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4
乌溪江引水工程灌区改革探索
灌区原有渠系大部分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限制,渠道多为土渠,特别是丘陵区土料中含砾石较多,渗漏严重,渠系建筑物配套率只有65%,且老化失修现象严重。灌区水利用系数仅0.45左右,灌溉保证率仅为75%。灌区管理体制落后,群众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费计收率低。
1999年11月,灌区被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计划。该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项目于2000年1月动工,2002年1月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第二期项目经批复已于2002年3月正式动工,现正在紧张实施中。
按照水利部《加快大型灌区改革的意见》,灌区在抓好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努力进行灌区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事分开、科学管理、供需见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管理体制改革
一期配套工程实施后,为发挥工程效益,管理处按照“重建重管”的原则,落实管护措施,推行“六定制”即“定渠段、定人员、定标准、定责任、定收入、定经费”,明确权利,调动职工积极性,真正达到养护目的,保证工程长久运行。
根据灌区实际和特点,确立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灌区总干渠由各渠道管理所统一管理,支渠及以下渠道由灌区乡镇村负责管理。建立灌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决定灌区管理、渠系配套、水费计收、用水计划、灌溉服务等重大事项。同时,对有条件的分干渠以下的灌溉渠系组建了用水户管理协会。如汤溪镇仓里村和蒋堂泽口片用水户管理协会,成立后直接掌管分干渠及支渠的经营权,全权负责干渠以下水工程维护和用水等各项管理工作。
2.产权制度改革
灌区内5条干渠长32.99km,分干渠14条长88km及其配套建筑物属国有资产。灌区产权制度改革以小型水利设施为突破口,对灌区内35座机电排灌站采用租赁、拍卖的方式,出让产权,放开经营权,搞活经营。
3.经营机制改革
用水户协会的建立及推广,使合同供水广泛应用,灌区因此可以增强自主权,减轻负担,并搞活多种经营,为灌区良性发展挖潜增效。目前,灌区已利用自身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引进资金创办实体,利用渠侧土地资源进行经济林建设。
4.水价改革
20世纪80年代灌区的收费标准是6元/hm2,经过先后5次调整,目前以稻谷计收一级田195kg/hm2、二级田172.5kg/hm2、三级田157.5kg/hm2(即0.017元/m3),根本没有按成本计收(0.025元/m3),同时收费面积也大大小于实际灌溉面积,造成了灌区水费收缴困难,经费紧张的局面。一期配套工程实施后,已在部分灌溉渠道安装了量水设施,为下一步按方计收水费和合同供水形式,逐步达到成本计收水费创造了基础条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
- 我的梦
- 玩虫子
- 花也有生命
- 给妈妈的留言条
- 我家的花儿长大了
- 考试
- 给震区小姐姐的一封信
- 一个有趣的活动
- 浇花
- 笑成了一朵花
- 三只小兔吃苹果
- 好吃的苹果
- 神奇的笔
- 《狮子王》观后感
- 人与物关系的变化:从物权法到环境资源法(1)论文
- 流行的谬误:会计诚信的认识误区(1)
- 会计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的运用(1)
- 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1)
- 论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1)
-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会计视角解读(1)
- 外空损害赔偿责任机制在环境问题上的新思考
- 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概念的探究(1)
- 企业年金会计问题之我见(1)
- 会计准则的制定动因(1)
- 面向21世纪——我国当前会计的改革与发展(1)
- R&D:亟待重视的会计视角(1)
-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保护(1)论文
- 论会计文化的最高层次——会计哲学观(1)
- 西方会计信息披露的三个基本理论(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6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静夜思》教学设计6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7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3
-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建议
- 《静夜思》教学设计7
- 《静夜思》教学设计1
-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5
- 《静夜思》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