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江苏省生源地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江苏省生源地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9-12-09

江苏省生源地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2007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江苏省范围内实行。但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等四个主体间存在种种不利于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因素,因此,凸显出了学生对贷款信息了解不足、政府贷款审核过于简单、银行制订的还款方式单一以及个人诚信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应从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和完善信用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

关键词:生源地贷款;江苏省;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137-04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了从精英化向着大众化的方向转变。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农村学生升学乃至上重点高校人数及增长率也在不断增加。在2012年全国高考录取的新生之中,其中来自农村的生源占到了59.1%。[1]为不让任何一个学生由于贫困错过上学的机会,并充分体现国家教育的公平性,2007年国家财政部、教育部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省等五省市开展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试点工作。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在国家校园地贷款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参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探索,对于解决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大学入学难的问题,对于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江苏省生源地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贷款的信息了解不足

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问题首先可归结为学生对贷款的信息了解不足。很多学生只知道贷款是无息的,在校期间由财政支付,毕业之后自己支付,但是具体毕业之后怎么支付并不清楚,学生对违约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了解的也不多。有些学生在毕业以后没有按时支付利息进行还款,就是由于自己对还款的方法不了解,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出现了非主观违约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感觉自己什么时候还款都可以,自己还款晚就是多付一些利息这样简单,而对于由于毕业生晚还款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不了解,这也是导致一些人逾期还款,甚至是不还款的关键。

(二)政府贷款审核过于简单

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生源地助学贷款是针对“经济困难”这样的家庭的学生所提供的,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审核是大学生能否获得贷款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对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实施的过程中,贷款是“应贷尽贷”,不过在实践中对困难学生进行认定十分的困难,并且工作量也较大,相关工作人员的人力不足,加上申请的学生认定的时间段都集中在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各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在审核认定学生贫困情况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贫困证明”的方式进行,也就是通过村委会以及乡镇政府等出具书面的贫困证明为标准,将持有这样的证明的学生就认定为是贫困学生。而村委会以及乡镇政府民政部门对于总量方面没有进行要求,在认定的标准制定方面,也没有进行明确,加上这样的机构其不承担放贷的任务,承担的责任也就较少,甚至不承担任何责任。加上中国的传统乡土情结的影响,这就使基层的村委会以及乡镇民政部门都为了对本区域内的学生利益进行保护,还将发放贷款作为一种福利为村民进行分配,造成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申请学生都可以得到证明。而在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审查”实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审查,这就导致了在进行贷款申请的过程中,能够证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最关键、最重要的证明材料的可信度也大大降低。很多地区出现了与乡镇以及村委会的领导关系好的村民就可以很轻松的获得贫困证明,而那些与领导关系不好的村民想要获得贫困证明都十分困难;甚至还出现了实际中获得贫困证明的村民并非是真正家庭困难的村民,而是那些在村中生活水平并不差,而且是有一定的权势的人。[2]

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的过程中,资助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落实体系落实到大学生中特定的个体形式以及为大学生发放的贷款金额的合理性。如果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准确性不高,就会直接影响到资助的公平性,使教育公平受到影响,对社会公平的心理基础造成严重伤害。一方面由于中国受到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制约,高校对学生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做出准确的判定还存在困难。在中国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是真正困难的学生,而真正困难的学生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获得国家的助学贷款资助。

因此贫困生界定不清、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给金融机构办理助学贷款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也影响我们资助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对于贫困生界定不清的问题,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让那些不符合贷款标准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获得贷款,也让一些开具贫困证明的人能够从中获利。

(三)银行制定的还款方式单一

美国学者布鲁斯・约翰斯通在《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中提出了著名的“成本分担”理论。[3]这一理论建立在“利益获得原则”与“能力支付原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的,对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其中,“利益获得原则”是针对高等教育的获得的利益与教育成本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如果高等教育的投入的成本高,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二者之间是正比的关系。“能力支付原则”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其应当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分担一部分的教育成本,其是指支付能力越低的人,其负担的教育成本应当越小。布鲁斯・约翰斯通表示,高等教育的成本包括多个方面,而各种高等教育的成本,不应当是一方面单独承担,而是应该由学生家长、学生本人、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慈善机构等共同承担。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要是将教育的费用专业到学生以及学生所在家庭中,打破传统高等教育经费是政府负担的状态。在进行教育成本的负担过程中,可以选择通过过去收入剩余,现在的收入,甚至是未来获得的收入进行负担。 生源地助学贷款自学生毕业起学生就开始进入还款期,但是前三年只需要负担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利息部分,并不需要偿还本金,宽限期的贷款利息按照国家基准利息计算。在每年扣息前的五个工作日内,把所需还款的账款打入指定的账户,在宽限时间以后,按照等额本金方式进行分期偿还贷款本息。对于获得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在就读的时间内,其获得的贷款利息是由财政贴付,不过根据学生就读院校的不同,在进行贴息的过程中,是省财政贴息,还是国家财政与省财政共同贴息是有区别的。学生如果就读的是江苏省属院校,所有的贴息都是江苏省财政支付的;而申请贷款的学生就读的是中央部属院校,利息是由中央财政与江苏省财政共同支付的,二者均承担50%。对于能较快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还可以勉强偿还利息,对于工作没有落实的学生来说,贷款的利息只能向家里要,或者拖欠着。而对于当前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在大学毕业以后短期内找到满意的工作十分困难,即使是工作了工资也十分低,在这个时期还要负担贷款利息这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这种先紧后松的单一的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不利于根据学生的收入状况和经济状况偿还贷款。湘潭大学的罗和安校长认为,在就业总体情况不甚良好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并不能很顺利地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会有一段不稳定的时间。尤其是在中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聚集了很多未就业的大学生,他们就是新闻报道中的“北漂”、“海漂”一族,他们的收入较为低下,也十分不稳定,甚至是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无法满足。而在这个情况下催促他们偿还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中国目前国家助学贷款采取单一的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更是加大了毕业生们在大学毕业的起初几年还款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对助学贷款资助体系的期限以及还款的方式进行调整,给大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毕业以后不必为了快速还贷而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是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按照自己想想法去努力,并且为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努力。

(四)个人诚信体系不健全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个人诚信体系还不够健全,致使部分获贷学生的诚信度也大打折扣。一些学生还没有真正的走上社会,所以他们对不诚信的不良后果还没有深刻的体会。他们只会在打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网站,看见出现的一个滚动的方块,里面提示他们的贷款、还款情况已经记录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里。如果点击才会跳出违约会有不良诚信记录,影响个人以后的信用卡、车贷、房贷的办理这样的通知。

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办理的时候仅仅是想着解决当前的求学资金的问题,对于以后还款问题并没有进行了解,还有些学生感觉,先解决了求学的问题,等到毕业以后还款可以很轻松,他们没有意识到当前就业的严峻性;还有一些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约还款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一些学生根本不了解如果违约还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有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时候还会有大家都不还款自己要是还款还会吃亏的心理,所以导致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后,很多学生都不还款的现象。这样在没有完善信用约束机制的约束下,就出现了很高的违约还款率。后期虽然对违约还款情况进行了提交个人征信系统的规定,但是也只是针对恶性拖欠情况实施的,这种事后的弥补,往往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政府以及学校等多方面对这方面的内容给予重视,完善外部环境,健全学生信用档案制度,对违约还款的危害等进行宣传,提高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还款意识。通过使学生对违约还款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解,并且提高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让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能积极主动的还款,这一点十分重要。

二、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问题凸显的原因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

江苏省政府对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从资金到宣传方面都给予了支持,希望能够使助学贷款得到有效的落实,解决更多学生求学过程之中的经济问题。不过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之中,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覆盖面积仍然不足。此外,政府的相关宣传工作也不够到位。已有的宣传内容过于粗略,除了高校举行过有针对性地的讲座和宣传活动外,金融机构往往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执行并不很重视,这自然也就影响了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效果。更主要的是学生的贷款基本上是由贷款学生的父母一手操办的,学生参与的比较少,他们到办理现场只是签个字,对助学贷款知之甚少。学生对这方面的不了解,导致在还款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银行对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虽然给予了支持,不过也表示许多的无奈。生源地助学贷款银行得到的收益少,并且还会承担较大的风险,所以很多银行实际上不愿意参与到这样的业务之中。银行表示发放的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回收效率也不是很高,多数生源地助学贷款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有些连最基本的利息都无法得到回收。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更换了联系方式,找到家人,家人也是推三阻四,导致追款十分困难,甚至无法追回欠款,给银行带来损失。当然银行也没有针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完善的追缴方案,这也使贷款的偿还以及追款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三)高校方面的原因

高校认为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很多学生求学所遇到的困难,是一种十分不错的选择。不过高校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日后还款工作都没有给予关注,很多高校都表示平时对学生的课业教学工作都十分繁忙,所以对这方面并没有给予关注。而且有60%以上的高校,都不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不会向学生进行助学贷款的相关介绍,尤其是对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介绍以及还款细则等方面,高校都是一种不予重视的态度,这也导致了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之中会遇到影响,无法顺利展开。虽然有些高校在学生毕业以后也会帮助银行进行贷款的追缴,不过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在这方面并没有专人进行,只是各院系的教师进行代为催缴,而有些学生更换联系方式以后,高校也无能为力。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广大学生在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时缺乏贷款消费意识、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错误地将国家不让任何一个学生由于贫困失学的宣传作为了国家教育贷款就是国家对贫困生的补助。虽然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贫困学生由于经济问题无法上学的关键,不过其也是一种商业性质的借贷行为,其实质仍然是一种商业性借贷,而这一点很多大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有些大学生感觉自己毕业以后的流动性较大,在校时候留下的地址很容易方式变更,这样银行也就无法与自己进行联系了,就是自己不进行助学贷款的偿还,银行或者是学校也无法要债,最后这样的欠款也就会彻底销账。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不单单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还款积极性有影响,而且如果学生长期这样,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还款积极性,进而使中国社会的信用度降低。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当前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进行展开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为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保障。

三、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在贷款中的主导作用

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是政府主导的一种信用贷款机制;中央和省级政府设立相应的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专项基金,与负责具体放贷的国家开发银行共同承担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筹集,同时中央和省级政府还为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进行贴息,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担保机制。[4]因此,在生源地助学贷款整个实施过程中,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到具体过程的监督,各级政府都应该承担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然而,调查结果却表明:政府的主导地位还不够明确,其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以及实际实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强化政府在此类贷款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应当在财政补贴上加大力度。政府应关注到:银行的积极参与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能够更好的展开,并且落实到实处的关键。在进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服务展开的过程中,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得不到保障,其得到的收益是一种未来收益,并且是一种或有或无的收益。而为了得到这些收益,银行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在这项业务展开的过程中,银行面对的风险要远远的大于收益。而且,当前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展开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还款约束处于零的状态,如果学生有恶意拖欠贷款的现象,银行就要增加成本进行催缴,如果催缴仍然不能回收欠款的话,银行就只能自行承担损失。这种权责不对称使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如果政府能在财政补贴上加大力度,可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参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其次,进一步完善政府关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运行模式。一是向源头延伸:即在初高中阶段就对贫困学生进行摸底和建档,这不仅有利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贫困生情况的排查和做好相应的资助工作,能够将申请助学贷款的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可以得到助学贷款;而那些本来就不属于国家助学贷款范围的学生可以被剔除,使助学贷款的资金能够真正应用到贫困学生身上。二是向尾端延伸,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展开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招聘贷款学生的用人单位,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使个人的信用可以作为个人资料的一项。这样就可以逐步建立全社会的信用制度,也就可以增加还款的主观积极性,银行的风险也就自然会减低。在这个模式之中,用人单位形式上起了一种催促积极还贷的作用,因此可以首先小范围的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始试点施行,探索经验,进而为全面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一方面能够促进大学生快速还款,一方面也能够使用人单位对所用人才的信用情况进行了解,使用人单位招聘到更加优秀的人才。只有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促进助学贷款还款的保证机制,才能使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展开的过程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好评。

再者,政府还应切实解决好贫困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有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贷款以后,其并非不愿意进行还款,而是受自身各种现实条件所限。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其工作还没有得到落实,家庭经济也十分的困难,因此贷款的金额虽然不多,年利率也十分低,但偿还起来非常困难。在违约还款的大学生之中,其有很多都是由于自己在毕业以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自身不具备还款的能力,所以没有如期进行还款。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江苏省的高校毕业在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解决给予高度的重视。这里建议地方政府要对贫困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企业加大贫困高校毕业生接收力度或是健全公益性岗位招聘制度。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的还款能力。

(二)采取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

在进行还款方面,当前所采用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定额的还款方式。因此在进行还款方面应当增加更多的还款方式,将还款变得更加的灵活多样。定额还款的方式,其虽然对银行的利益是一种保障,不过过于死板的还款方式,让很多大学生感觉到压力过大,贷款偿还工作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的困难。为解决这一不足,我们可以在定额还款的基础上,增加递增、递减等还款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还款的时候有多种还款方式进行选择,而且大学生的还款压力下降以后,他们能够将精力投入到自己想要从事的事业中。如果他们在事业中的表现更好,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对还款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促进。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提前还款。如对于提前还款或者是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优惠。此外,也可以通过比例的还款方式进行还款,根据大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实际工作以及工资情况,让大学生每月还款工资的一定比例,在制定还款比例的时候,只要保证比例合理,就可以让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还款积极性。

在笔者看来,中国可以仿效英国采取“按收入比例还款”的方式。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就意识到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非常注重对于高等教育学生的资助。在1997年,英国实施了助学贷款超额收入固定比例还款这一制度,一是规定了用于偿还贷款的收入是高于还款底线的部分,年收入低于15 000英镑的毕业生不需要偿还贷款;二是规定了超额收入按照固定的比例还款,即高于年收入15 000英镑的收入部分要征收9%用于偿还助学贷款。英国大学生贷款的本金来自政府,申请的学生可以普遍获得,无需提供“贫困证明”。而且英国的贷款利率较低,还款年限较长的低收入毕业生无需承受利率的巨大负担,这是英国政府对于低收入群体的一种隐性资助。现行的还款底线是年收入21 000英镑,这个还款底线的确定是根据英国大学学费的高低进行确定的。过去英国的还款底线是每年收入15 000英镑,不过在2012年英国大学学费上涨,就提高了贷款的还款门槛,将其提高到年收入2 1000英镑。[5] 目前,中国正处于高等教育财政制度调整的关键时期,要从一个主要由政府负担的体制转向由家庭、学生、社会、私人捐赠等共同分担的模式。在这个转变时期所面对的机遇更多,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与挑战。与此同时,政府负担的方式也从直接拨款给高等教育机构部分转向 “学生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补助、减免为一体“的资助体系,这是市场经济体制在高等教育投资领域的表现之一。在此背景下,生源地助学贷款采用“按收入比例还款型”模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这样的还款方式灵活性更高,也可以降低大学生的还款压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不让大学毕业生由于还款压力过大从事一些没有意义的工作,仅仅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大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学毕业以后快速的进入到自己想要的社会角色之中,这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信用体制

虽然据《关于江苏省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人个征信系统的公告》显示,江苏省各年度的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违约数据已被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在12年3月报送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但广大家长与学生对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理解和支持,仍然是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变量因素。由于学生以及家长对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认识存在差异,这就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落实,有些家长以及学生都心存侥幸,认为这是国家对贫困学生提供的帮助,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不进行偿还,而且就算是学生不偿还也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这样错误的认识,直接的影响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

鉴于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切实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关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如借款办理、信息查询、本息测算、逾期处理、还款办理等内容)的宣传力度。在宣传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宣传普及,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农村困难家庭及学子知晓这一政策。

此外,政府和高校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建立健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诚信体制。在具体的操作上,政府应对公民个人信用档案的全过程管理,通过与银行的联动,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个人信用记录的动态记录与跟踪,建立覆盖所有公民的信用档案,为单位和个人开放特定权限以方便查询,使得社会约束和监督个人诚信行为,失信将影响个人交往和发展,提高诚信行为的自觉性。这将会提高全民的诚信度,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信用的关注,并且能够在毕业以后自觉的主动还款。[11]高校作为生源地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应当首先建立在校大学生信用体系,为在校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构建自觉维护诚信的好生态。譬如在年度评价或是评优时加入个人诚信的考核指标,实行不讲诚信行为者一票否决制;在日常学生活动开展中,应注重学生自我诚信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成立诚信教育有关的学生社团或是学生组织,鼓励每一名大学生都参与诚信文化的宣传;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诚信还款回收的宣传,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诚信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从而在学校中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维护诚信的良好氛围。其次,高校还应重点加强大学生信用观念教育和金融知识教育,在课堂中增加理财课程,把信用教育纳入其中,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与信用意识得到提高,让学生充分知晓个人信用状况与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维持个人良好信用状况十分重要。

总的来说,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深入实施是生源地助学贷款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保障。诚信体系建设既需要国家在宏观的社会层面进行设计与推广,也需要学校、金融机构、媒体以及用人单位在实践中的参与和重视。生源地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还款教育也需要从宏观把握和细节实施等多方面进行统筹:既要发挥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作用,又要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既要通过引导广大获贷大学生加强道德自我约束,也要完善以征信体制为核心的他律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持续改良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促进生源地贷款的良性循环发展,进而为更多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焦 新.逐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3-06-01(1).

[2] 张 博,曹立砥,孔难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5).

[3] Johnstone.B.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ance,sweden,and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the college board,1986.

[4] 邱晓玲.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四位一体”的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

[5] 刘丽芳.“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学生贷款:国际模式与中国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6] 陈玲玲.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抢劫犯的儿子和他乞讨的妈妈
母亲伴我成长
革旧
回味乌镇
关于张思德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她变了
两面性惩罚
毅力
高大的杨树
流泪的午餐
我的爸爸
My friend(我的朋友)
我和妈妈的故事
两级分化 2013年9期
血骨骷髅 2013年9期
妈妈的熊 2013年8期
换头危机 2013年9期
亡者轨迹 2013年9期
等你说爱我
择日而亡 2013年8期
疯狂的手骨
养魂日记 2013年9期
一个小孩 2013年9期
玉童来报道
背后的掌印
别睡二号床
幽冥寝室 2013年9期
有奖征联 2013年6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蜘蛛》《猫的天堂》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实践活动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活动教案:汉字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晏子使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