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系统化外语教育模式下的有效迁移

系统化外语教育模式下的有效迁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9-12-09

系统化外语教育模式下的有效迁移

【摘 要】 本文借助于国内外研究基础和理论,通过对外语教育与学习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外语教育的系统化模式板块结构以及对教育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在系统化模式下如何实现外语学习的有效迁移问题。

【关键词】 系统化;外语教育;教育模式;有效迁移

一、引言

外语教学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对于外语教学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如何教与如何学联系紧密。外语教学研究者、外语教师对学生和学习过程的不同理解,会制定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而教学过程又是实现教学思想和目标,体现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载体。因此,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一样重要。

学习外语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英国哲学家Austin在“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书中首先探讨了语言系统化使用问题,[1]并立即引发了大量哲学论述。随后的语言学家不断地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为系统化外语教学寻找到基本理论根据。系统化外语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外语教学的过程就是两者合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还受国家语言政策、各高校不同理念不同硬软件投资、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课内外不同的教学实践语言实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外语教育过程应强调系统化全局观念,充分发挥系统内各要素协调作用,以促进语言学习中正迁移的产生,实现系统最优化,使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2]

二、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系统化问题

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系统化是以科学的外语教学政策地制定为基础、以恰当地反映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为保障、以科学系统地教材编写及多样化的评估体系为支撑、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促进正迁移发生的教学方法为目标的立体系统工程。该系统包括课内外语教学、课外语言实践等一级要素,而每个一级要素又下设多层次的子要素。系统化外语教育模式图如下所示:

作为系统化外语教育模式中的核心人物,教师可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去呈现教学内容和信息,并利用学生既有经验达到有效的正迁移。例如课内可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和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采用因材施教、分级教学、注重分析、概括等能力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课外确保学生的时间投入,提供图书、音像、网络等硬件保障,加大专题讲座、各类比赛、英语角等软环境的建设。这些系统化措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进而产生有效的语言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得到培养,促进了语言迁移的产生。学习实践中产生的语言迁移现象实际上是系统化教育模式下的有效语言输出。

三、有效迁移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习者以先前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社会文化互动习得到的。心理学中把这种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产生的影响称之为迁移。事实上新获取的知识技能也使学习者对已有知识技能产生新的认识,因此迁移具有双向性,既新旧学习是互相影响的。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促进或是积极的影响被称之为正迁移,反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或是消极的影响被称之为负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一种揭示新旧知识共同本质的过程。它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3]

迁移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产生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符号性图式理论、产生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与情境性理论等大量相关研究。[4]

外语教学中研究迁移及促成迁移的有效条件目的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消除负迁移的干扰。

系统化外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有利条件最大可能的产生正迁移并降低负迁移,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框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是所有外语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求学生拓宽知识面,积累背景知识。这将有利于正迁移的产生。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还应该提供充足的与学科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框架。另外采用听,说,读,写等各种手段加强学生对专业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使学生将语言基础与专业知识完美结合。

第二是提高学生学习目的语文化的意识。教师应帮助学生不仅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历史、习俗和民族思维方式更要使学生知道他们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差异及这种差异在语言中的反映。[5]这样可有效地避免因汉语负迁移产生的chinglish,使学生的表达更加地道符合英语习惯,同时避免了文化心理差异产生的尴尬话题。另外,教师还应该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去创设目的语情境或氛围,使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活动中主动、自如地使用语言。例如采用英语角,角色扮演或是各种合作性学习。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协助者、指导者而非掌控者。这种民主、友好和零威胁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迁移的产生。

四、知识的概括化、系统化教育与有效迁移的关系

目前知识迁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尤其是传统迁移理论中的经验类化(概括化)说影响深远。迁移理论中的概括化原理是由贾德提出。他认为迁移的实质是学习者将新旧知识中的共同原理与法则进行概括化的结果。[6]这样在学习旧知识中所获得的一般原理法则,特点规律可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中产生迁移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就科学的解释了为什么有过第一外语学习经历与经验的人学习第二甚至第三外语时比没有第一外语学习经历的学习者更容易学好。

知识的迁移与概括化能力相互关联。前者有赖于后者,而后者又是在知识的学习或不断迁移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系统化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旧知识或以往的习得进行总结概括,有效地将新旧知识中共同的部分结合起来,使之纳入一定的系统之中,使正迁移更多地出现在外语学习中。

通过对系统化外语教育中迁移的有效条件的分析,发现外语教育这个大系统中每一个要素都对语言迁移产生影响和作用。作为外语教育的实践者,外语教师应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7]另外还应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机会使用认知,元认知,交际,情感等学习策略,利用支架式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内容。通过将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与学习策略有效结合,达到知识正迁移的效果,使英语学习者能够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Austin,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London:Longman,1962.

[2] 李金玲,暴丽颖.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水平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3)92-93.

[3] 周慧芳.迁移理论与英语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164-165.

[4]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5] 汪利和.外语学习中的迁移有效条件生成[J].铁道师范学院学报,1999(16)3.79-81.

[6] 周慧芳.迁移理论与英语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164-165.

[7] 彭丽.迁移理论的运用与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相关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2.57-6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二)
师生之间
笑对挫折
挨饿记
难忘的校园
倾听小溪的心声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五)
老师的……
难忘的友谊
观《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有感
我不再马虎
我的家乡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三)
我们的副班主任
我有双隐形的翅膀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谨防传统文化的“山寨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公民道德的有机融合
浅议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吸取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从《与梦相约》谈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国家犯罪的犯罪形态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和思维特点对中国英语的影响
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刑法论文(1)
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抢劫本人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不以抢劫论刑法论文(1)
浅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小松鼠找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词语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15
《小松鼠找花生》词语造句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16
《雪地里的小画家》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小松鼠找花生》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5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7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6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后记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1
《小松鼠找花生》相关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