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4
旱作节水主要农艺措施
我省近年年降水在640mm左右,且降水量的60--70%集中在夏季,素有"十年九旱"、春旱接秋旱之称。我省1亿亩耕地中有4000多万亩无水浇条件的旱地,这些旱地,由于干旱和降雨的分配不均,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已成为我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在这些地区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对提高抵御干旱的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旱作节水技术的推广,现将我省各地旱作节水主要农艺措施收集汇总如下,供工作中参考。
(一)土壤耕作抗旱节水技术
1、深松、深耕、浅耕相结合措施
深松、深耕可以加深耕作层,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生长环境,更好的接纳和利用降水,使土壤耕层变成良好的"土壤水库"。在土壤深厚的地区,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深松浅耕相结合的耕作方法:既每三年深松一次,深度一般25--30厘米,期间采用浅耕。无深松条件的要进行深耕,在深度掌握上,秋耕宜深,春、夏宜浅;初耕(第一次耕)宜深,转地(第二次耕)宜浅。这是因为秋耕以后,土壤风化时间长,即使耕得深一些,翻上的生土多一些,经过一冬春的风化,生土也能变成熟土,所以"秋耕宜深"。而春耕或夏耕后,紧接着就要播种,土壤风化的时间短,如果耕得太深,翻上的生土太多,来不及熟化,对作物反而有害,所以春、夏耕宜浅。初耕如不深耕,就不能创造深厚肥沃的耕作层,所以有耕不深,地不熟之说,但是转地(第二次耕)如果超过了初耕的深度,就会翻上大量生土,影响作物生长。要提高耕作质量,耕深耙细,做到旱亦保泽。在时间安排上,以秋耕为主,春耕为辅。
采用深松浅耕法,动土量少,土壤水分、养分损失少,加之深松不翻动土壤,不打乱土层,既免去了耕后的整地作业,又保持了耕层土壤"上肥下瘦"的自然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实行少耕,又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对山区旱薄地在深松、深翻的基础上,要注意不要打乱活土层和多使有机肥,确保土地平整,以便蓄存更多的降水。
2、垄作与覆膜结合措施
目前,我省垄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垄种植,即沟距67-80厘米,垄高10-12厘米,沟底宽20--27厘米,沟内种2-3行小麦,垄背套种2行花生或l行甘薯(玉米);另一种是小垄种植,即沟距40--45厘米,沟深12厘米,沟宽16厘米,沟内种1行小麦,垄背套1行花生。尤其是在土层薄、土壤养分贫瘠的山丘旱地,采用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有突出的增产效果,一般比常规翻耕增产50%以上,有的增产1倍以上。有条件的若配以地膜覆盖增产效果会更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十年后的我
- 生日
- 小草的自述
- 读《海伦.凯勒传》有感
- “十.一”见闻--参观科技馆
-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 医生阿姨,我想对您说
- 美丽的梦
- 月亮湾里的故事
- 我的爸爸
- 选择
- “十.一”见闻
- 我的奶奶
- 一件难忘的事
- 放风筝
- 谈提高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意识水平促进职业性格的形成
-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 关于课程生态观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 关于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 教师角色与教育改革
- 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
- 关于搞好实习工作提高实习质量
-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 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 论信息社会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 直面过度教育
- 对工科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 论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 《夜莺的歌声》教学片段
- 《夜莺的歌声》:紧扣“歌”字读课文
- 《夜莺的歌声》综合资料
- 《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
-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二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八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六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一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七
- 《蝙蝠和雷达》说课设计
- 《蝙蝠和雷达》
- 《夜莺的歌声》教学建议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