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阅读感知下学生习作思维历练的策略浅释

基于阅读感知下学生习作思维历练的策略浅释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9-12-10

基于阅读感知下学生习作思维历练的策略浅释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一“范例”所承载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感知、历练文本语言提供了扎实的认知平台,另一方面则是向学生展现了习作表达的榜样性力量,为学生实践模仿、练笔表达奠定了基础。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彰显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引领学生以阅读方式提升习作思维。进入中高年级之后,说理文开始粉墨登场,其典型的素材选择、严密的表达思维、精准的遣词造句,都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笔者就以《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说理文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洞察写作秘码,让习作思维更加缜密

小学阶段的说理文基本都采用了事例论证的方式,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但不同年级,说理文中事例选择的视角、运用的策略都有着较大的不同,尤其是作者处理素材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的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说理文的事例入手,探寻作者利用素材进行写作的密码。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运用了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爱迪生获得一千多种发明专利和齐白石一日三练的事例进行论证,严密地论证了课文的中心论点: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为此,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板块:其一,在比照中求同探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三个事例,并总结提炼出事例中的相同之处,引导学生以“怎样写”的视角关注文本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正是紧扣事例中“目标专一锲而不舍才最终取得巨大成果”这一共性特点,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创作,与一般记叙文围绕细节展开深入描写不同,将学生的思维从沉浸文本内容转向作者写作思路上;其二,在Ρ戎蟹⑾置孛睿鹤髡咴谛鹗隽巳个事例之后,再统一进行论述。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谈礼貌》一文中的三个事例,引领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像《谈礼貌》一样针对每个事例都进行论述,而是在三个事例之后进行统一论述呢?在思考后,学生发现《谈礼貌》中三个事例是从不同的侧面展开,有分论述的必要;而这篇课文中的三个事例用意、维度基本相同,如果分开论述就显得重复,无实际意义。

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紧扣说理文写作中事例论证的特点,不仅引领学生感受了事例选择的典型价值、处理原则,更让学生认识到紧扣事例展开论述的方式,有效历练了学生严谨的表达思维。

二、促进深度思辨,让习作思维富于灵动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中心论点可谓是耳熟能详,作者更是从太极洞内的景观出发,通过设置追问、名人事例进行论证,使得原本就奉为经典的真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与认可。学生在原有认知思维之下,更是少有独立的思考意识,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怀疑意识和批判精神了。这种缺乏独立思维意识的状态,其实并不是阅读教学所期待的。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其他维度的资料,引领学生展开思辨历练。

如在教学三个事例之后,教师可以相机拓展这样的故事:晋朝文学家左思年少时,曾经主攻书法,而后又转为弹琴,不可谓不努力,但遗憾的是都成绩平平。他的父亲都对他失去了信心,对朋友说自己的儿子天资平庸,甚至还不如我。但左思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后来转攻文学,终于做出了一番成就,创作了“洛阳纸贵”的《三都赋》。教师在组织学生快速阅读了这个事例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读了这个事例,再看看课文中的三个事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理解呢?在交流分享之后,教师引领学生继续向思维的深处漫溯:为什么左思在学习书法和弹琴时成绩平平,而到学习文学时却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呢?从而让学生洞察这一案例之于文本中事例的独特之处。最后,教师引发学生的认知探讨:这样的例子究竟能不能运用到课文中,成为论证中心论点的一个事例呢?

如此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借助不同维度和视角的事例引发学生认知思维的深刻和全面,让学生树立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思考的意识。

三、搭建实践磁场,让习作思维引发质变

表达能力的历练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以实实在在地阅读感知为基石。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有所发现之际,为他们创设浓郁的实践运用磁场,引领学生以课内学习所得进行创造性改编,对说理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活学活用。

在文章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景出发提炼一个相对契合的观点,比如能够深入广泛阅读的学生,学习成绩一定非常优异。教师将其作为中心论点,并思考:如果将这一观点写成一篇课文,我们应该怎样来安排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为了更好地论证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运用哪些事例展开描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单元中《诺贝尔》一文,先让学生思考:为了展现诺贝尔的精神,作者分别从哪些维度展开了细致描写?这与说理文中的事例描写有着怎样的不同?组织学生以说理文事例的创作标准,尝试将这篇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细节剔除,突出人物的核心事件和内涵,模仿课文中运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人物的事例,并在最后写上一句契合事例中心的议论,并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个改编的语段,可以替换课文中的哪个事例?借以历练学生文本整体关照的思维能力。

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明晰了说理文结构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在融合了感知理解、概括提炼、深度思维之后,强化了言语能力和思维意识的共融共通,对于后续阅读相似的文本提供了方法的支撑。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表达能力,教材中的文本就是历练学生这一核心能力的重要资源。我们需要深入解读教材,用好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载体,更是历练学生表达素养的资源。我们应该遵循“写从读中来”的原则,让学生在基于阅读的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笑对挫折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五)
我有双隐形的翅膀
师生之间
挨饿记
倾听小溪的心声
难忘的友谊
观《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有感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二)
我的家乡
难忘的校园
老师的……
我不再马虎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三)
我们的副班主任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的精魂
传统教师文化的病理现象及现代教师文化构建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影响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践行传统文化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刑法论文(1)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
论现代娱乐传播的传统文化语境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小松鼠找花生》识字写字教学建议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10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建议
《小松鼠找花生》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6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词语造句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1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快乐练习:综合练习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杂谈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7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点评
《小松鼠找花生》课堂实录
《小松鼠找花生》对教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