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9
水利企业内部控制评审的开展路径
水利企业内部控制评审的开展路径 水利企业内部控制评审的开展路径 水利企业内部控制评审的开展路径 精品源自地理科
内部控制评审的程序
(一)评审计划阶段
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前应成立审计小组,召开内部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审计的重点和人员分工。审计组可在全面评审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重点评审和专项评审,对企业高风险领域加强监控,以提高内部控制评审的效率和效果。
(二)召开联席会议
在正式对被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评审前,召开审计组和被审单位的联席会议,审计组对审计的目的、组成成员和时间安排进行简要介绍,被审单位介绍其经营业务范围、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领导层成员构成及分工,内部控制工作概况及相关配合人员等。
(三)实施现场检查测试
1.询问调查法:主要有个别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个别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被访谈人员主要为被审单位领导、相关机构负责人或一般岗位员工,审计人员如实记录访谈内容,并经双方签字确认。调查问卷法一般用于内部环境评价(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及职权分配、企业文化、人事政策等)。调查问卷包括调查项目、是否可控及证明资料。如对员工的薪酬、奖惩进行评价,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相关的薪酬奖惩措施、办法及工资单等;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价,需要列示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守则等文档。
2.查阅制度:审阅被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健全和完善,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3.穿行测试法:指在内部控制系统中任意选取一笔业务作为样本,通过综合运用询问、观察、检查记录文件、重新执行等多种程序,追踪该业务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中反应出来的过程,即该业务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以此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状况,并识别出其中的关键控制环节,测试后评估相关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4.实地查验法:对财产进行盘点、清查以及对存货等实物资产的出入库环节进行现场查验,主要用于评价资产的安全性目标的实现情况,一般选择抽查法。
5.分析评价:审计人员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做出全面评价,综合内部控制工作总体情况,客观、公正、完整地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跟踪整改:对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实向审计部门分管领导汇报,形成审计整改清单,对重大问题成立专项组进行复查,一般问题要求被审单位对照报告限期整改,审计组后续跟踪检查。
内部控制评审的重点
(一)工程项目管理审计:施工企业经营主要包括各个工程项目,检查时重点关注各个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如合同的签订,备案,合同台账的设置等;项目结算的管理;存货采购、出入库管理制度;设备租赁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及安全生产制度等。
(二)资金和财务审计:审查是否有健全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支付,是否往未提供合法原始票据的个人账户付款,个人借款是否及时清理等,相关内控能否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三)重要事项审计:被审计单位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大额资金的使用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相关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是否存在重大漏洞,重大决策过程有无记录,记录是否完整等。(本文作者:杨降峰 单位: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具争功
- 我的爸爸
- 我
- 漂流记
- 王老师的宽容
- 爱找麻烦的弟弟
- 小熊慧慧的故事
- 电脑彩绘心得
- 家长会
- 我的小伙伴——小熊
- 海南之旅
- 我的家乡
- 太阳雨
- 可爱的小企鹅
- 我的妈妈
- 罗马法学家的活动与贡献_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网络对家具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分析
- 如何培养好的经销商
-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营销方法与技巧
- 从“法制”到“法治”的中国语境_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传统契约文书的概念考察_法学理论论文(1)
- 试论Web2.0的网络口碑营销
- 古埃及法研究新探_法学理论论文(1)
- “赔命价”:一种规则的民族表达方式_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探析
- 从“酷儿”看商业卡通角色营销
- 模仿变成创新是提升销量方法之一
- 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及其与社会盛衰之关联_法学理论论文(1)
- 试论宝菱重工在经济危机下的营销战略
- 论房地产营销中的市场细分
- 《索溪峪的“野”》
- 《月光曲》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争吵》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草原》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教学实录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课堂实录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匆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