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2-16

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分析

1.立志乐道

立志,是指一个人要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乐道,则指的是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情操。在我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立志乐道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充分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性。他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朝闻道,夕死可也。这里所谈的是,志士仁人,在物质上与精神的价值取向上,应该把追求真理放在首要的位置。

2.克己内省

克己,是指一个人要有理智,即理性修养,并能在理智或理性修养的指导下,克制自己,使思想言行符合道德要求;内省,是指一个人能经常进行反省和检查,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因此,所谓克己内省,就是强调在道德修养方面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便是孔子从正面指出的求诸己,孟子从反面提出的反求诸己。

3.意志磨砺

意志,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品质,它决定着一个人是否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谈意志,则多是从道德修养或个人品性的角度加以阐述的。磨砺,是指后天环境對促进人的道德修养和聪明才智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意志磨砺这一德育修养方法,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强调通过环境来磨炼人的意志,这是十分可取的。

4.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的思想也是源于孔子,到了战国时代的《易传》已见成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是刚健,含有主动性,能动生以及刚强不屈之义。自强不息,是积极向上,永不停止。刚健有为的思想,是以自强不息为主,而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意思。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以说,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

二、传统文化体现的原则

(1)在天人关系(即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哲学一直重视对天道和人道、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探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中庸》里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说法。这种对待大自然友爱和宽容的态度,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在人际关系上,孔子强调从仁出发去爱人,建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这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除了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于协调人际关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固然,当今学校德育工作有其崭新的内容和崭新的方法 ,初中德育工作也是如此。因循守旧自然是不可取的,只是,我们在这里所强调的事情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历史是割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也是不可割断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德育中的优秀成分,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我国传统德育的优秀成分与当代的文化和德育结合起来,也是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保留下来的传统的德育文化是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样的一个时代,德育都是不能缺少的,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初级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初中教师都有义务肩负起这一特殊的文化使命,使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学生,也征服我们自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让我伤心的日子
续写《滥竽充数》
我的好朋友李杰
我的爸爸
我尊敬的人
温暖
我的减肥会成功吗?
我的捣蛋小弟
我的好朋友----艾季轲
我爱我家
收拾小妹大作战
我家的“奥斯卡”
我的老爸
我最敬佩的人
我的弟弟
论图书馆读者隐私权及其保护
“公共精神”:谈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民间舆论如何看待秋瑾案——兼与李细珠先生商榷(之一)
民族文化基因与诚信精神培育
肉身化主体与主观的身体———米歇尔·亨利与身体现象学
试论大众传播中的文学运动构建
文化传承、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青年发展的一点思考
文化的馈赠
对构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
文化解析,走向“经典”的大众文本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
当代文论语境中的布迪厄
有关身体的日常语汇的审美生活分析
美读:让语文诗意起来──《柳树醒了》教学案例
邓小平同志和全民植树运动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8
童话故事:小熊的一家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6
春天在哪里
《春雨的色彩》仿写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故事
《小熊住山洞》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中国植树节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6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6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6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