- 日本当代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简析
-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
- 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城际轨道交通
-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
- 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设备在重庆轻轨中的应用
- “自由主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涵义
- 大国的祸与福——关于国家结构制度安排的一点随想
- 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
- 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上)
- 从运营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设计
- 公民投票:政治学的阐释
- 关于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
- 选择与规则(中)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一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案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匆匆》(两课时)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0
- 《桂林山水》教学过程设计
- 《司马光》教案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1
- 《司马光》教学设计4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9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8
- 《司马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