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3
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
可以确切无疑地说,在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的距今1万年左右的狗骨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畜骨头。这是1986年5月,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带领的考古队开展发掘得到的收获。
证据主要是一块狗的左下颌。它的齿列长度为79.40毫米,这个尺寸比狼要小许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里,有多个狼的标本,其齿列长度大致在90毫米左右。
发现最早的狗有多重要?我们先来看看在徐水县向南几百公里外,人们又发现了什么。
那里有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大约9000年,在那个遗址发现有11条狗,被分别埋葬在居住地和墓地里。这说明当时人对狗已经采取了一种有意识的处理,显示出当时的人和狗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另外从下颌的齿列长度来看,贾湖遗址的狗要小于南庄头遗址的狗。可见在人的饲养过程中,狗的齿列长度随着年代的变迁而逐步变短。同时,由于南庄头遗址出土的狗的齿列已经缩短了,与狼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可知,在中国,狗的家养历史,不应该停留在南庄头遗址这个时间段里,还可以向前追溯。
世界各个文明起源地区的考古发现都证实,狗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动物。为什么人类最先驯化狗,现在谁也给不出解释。不过,有一个动物学家做的实验可以为我们的推测作参考。
动物学家将狼、狐狸、貉等常见的犬科动物分别关起来,每天由同一个人去“看望”它们一下,动物见到陌生的人会叫,这是它们的本能。起初,每天每只动物都要叫。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只不叫了。它是谁?是狼。
狼因为首先习惯了人,觉得人不再陌生,所以便不叫了。这个实验说明,在这几种动物中,狼是最容易跟人沟通的,可以和人建立某种关系。而狗足由狼驯化而来的。这个现代动物学的实验,电许可以帮我们想象出1万年前为什么是狗首先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其他动物。
那么,人为什么要驯化狗呢?
我们的推测只能根据现在狗所具有的功能来进行。现在人们养狗,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猎取动物、看门守护家园、作宠物。另外,狗肉还是一道美味佳肴。这些基于现代狗的功能的推测,也许放在古代人类身上同样适用。从考古出土的情况来看,有的遗址出土的是完整的狗,有的是破碎的狗骨头,碎骨头是人吃狗后剩下的,而且这样的情况还比较多。所以,如果更严谨地下结论,我们只能说,人驯化狗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
不管怎么说,狗从1万年前进人人类的生活后,人在自然界再不是孤单地前进了。人们有了一位忠诚的伙伴,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收获的朋发还会更多……中国wWw.LWlm.coM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吃饺子
- 拔萝卜
- 小兔过河
- 我的爸爸
- 妈妈的生日
- 可爱条金鱼
- 暑假趣事
- 可怜的小鸡
- 六一儿童节
- 日记一则
- 称猫
- 卖报
- 说大话的狮子
- 后悔的一件事
- 开心的六一儿童节
- 试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 试析职教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
-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例谈
- 高职特色英语教学探析
- 试论信息管理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创新
-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对策略
- 关于新形势下警察院校学员素质教育的特色性分析
- 试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关于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
-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信息导入
- 关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 试论教育中职学生如何做人
- 试析教师风度的培养
- 关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特色
- 试论职校生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与培养
- 《前赤壁赋》赏析
- 古今品评《赤壁赋》
- 笑解千愁,江月知我心──《赤壁赋》
- 重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 从赤壁时文看苏轼儒、释、道思想
- 轮回思想──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
- 《赤壁赋》上下文照应
- 巧用经典 化工无痕──对《赤壁赋》中一段歌词的解析
- 苏东坡突围
-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
- “乌台诗案”和《赤壁赋》
- 《赤壁赋》历代名家汇评
- 悦目、会心、畅神和超越──苏轼《赤壁赋》自然美审美心理过程管窥
- 清风凌波,流光千古──苏轼《赤壁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