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农村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等级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等级能力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1-09

浅谈农村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等级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回顾一直以来的农村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模式僵化,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没有灵气。改变这种现象成了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对写作教学作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后,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等级能力培养的观点,文中对培养等级能力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概括。

【关键词】写作;等级能力;观察;感悟;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03-02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习惯按既定的路子进行,怎样分析材料、怎样立意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组织、如何选材,如何结尾等等,讲得有板有眼,还让学生严格地按照这一程式写作,于是,一篇篇众口一词、拿腔作调的文章就这样产生了。这种僵化的模式将学生的灵气磨尽,棱角磨平,乐氐匾种屏搜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了学生太多的时间,使他们读的书少之又少,加上缺乏对生活的真体验、真感受,学生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真情实感,没了灵气和活力,彷佛褪尽了华美色彩的布匹,令人不屑入目。那么,怎样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而出来的产品又能让人赏心悦目呢?我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等级能力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养成要靠在实践中加以培养和训练。依我之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教材为蓝本。语文教材作为教育影响的主要媒体,荟萃了名家名篇,他们必然要打上作家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和情感特征,因此准确地“译解”和有意识地强化观察教学,有助于学生体悟观察效用,学会观察方法,了解观察对写作的意义,提高观察的自觉性。

2.与思考相同步。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感受,总与思考相伴随的。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当外界的视觉信息通过眼睛转换成电脉冲输入大脑,大脑就开始了对信息(包括图形、文字、符号、物体、色彩等)的识别、比较、辨认、匹配。这一信息处理过程就是思考。可以说,依凭于观察,思考才能活跃、高效;结合着思考,观察才能深入、完备。没有思考,没有对认知对象的理性透视,就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把握事物间的联系,那些分散、孤立的观察材料就难以组装起来。所以观察之余,一定要诱发主体积极思考。试想,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荷花淀》对白洋淀风光的展示,《愚溪诗序》对愚溪景致的刻绘,哪一样不是作者“求思之深”、智慧创造的结果。观察与思考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同步运作,才能远“走”高“飞”。

3.以方法为导向。对于观察来说,方法是工具和手段,是通达知识彼岸的“桥”和“船”。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无数学习实践也表明: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所以,教会学生掌握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他们独立的观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达此目的,就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如比较观察法,远近观察法,动静观察法,总分观察法,顺序观察法,移步观察法,定点观察法等。然后结合课文教学和实际观察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观察演练,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这些方法的认识与掌握。以观察树木为例,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总分观察法,先总观树形的轮廓状貌,再按照一定的序列观察枝、干、叶、皮的西部特征,从而优化观察思路,提高观察实效。也可以运用比较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木的形态、枝干、叶片、皮色、花果和生长习性的差异,从而养成准确、细腻的观察品格,见人之所未见,察人之所未察,形成独到的发现。这样联系观察,散点透视,无疑将有益于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启迪他们的观察思路,使观察获得系统、全面、深入的高品位和高质量。

4.以训练为手段。观察作为获取材料的手段和来源,远不是写作教学的目的和终结,所以观察、思考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写作训练的实际过程中去,对材料进行“包装”,“给思想穿上外衣”。训练伊始,要循序渐进,可按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梯次进行,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和观察片断,即用简洁的笔墨整合观察材料,写成新鲜、活泼、充实、生动的短文。要先从一场一景一人的单项训练开始,如写一件器物,一件工艺品,或写山水日月等自然景观,也可以写班上同学的肖像素描。我曾让学生描写班上任意一位同学的性格,要求是细致观察,准确捕捉,简洁表现,完成后在班上讲评并请其他学生猜测被写的学生,这一项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得学生有话可写,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然后渐次过渡到写多物多景多人的综合训练,如写一个商场,一所剧院,一座新型建筑,一个群体场面等。为此,在学校举行百年校庆庆祝大会时,我要求学生描写各个部门的工作状况,要求仍然是细致观察,准确捕捉,简洁表现,学生对此项训练都表现得很投入很积极。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健地向前推进。要鼓励学生勤奋练习,持之以恒,这样日积月累,拾级而上,材料日渐其多,笔墨日渐纯熟,思路日渐洒脱,久而久之才能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观察与练习的效益和作用,提高写作的兴趣和热情,逐步进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自由王国。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要比写出观察的结果难很多。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一见到作文题就有跃跃欲试的激情。教师如果能抓住这种欲望,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我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的话题作文训练外,还安排一定量的课外练笔,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并在课堂上讲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百来字也不嫌少,尽兴写来,随意而止。要求只有一个:写出自己从生活中得来的东西。通过写随笔,学生渐渐养成了感受生活继而感悟生活的兴趣和能力。刚开始,学生们都写得比较简单,但随着视界的不断扩大,他们从身边写开去,从写班级的小事风波、家庭的五味杂感,进而写到人生的起伏、社会的变迁,内容越来越丰富,万事万物都在学生的笔端跳跃、升华。就这样,通过写随笔,学生变得有话可写,且写出来的东西真是生动。

写作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少给学生束缚,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真实的感悟表达出来。感悟能力强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而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1.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它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未必有益》、《卫生所不卫生》等。

2.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养成,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首先,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同时更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方法。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作文创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3).

[2]周晓娟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6).

[3]张珂 《中学教学参考》,2010(18):27-2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在规则面前我犹豫了
夏之诉说
我学会了一笔画“回头鸟”
雪,我爱你
挚友
我和我的长颈鹿朋友
真诚的友谊
思绪
我长大了
谁说我们差?
二十年后的我
别等
夕阳
我和妈妈都七岁的时候
怎么飞
企业成本精细管理探讨
会计岗位工作谨慎性原则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增清算中的注意事项
企业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思考
合并报表抵消业务之我见(三)
关于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管问题的思考
当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探讨
浅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措施
公立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浅析煤炭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
对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思考
公路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之我见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二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之一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之六
《向往奥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以读悟情以情激情——《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比照欣赏 相映生辉——《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与说明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之四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之五
28《牛郎织女》(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三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之三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之一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一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