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试论《春风》塑造的别样林斤澜
在当代文坛,林斤澜与汪曾祺并称“文坛双璧”,同时他还被称为“短篇小说圣手”、文坛“怪味豆”。人们赋予林斤澜不少称谓,但当我们真正走近林斤澜,就会发现无论是他的人品还是他的文风都已凝成了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段厚重的历史震撼人心、丰润细腻、影响深远。而这样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我们就可以通过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春风》窥见一斑。
林斤澜在《春风》中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出北国春风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它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对于《春风》这篇文章,林斤澜在立意和写法上就凸显了他不同凡响的高明之处。
其次,写法上新颖独特。林斤澜对事对物如有话可讲,就会感情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却不会在表面上叫喊,而是隐藏在艺术的深处。文章采用欲扬先抑和对比烘托巧妙结合的方式,逐步显露出北国春风的可爱,将怀念之情抒写得曲折有致。
作者开门见山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时间短暂,冬夏交接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争春斗芳菲”的胜景。接着用人们争论最激烈的意见即“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和“成天刮土”,来贬斥春风的不是,埋怨春风的无情无意。
开篇中北国春风之恶势,在于江南春风对比下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然而不久,作者在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时,突然笔锋一转: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用这么一个设问句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作者起初是无限怀念江南春风,觉得它“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可后来多次下乡在京西的大山上,看到“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坚冰顽固地驻守着北方的原野,没有想过要退出舞台,觉得面对这样的坚冰,“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南方的春风是无可奈何、无济于事的;相比之下,北国的春风却以摧枯拉朽的力量、不可遏制的气势,横扫整个北国,吹开了冰冻,吹醒了生命,催生了万物。此时作者再回想江南的春天,有的只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有的只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更不用说发霉的墙角散发出的“死耗子味儿”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让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春风》这篇文章,不但立意和写法不同凡响,在语言表达上更是善鸣新声、风格独特。
曾有评论说,林老的文风部分师承鲁迅,部分师承沈从文。但林老的“粉丝”之一作家刘心武认为,林老风格并无师承而是自成一家。林斤澜这位从浙江温州走出来的“文学不死鸟”,他把温州话化入了文学语言之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自己的一封信
- 可爱的付国涛
- 雨后
- 我登上了月球
- 我帮妈妈做件事
- 耳朵“聋”了
- 我的课余生活
- 象棋趣事
- “凶狠”的老爸
- 学滑板
- 好玩的农场游戏
- 螳螂与毛毛虫大战
- 台风的威力
- “澳比岛”上趣味多
- 无私的父爱
- 建设绿色校园倡议书
- 廉洁从政公开承诺书
- 2011年基层党组织承诺书
- 母亲节倡议书
- 先进性教育党性分析材料普遍存在的问题
- 社会实践活动倡议书
- 2011年党员公开承诺书
- 世界环境日倡议书
- 市场支部创先争优承诺书
- 学生党员公开承诺书
- 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
- 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承诺书
- 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党性分析报告
- 保护环境倡议书
- 修路倡议书
- 市场运作提高效率 货币直补保证公平(1)
- 从斯大林看革命与独裁
- 小家电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探讨(1)
- 论艺术设计学
- 浅谈美国新闻报道中关于战争的委婉语的背景
- 论法官考评制度研究(1)论文
- 谈西方现代艺术中媒介选择的扩延及其意义
- 新世纪中国政治学的“三个走向”
- 谈歌唱者舞台心理素质的养成
- 浅谈英语委婉语及其社会影响
- 刍议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及其社会交际功能
- 销售公司财务管理制度(1)
- 资本市场系统风险现状与产生原因(1)
- 医院市场营销与过程再造(1)
- 中、低档旅游饭店的市场定位策略(1)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想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