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3-19
山区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思路论文
一、山区贫困村建设水生态文明存在的问题
1山区乡村承包地块小、量多、分散,传统耕种模式与现代水生态文明建设不相匹配。山区村民分配的责任田和承包地数量多,地块小,分布散,难以集中耕种,虽然村民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但最终收益低下,摆脱不了穷根。村民种植作物类型散,形不成规模,劳作模式传统,灌溉效率较低,与现代水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脱贫致富步伐缓慢。
2山区贫困村地处偏远、地域广阔,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近年,虽然国家在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上投入巨资,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小流域生态治理、水土保持、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工程项目,成效明显,但是山区条件决定了山区水利发展投资需求大,目前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3极端恶劣天气事件频发也对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构成较大威胁。山村应对突发暴雨灾害能力较低,山谷河道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还不够完善;山区水土保持建设还存在不足,山洪灾害防治和监测预报等非工程措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季节性抗旱防洪防台风任务艰巨,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冰雹和霜雪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巨大威胁。
二、扎实推进贫困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碧水乡村
淄博市水利部门在帮扶支持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实施河道生态治理,改善山村水生态环境。安平村内的安平河为季节性河流,河道内沙质优良,乱采滥挖现象突出,给雨季防洪带来巨大威胁。通过实施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总投资80余万元,对河道进行了清理平整,修建了梯级拦河坝,拦蓄河水进行灌溉;修建了0.6km的沿河生产路,兼做防汛管理道路,安平河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明显提升,成为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实施引河蓄湖工程,发展休闲渔业。山区河水清澈纯净,水质优良,是发展渔业养殖的天然水源。结合整修河道,沿河修建了长160m、宽80m的人工湖,在湖中帮扶放养了价值万余元的锦鲤、鲢鱼等鱼种,安排渔业专家定期为村民培训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在湖边修建了休闲凉亭和垂钓长廊,铺上花砖,栽上花卉,建起了秋千等娱乐设施,为安平村打造了休闲渔业和生态旅游景点。
3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山区缺水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建设小农水工程是推动沂蒙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实施了山区打井找水工程。聘请水利专家通过反复勘测计算,在安平村山腰打出一口深158m、出水量80m3/h的水井,打破了历史上在此区域打不出水井的成例,保障了饮水和灌溉用水需求。二是实施引水上山工程。投资80余万元,在山地高处修筑一座60m3蓄水池,在河道旁修葺大口井,进一步完善了电灌站,实现引水上山灌溉耕地。三是实施雨水集蓄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了数十处小水池、小水窖、小堤坝等工程,充分利用雨水抗旱保收。小农水项目实施后,坡耕地小麦及玉米亩产由150kg提高到了350kg,萝卜种子亩产达50kg,经济果林品质也明显提升,山区农民初步实现了增产增收,为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
4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山区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贫瘠,土壤含水层减少和山石松散裸露现象,雨季更易形成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现象。水利部门把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作为保障水生态系统完整和提升水生态修复能力的安全屏障。本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抓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了安平村青石山1.5km2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在青石山小流域整修生产路,整理荒坡荒地,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开发果树采摘园区和家禽生态养殖园区,发展特色农业等举措,青石山小流域已经成为当地日益有名的生态特色旅游景区。
5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基础管网建设。在帮扶安平村成功打出深水井的同时,水利部门投资配套了供水设施设备,对村内自来水管网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建设,让符合饮水标准的深井水自流到每户村民家中,彻底解决了山村吃水难的问题。同时,及时对村内主干路进行整修硬化,方便了村民出行;建起了篮球场、健身器材场和文化广场,扩建了村委小院,配套建起学习室和绿色书屋等场地,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为打造碧水乡村鼓舞了信心。
6构建起安平村生态特色旅游产业,走山区绿色发展之路。水利部门与安平村委秉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构建起山村生态特色旅游产业。位于安平村南的栖真观始建于元代,观内的千年银杏古树和元代二十八星宿壁画是镇观之宝,道观香火旺盛,已成为道观祈福养生文化景区;安平村东南山沟中的青山古村,小河绕村,青石铺路,古宅石屋,生活古朴,开辟成原生态古村落景区;青石山松涛、仙姑峪美丽传说和特色农业园区开辟成为青石山旅游观光景区。这四大景区构成了安平村生态特色旅游的支柱,也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资源。
三、对贫困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帮扶的建议
几年的贫困村帮扶行动使我们认识到:
1应重视顶层规划设计,增强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瞻性。要把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强顶层设计,逐步缩小贫困山区和城乡之间的水利发展差距,从整体上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让水生态文明建设激发山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水利更好地支撑贫困山区脱贫致富。
2要因地制宜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这是推进贫困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应大力发展山区小微水利工程,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在保障农业用水需求的同时,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增强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对持续建设山区水生态文明具有关键的影响力。
3突出抓好山区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继续加强对山区生态保护区和水源地的保护;通过水土保持、流域治理、生态护岸等措施,推进水生态修复。同时应加大现代水网建设力度,巩固河道治理、水土保持项目、引水工程、山区灌溉配套设施建设成果,大力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持续推进碧水乡村建设。
4要依法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激发贫困村管理体制内生动力。针对山区农户承包地块小、分散、耕种不便和经营管理体制不活的问题,应依法实施土地流转,招揽开发商和有能力的农户实施承包,发挥适度规模化的优势,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经济效益增值快的农产品,培育养殖、种植、工业等园区项目,让贫困户坐收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腾出劳力实施劳动力输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要把集体资源资产化,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产权依法公开交易,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切实让山区贫困村资源流转起来发挥最大效益,让体制保障资源的有效整合,激发贫困村经营体制内在活力,实现农村新发展。
5要进一步完善水利投融资体制。配套资金的落实一直是公共难题,要广辟筹资渠道,鼓励政策性信贷资金向生态水利倾斜,向贫困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倾斜,在严格落实现有各项水利筹资政策的基础上,发挥财政资金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各类涉水资金,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利稳定增长投入机制,推动贫困山区水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妈妈
- 数学周老师
- 老师,我想对你说
- 原来我是”老年人”
- 中国“福尔摩斯”选拔赛(二)
- 都是牙齿惹的祸
- 我的驴脾气
- 他变了
- 我的冤家同桌
- 我们班的"球星"
- 我们班的“二大人物”
- 我的爸爸
- 可爱的小妹妹啊!
- 中国“福尔摩斯”选拔赛(三)
- 加快发展 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1)论文
- 国际资本流动、原油价格形成及国有化问题研究(1)论文
- 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可行之处与可借之鉴(1)论文
- 机电外贸要在危机中谋求机遇与发展(1)论文
- 我国贸易救济困境分析及对策(1)论文
- 上海发展转口贸易的相关要素分析(1)论文
- 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1)论文
- 论WTO规则与转基因产品贸易(1)论文
- 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及对策分析(1)论文
-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1)论文
- 从小小月饼看绿色壁垒论文
- 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发展障碍分析及政策思考(1)论文
- 浅析流动性过剩(1)论文
-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1)论文
- 关于我国外贸政策的分析与改革建议(1)论文
-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
- 《化石吟》简案
- 《看云识天气》简案
-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
- 《化石吟》教学设计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9
- 《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
- 《论语》十则 教案
-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9
- 短文两篇之行道树教学设计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3
- 《春》教学设计6
-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3
- 《化石吟》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